
摘要:社區志愿者是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在社區發展和風險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志愿者在社區風險管理和危機應對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的存在可以增加社區人力資源、增強社區凝聚力、擴大風險信息傳播渠道、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支持等,對提高社區的抵抗力、應對能力和整體安全性有著深遠影響。社區或政府機構應重視社區志愿者的管理,以充分發揮社區志愿者的作用。
關鍵詞:社區治理;風險治理;社區志愿者;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風險治理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僅依賴政府和專業機構來應對各類風險并不足夠。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在這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社區志愿服務發展迅速,承擔了政府轉移的部分公共服務職能,特別是社區在面對一些風險時,社區志愿者成為抵御風險的一道防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國參與疫情防控的注冊志愿者達到881萬人,志愿服務項目超過46萬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9億小時。[1]充分認識社區志愿者的重要性,發揮社區志愿者在社區風險治理中的作用,可以賦能社區治理。
一、社區志愿者研究動態分析
社區志愿者是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在社區發展和風險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者為社區提供了寶貴的資源,但同時也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支持。由于社區志愿者在社區治理過程中作用的凸顯,近年來關于社區志愿者的相關研究日趨增多。通過中國知網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梳理與分析,以 “社區志愿者”作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從已有成果的時間和數量來看,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社區志愿者相關方面的研究,2008年以后出現一個高峰值,2020年研究成果數量激增。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和社區志愿者相關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研究動態
第一,關于社區志愿服務方面的研究。如金堅彬 (2017)以無錫市陳家橋社區為例,總結出該社區志愿服務存在志愿服務理念缺失、志愿活動運動式發展、人員的流動性及相關制度制約志愿服務發展等問題,提出要從個人、鄰里、社區三個層面去解決這些問題,建立社區志愿服務長效機制;[2]胡基偉 (2022)以佛山市某社區為例,歸納出該社區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存在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程度不足、志愿者專業水平低、社區志愿服務活動領域狹窄、社區志愿服務資源匱乏等志愿失靈現象,并提出要加強社區志愿服務資金支持、加強志愿者隊伍管理、優化社區防控志愿服務領域等。[3]
第二,關于社區志愿者管理的研究。這部分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關于社區志愿者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這方面研究主要是通過分析某個社區志愿者管理實踐來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管理對策。如韓真 (2021)指出,社區志愿者招募機制不完善,招募方式單一、招募缺乏規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等,因此要做好志愿者招募規劃、建立志愿者招募體系、完善志愿者招募機制;[4]徐彬洋 (2014)認為,社區志愿者管理中存在志愿者管理流程不規范、系統性管理思維缺失、公眾參與意識不主動、社區服務活動不專業等問題,需要規范志愿者招募方式、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與指導、建立可行的社區志愿者激勵機制、嚴格社區服務的財務管理制度、為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提供資金與政策保障。[5]
二是社會工作組介入社區志愿者管理的實踐研究。近幾年,這部分研究較多,這部分學者認為社區志愿者專業性不夠,導致社區志愿服務質量不高,因此,可以借助社會工作專業學科力量來促進社區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如王一涵 (2019)認為,可以采用社會工作的方法開展志愿者培訓,提升志愿者服務能力,提高志愿者參與的積極性,利用志愿者的自身優勢,完善社區志愿者管理機制;[6]劉蕊 (2021)指出,社區存在志愿者管理體制不完善、自主性弱、居民參與度有限、志愿者服務能力水平低下和對志愿服務認識淺表等問題,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技巧可以幫助社區內的志愿者隊伍建立起科學長效的發展模式。[7]
(二)國外研究動態
西方國家的志愿服務起源很早,19世紀初西方國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務就是西方志愿服務的初始形態。西方國家志愿者很早就開始參與到公共服務體系中,對志愿者的管理已經進入組織化、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軌道。國外對于志愿服務的方式方法、行為標準、服務內容、志愿者的類型、志愿者的管理都有比較明確的說明。如法國使志愿服務逐步法律化;日本建立志愿服務獎勵機制,志愿服務者可優先安排工作。
學者對于志愿者管理的研究也涉及方方面面。美國學者Joan E.Pynes (2002)從公共和非營利性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志愿者的選聘、培訓、評估與考核、管理與激勵等策略;美國學者 Katherine 和 Susan (1995)研究如何招募高質量的志愿者,以及對志愿服務工作進行合理分配,每個志愿者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志愿者的效能,還提出要加強志愿者的管理和溝通。Anne (2019)等學者認為在志愿者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訓,這兩個方面能直接影響到志愿者的服務能力。
(三)研究綜述
我國的志愿者服務研究起步較晚,理論成果較少。2008年,志愿服務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起初關于志愿者服務或管理的研究多集中于非營利性機構、大型文體賽事、圖書館、博物館、醫院等領域,對于社區治理中的志愿者服務或管理的研究較少,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國大范圍暴發,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 “最后一公里”,面臨巨大壓力,這種情況下,涌現出了一大批社區志愿者,至此關于社區志愿者管理的研究才不斷豐富起來。從已有研究來看,一般研究者都是以某一社區志愿者管理實踐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而提出具體的管理對策,不同社區所需要的志愿服務不同,呈現出來的問題也各有差異,事實上,社區在面對各種社會風險、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時需要大量的志愿者,但是已有研究中很少有人從風險治理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加強社區志愿者的管理。
二、賦能社區治理:風險治理中社區志愿者的重要性
社區志愿者是指社區中不計個人得失、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無償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的人。社區志愿者在社區風險管理和危機應對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提高社區的抵抗力、應對能力和整體安全性產生深遠影響。
(一)增加社區人力資源,增強社區風險抵抗力
