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和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短視頻迅速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開來,對大學生群體產生深遠影響。本文旨在探討短視頻傳播對大學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了大學生熱衷于短視頻的原因,從短視頻內容質量、短視頻的商業屬性等方面分析了短視頻傳播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身心健康、就業觀念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加強監管、提升媒介素養等解決策略。
關鍵詞:短視頻;大學生;身心健康;媒介素養
第52次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數量達10.26億人,占網民總數量的95.2%。[1]“00后”大學生作為 “網絡原居民”,其思想開放、思維活躍、勇于嘗試、興趣廣泛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短視頻平臺一經發布,便迅速成為各個平臺的活躍用戶。抖音集團發布的2020年報告顯示,其大學生用戶數量已占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的近80%。由此可見,短視頻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娛樂、學習和社交的重要方式。研究短視頻傳播與當代大學生發展的關系,對于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短視頻資源、樹立正確價值觀、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熱衷短視頻的原因透析
(一)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契合短視頻的受眾需求
當前大學生基本上以 “00后”為主,其作為 “網絡原住民”,具有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勇于嘗試、價值觀多元和探索求知欲望強烈的特點。而短視頻作為新興的信息媒介,平臺內容豐富,涵蓋領域廣泛,使用門檻較低,為用戶提供了解世界各地熱點新聞、科技文化和藝術歷史等的渠道,而這恰好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學生時間安排相對自由,時間較為充裕,生活壓力較小,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觀看短視頻,而短視頻更新較快,內容新穎,滿足了大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大學生社交需求旺盛,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系,喜歡分享生活和感受。短視頻平臺提供了豐富的社交功能,同時具有共享性強、互動性好的特點,這就使大學生不僅能夠線上通過點贊、評論和分享的方式與他人進行交流,同時可以針對熱點話題與同學之間進行線下交流討論,分享各自觀點,以此來建立他們的社交圈,滿足其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短視頻平臺的時代特性迎合大學生的喜好
短視頻后臺集成了強大的個性化推薦算法,能夠根據用戶的觀看習慣、觀看時長、內容偏好等為他們推薦符合他們口味的內容。[2]這種精準推送不僅提升了大學生的觀看體驗,也增加了他們對短視頻平臺的依賴和喜愛。短視頻處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主動集成商業化功能,如廣告投放、電商鏈接、品牌合作等,短視頻平臺的商業化功能和低門檻特性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業空間和機會。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積極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才能,實現創業夢想。短視頻短小精悍的特性能夠使大學生在短暫的課程之余便完成信息的獲取和身心的放松,其直觀生動的特性更是符合大學生信息接收的習慣。短視頻通過畫面、文字、解說、背景音樂等有機結合,能夠迅速吸引大學生深入其中,完成短視頻的內容傳播。
二、短視頻傳播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分析
(一)內容參差不齊,易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短視頻內容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多呈現出泛娛樂化、信息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特點,內容質量參差不齊。[3]泛娛樂化是指內容為一些淺顯的娛樂片段,注重的是人短時間的感官刺激。這種過度娛樂化的現象容易造成大學生喪失主動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頻繁的感官刺激容易降低大學生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從而陷入生活單調的誤區。碎片化是指視頻內容片面、散亂且缺乏系統性和深度,大學生難以通過短視頻獲得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快速的片段切換和瀏覽造成大學生思維分散,難以專注。短視頻的去中心化是指人人都擁有話語權,去中心就是處處是中心,由此就會削弱官方發聲的權威性,平臺 “意見領袖”的片面、偏激或夾雜個人主觀想法和情緒的表達,可能阻礙真實信息的傳播,誤導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甚至出現意識形態的偏差。[4]
(二)對短視頻的過度依賴會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短視頻的依賴程度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呈負相關的關系。一方面,短視頻通常少則幾秒多則幾分鐘,內容具有高度吸引力和刺激性,視頻之間的切換迅速,加之個性化推薦,容易造成用戶長時間沉浸其中,忽略時間,長時間的坐姿或低頭可能會造成頸椎腰椎不適,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造成視力下降影響身體健康;另一方面,過度依賴短視頻可能導致大學生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他們可能會沉迷于短視頻而無法自拔,忽視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和學業壓力,從而產生孤獨感和挫敗感。短視頻中充斥的各類信息和內容也可能引發大學生的比較心理和自卑情緒,對其自我認同和自信心造成負面影響。
(三)短視頻的商業屬性會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觀念
當前短視頻平臺大都集成了商業屬性,如直播帶貨、廣告分成、流量變現和知識付費等,為大量普通用戶特別是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和創業的可能性。但其中網紅熱度的暴漲和快速變現的模式會使大學生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可能過分關注表面的名利和風光,希望迅速復制網紅的成功模式,忽視了創業背后的艱辛和挑戰。這種心態導致他們不能腳踏實地地專注于自身專業的學習和能力提升,進而影響長期的職業發展。此外,一些短視頻中宣揚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也可能導致大學生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短期利益,忽視職業發展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商業機會,一些大學生用戶可能會采取如惡意刷量、抄襲模仿等競爭方式,違反職業道德,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反而忽視自身價值的實現和社會責任的踐行。
三、降低短視頻傳播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對策探析
(一)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
