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備注:null
作者簡介:陳海龍(1995—),男,碩士研究生,初級-助教; 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普通作者:null
摘? 要:本論文旨在探討體育院校在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中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現狀分析、困境分析、對策分析和實施路徑的研究方法,提出可行性強的策略。現行體育院校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特點和成就被詳細剖析,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和反饋也被充分考察。在理論分析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汲取國內外成功經驗。最后,通過明確實施路徑,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和監測評估機制,提供了一套可行性強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體育院校,以學生為中心,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對策分析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Centered Training Management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CHEN Hailong
(Jilin Sports College Sports Training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ut students at the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raining management courses. Through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oretical analysis, dilemma analysis, strategy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feasibl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management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and students' cognition and feedback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have also been fully examined.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highligh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and draw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Finally, by clarify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developing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s a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 feasible solution has been provided.
KeyWords:Sports colleges;Student-centered;Train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Strategy analysis
在當今高等教育環境中,培養具有全面素養和高質量人才是體育院校的根本任務之一。而作為培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思政建設在塑造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以及綜合素質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的培訓管理模式往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不足,未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因此,本論文通過深入研究體育院校培訓管理的課程思政建設,探討如何更加有效地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策略。通過對現狀的深入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當前培訓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期為體育院校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實用性的建議,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體育教育領域的深入實踐,為今后提出科學有效的對策和實施路徑奠定基礎。
1“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的現狀分析
1.1學校現行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特點
學校現行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在實踐中展現出一系列顯著特點與取得的成就。首先,該體系強調了多元化的教育資源整合,充分借助跨學科的優勢,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更為廣泛和深入的知識領域。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拓展他們的學科視野,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其次,學校在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中注重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使學生在知識體系的同時,具備了更為實際的應用能力。這種整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符合當前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實際能力的迫切需求。
1.2學生對現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
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包括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然而,他們也普遍表達了對課程思政建設方式的一些疑慮,認為過于注重理論灌輸,與實際生活脫節。這反映了學生對于課程思政建設更強調實踐、體驗和情感的期待。此外,學生的反饋也涉及到他們對于參與度的感受。部分學生反映在現行體育課程中,他們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和規定,缺乏更多的參與和表達機會。這使得他們對于課程的投入度不高,缺乏對學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方面,學生普遍期望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能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使課程更具互動性和個性化。
1.3培訓管理體系的運作情況和效果
在培訓管理體系的運作中,學校需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確保覆蓋學科全面,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需要在制定課程計劃時考慮到學科的內在聯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科需求。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培訓管理體系運作的核心。教師的素質和水平直接關系到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學校需要通過定期的培訓和學術交流,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培訓管理的需求。
2 “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的困境分析
2.1教學理念與實踐操作的現存問題
首先,一些教師可能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于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這導致了課程的單一性,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其次,教學團隊可能面臨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制約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培訓管理涉及到多個層面,包括師資培訓、教材開發等,而這些方面的不足可能會限制“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實際操作中的落地。這種脫節可能還體現在學校管理層面,因為對新理念的推行需要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和教育政策的支持,而這方面的支持在某些體育院校可能尚未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解決教學理念與實際操作之間的脫節,需要系統性地審視和優化教學體系,提升師資水平,加強資源配置,以及調整教學策略,使“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更加貼近實際、可行、且有深遠意義。
2.2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不足
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不足,是當前體育院校培訓管理面臨的一個顯著問題。首先,學生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參與感不強,主動性相對較低。這表現在學生對于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反饋較為有限,缺乏對自身學習需求的清晰認知,而更多地是被動地接受傳統教學模式。其次,學生對體育課程建設的理解和認同程度相對較低,缺乏對體育教育本質的深刻認識。這可能是因為現行教育體系更側重于傳授知識,而較少強調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發展。此外,學生可能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際影響不夠明確,缺乏對于課程與個人成長之間關聯的認知,從而導致對建設過程的參與缺乏動力。這種積極性不足的情況還可能與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有關,學生在傳統教育框架下難以找到對自己發展有實際意義的機會。