在有限的預算和資源情況下,社區志愿者可以彌補資源缺口,提供額外的支持和服務。一是補充了社區風險治理的人力。志愿者提供了額外的人力資源,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響應風險和危機,他們的靈活性和可調度性使社區在面臨風險時能夠迅速動員和部署,從而提高社區的風險反應能力和治理能力。二是增加了社區風險治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多樣性。社區志愿者來自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專業領域,每個人帶來了各種知識和技能,這種多樣性有助于社區更好地理解和應對不同類型的風險,從而有利于幫助社區抵御風險或者在風險過后迅速恢復。總之,社區志愿者通過提供額外的人力資源和專業技能,增強了社區的抵抗力,他們可以迅速響應緊急情況,組織和執行救援行動,支持受影響的居民,協助當地政府和救援機構,幫助社區更好地應對風險和危機事件,提高社區的應急響應能力。
(二)增強社區凝聚力,豐富社區社會資本
社區居民積極主動參與社區志愿活動,說明社區居民歸屬感強,這種情感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因此,居民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的社區通常具有更強的凝聚力和社會資本,這種凝聚力使社區在面對風險時能夠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社區志愿者為增強社區凝聚力做出了重要貢獻。首先,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志愿者活動可以將社區成員聚集在一起,加強社區成員之間的互動和聯系,促進緊急情況下社區內的合作和協調,在共同應對風險的過程中,居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形成了一種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其次,社區志愿者通過組織各類活動,為其他居民提供互動和交流的平臺,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還能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共同的社區意識,進一步增強社區凝聚力。再次,社區志愿者在解決社區問題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為居民提供實際幫助。這種互助合作的精神不僅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還能讓居民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和力量,進一步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社區志愿者還通過參與社區決策和規劃,為社區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他們代表居民的利益和需求,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為社區的發展出謀劃策。這種參與不僅提高了居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還能加強社區內部的溝通和協作。最后,在社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社區志愿者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本籌集到更多的資源,用于應對各種風險,從自然災害到公共衛生緊急情況等,從而豐富風險治理過程中社區的社會資本。
(三)擴大信息傳播渠道,增強社區成員的風險意識
社區志愿者在風險宣傳與教育方面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社區作為最基層的社會治理單元,和社區居民的聯系也是最為緊密的,而社區志愿者作為社區中的積極分子可以擴大風險信息的傳播渠道。他們能夠深入社區,向居民傳遞各類風險信息,提高居民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首先,社區志愿者能夠通過與居民的直接交流,更好地理解居民的風險認知狀況和需求。他們可以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制訂更符合居民實際的風險宣傳和教育方案。其次,社區志愿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通過舉辦講座、培訓、應急演練等形式,向居民傳遞風險知識和應對技巧。他們能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居民了解各種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最后,社區志愿者還可以通過制作宣傳資料、海報等形式,將風險知識和應對技巧傳播給更多的居民。這些宣傳資料可以張貼在社區的公共場所,或者分發給居民,讓更多的居民了解風險知識和應對技巧。最重要的是,社區志愿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參與,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風險治理中來。他們可以組織居民進行風險排查、隱患整改、應急救援等實踐活動,讓居民在實際行動中增強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
(四)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支持,維持社區的和諧穩定
在面對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時,社區居民可能會感到焦慮、恐懼或無助。社區志愿者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支持,幫助受影響的社區成員應對創傷和壓力。社區志愿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正面引導等,通過安慰、鼓勵、幫扶等形式,幫助居民緩解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使居民感到被關心和支持,幫助居民樹立積極應對風險的信心。在共同抵抗風險時,社區志愿者能夠通過與居民的直接交流,更好地了解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況和心理變化,從而提供更加貼心的心理支持服務。比如,他們可以組織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講座或提供一對一心理咨詢。此外,社區志愿者還可以通過開展集體活動、組織互助小組等形式,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助,這些活動可以增強居民之間的聯系和信任,緩解居民在遭遇風險后的緊張情緒。
三、結束語
從風險治理的角度看,社區志愿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區志愿者在風險治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為社區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知識和支持,增強了社區的抵抗力和適應性。他們不僅是社區服務的提供者,更是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社區和政府機構可以通過招募、培訓、協調、激勵和支持志愿者,建立有效的志愿者管理體系,以確保社區在面對各種風險和危機時能夠更好地保護和服務其成員。加強志愿者管理不僅有助于提高社區的整體風險應對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居民社會責任感,促進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增強社區凝聚力,為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峰.公共事件下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21.
[2] 金堅彬.城市社區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7.
[3] 胡基偉.志愿失靈理論視角下疫情常態化社區防控志愿服務的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1.
[4] 韓真.社區志愿者招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大學,2021.
[5] 徐彬洋.社區服務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5.
[6] 王一涵.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志愿者培育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7] 劉蕊.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3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 《風險治理視角下社區志愿者管理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SP2023GLC106。
作者簡介: 唐巧,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