短視頻平臺的長久良性發展需要政府、平臺運營商、高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與協作。第一,政府部門應擔當主導角色,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包括明確短視頻內容的審查標準,確保其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傳播有害信息賬號進行嚴格處罰。政府還可以推動短視頻平臺建立更為公正透明的內容審核機制,確保監管措施高質量執行。第二,短視頻平臺作為內容傳播直接主體,有責任推進用戶實名制的落實,有助于凈化網絡環境,提高用戶的自我約束力。短視頻平臺應持續優化內容審核機制,采用人工與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有效識別和屏蔽不良信息。短視頻平臺需建立健全的用戶反饋和投訴機制,讓用戶參與到內容監督中。在堅守道德底線的同時,應積極開展正能量內容推廣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有益于其成長和發展的優質內容。第三,高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主力軍的重要場所,應積極參與對短視頻使用的規范。高校可通過與短視頻平臺建立合作關系,探索設置特定功能,以減少其對學生學業和注意力的負面影響。高校還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進行教育創新,開發有教育意義的短視頻內容,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短視頻資源進行自我學習、提升。通過制定綜合性措施,可減少短視頻的負面影響,引導大學生健康、有益地利用短視頻資源,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師生全員參與媒介素養提升
高校作為培育現代社會公民的搖籃,對提升全體師生媒介素養負有重要責任。高校需圍繞短視頻特征,制訂一套系統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全面提升師生在媒介環境中識別、選擇、理解、創造能力。第一,高校應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師資培訓與學生培養的核心內容,組織專門的培訓活動,引導教師、學生了解短視頻發展現狀、特點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培養他們識別、分析短視頻內容能力。高校可邀請媒介專家、短視頻平臺運營人員舉辦講座,分享短視頻制作背后邏輯、評價標準、倫理問題,增強師生對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考。[5]第二,高校圖書館和電子資源中心也應積極介入,提供豐富的媒介素養資料,支持師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媒介素養。高校可鼓勵師生參與短視頻內容創作與分享,通過實踐活動深化對媒介的理解與應用。課程設置上,高校應當開設與媒介素養相關必修課、選修課,如新媒體文化、網絡傳播學等,使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增強媒介素養。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利用短視頻作為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討論,促使學生在分析、評價短視頻內容過程中提升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高校還應倡導建立健康的網絡環境,通過學生社團、輔導員、心理咨詢等多種渠道,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行為習慣,提高網絡道德意識。[6]通過這些具體做法,高校能提升師生的媒介素養,使其在享受短視頻帶來便利與樂趣的同時,也能批判性地分析媒介資源,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關注大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其合理使用短視頻
高校應當積極關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預防、減輕由過度沉迷短視頻引起的各類問題。第一,高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舉辦相關主題的講座或研討會,增強大學生對短視頻成癮及潛在危害的認識。這些活動不僅能提供專業知識,還可邀請經受過相關困擾的學生或專家分享他們經驗與應對策略,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媒介使用觀念。第二,高校應建立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為那些因過度使用短視頻而遭遇心理困擾學生提供專業支持。可通過一對一咨詢、小組輔導等形式,幫助學生識別問題、調整情緒、改善行為,促進其心理健康。高校還可以利用數字平臺、社交媒體等渠道,發布關于如何健康使用短視頻指導建議,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短視頻,消除網絡依賴。[7]第三,為鼓勵學生減少對短視頻依賴,高校應積極舉辦各類文化、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時間、精力投入更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活動。如組織運動會、戶外探索、志愿服務等,讓學生親身體驗與人互動和接觸自然的樂趣,從而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第四,高校還應倡導并引導大學生高效利用短視頻平臺,鼓勵大學生探索短視頻在學習、創業和個人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短視頻創作比賽、創業挑戰賽等活動,既能激發學生創造力與創業熱情,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長遠的職業規劃視角。[8]通過這些做法,高校能有效地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短視頻,預防、減輕短視頻過度使用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短視頻平臺在大學生中的廣泛流行,對學生身心健康與職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對策,旨在降低短視頻傳播負面影響。包括政府、短視頻平臺、高校的共同努力,加強對短視頻內容監管,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及關注并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短視頻,保護大學生身心健康。通過這些措施能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和積極的網絡環境,讓大學生理性看待和使用短視頻,促進其全面發展,確保短視頻這一新興媒介能為大學生成長與發展帶來更多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第52次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4-03-08].https://www.cnnic.net.cn/n4/2023/ 0828/c88-10829.html.
[2] 徐志翔.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的負面影響及其遏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71-73.
[3] 艾楚君,孫淑雅,馬鈺瑩.短視頻對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基于10305名青年大學生的調查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3(11):90-96.
[4] 張強,王翱航,張玨.大學生短視頻社交媒體使用與心理健康相關行為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23,44(4):586-589.
[5] 羅亞宣.短視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26(06):27-31.
[6] 葛陽隆.短視頻盛行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4):139-140.
[7] 王懇.新媒體短視頻對地方院校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影響及啟示研究:以濰坊學院為例[J].濰坊學院學報,2021,21(02):96-99.
[8] 遲明涵.科技發展對大學生短視頻創作的影響[J].參花(下), 2021(04):30-32.
作者簡介: 朱志賢,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