2.3傳統培訓管理課程的體制障礙
在傳統的培訓管理課程中,體制機制障礙是制約其順利推進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傳統的培訓管理體制往往過于強調課程的知識傳遞,而忽略了課程對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引導作用。這種體制機制使得培訓管理更偏向于傳統的知識灌輸,而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和思想認知層面的關注。其次,可能存在的障礙還包括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在當前的評價體系中,往往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較少考慮學生在思政建設方面的發展。這種評價機制會導致教育者更加關注傳統課程的教學效果,而忽視了培訓管理課程在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的作用。
4 “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4.1制定具體實施計劃,明確時間表和責任分工
在實現體育院校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以學生為中心”目標過程中,制定具體實施計劃是確保成功的關鍵一環。首先,應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與實施計劃,確保整個實施過程有序進行。計劃的設計應涵蓋項目啟動、階段性目標設定、關鍵節點的時間安排等。通過合理的時間規劃,能夠提高實施過程的效率,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其次,責任分工的明確是確保實施計劃執行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每一位參與者的職責都應該清晰而具體,從項目負責人到基層執行人員,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在整個實施過程中的角色和任務。通過精確的責任分工,可以減少信息傳遞和執行層面的誤差,提高團隊的協同效能。
4.2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專業水平
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培訓管理的質量和效果。通過系統的培訓,教師將更好地理解“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更靈活地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這將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貫徹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使其在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教師培訓的加強不僅僅是理論水平的提高,更需要關注實際操作的技能培養。通過培訓,教師能夠學習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更靈活地運用創新教學手段。這將有助于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使課程思政建設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滿意度。總體而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專業水平,不僅有助于提高培訓管理的質量,更能夠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體育院校的培訓管理中得到更好的實踐。
5 “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對策
5.1設定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目標
在通過調整培訓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確立一個以滿足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為出發點的教育模式。這一目標意味著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更貼近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成長需求,倡導個性化教學,以確保學生在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培養中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其次,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加開放、互動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探討如何引入先進的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手段,以提高學生在學科學習和思政建設中的參與度。同時,通過搭建師生溝通平臺,建立起更加緊密的教學關系,使學生能夠更自覺地融入到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第三,我們的戰略目標還包括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將探索如何在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2制定并采用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參與的具體措施
首先,建議通過定期舉辦師生座談會,為教師提供一個與學生直接交流的平臺,以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期望和反饋。這不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能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術發展和心理狀態,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此外,可以通過設立學生代表或課程建設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設計和管理的決策過程中,提升他們在培訓管理中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其次,應鼓勵教師采用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以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設計在線討論平臺或利用社交媒體工具,拓展師生溝通的渠道,增進交流互動。通過定期組織學術講座、座談會,邀請業界專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濃厚興趣。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培訓管理的理論知識,也能夠培養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
5.3建立健全教師培訓機制,推進“以學生為中心”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實施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是新型教學理念的執行者與推廣者。因此,加強教師培訓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專業水平對于培訓管理的質量和效果至關重要。首先,通過系統的培訓,教師能更好地理解“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更靈活地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培訓不僅僅強調理論水平的提高,更關注實際操作的技能培養,使教師具備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的能力。其次,跨學科知識的融合也成為教師培訓的重點,以滿足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專業水平,我們期望能夠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體育院校的培訓管理中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為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高質量人才貢獻力量。
6結語
推進體育院校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是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富裕的全新要求。鑒于此,為全面了解與把握體育院校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中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重要意義與使用價值,通過現狀分析來對當前體育院校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特點和成就進行了剖析,明確了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通過理論分析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并從教學理念與實際操作的脫節、學生參與度不足等方面揭示了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貫徹與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現存困境。提出了加強教師培訓、激發學生參與等具體對策,并就體制機制障礙提出相應改革方案。最后,通過實施路徑的詳細規劃,制定了具體實施計劃和監測評估機制,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牛瑩芳,譚潔. “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管理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0): 94-96
[2] 周樂天,林鑾珠. 基于學生視角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調查[J]. 現代商貿工業.?2023,44(6): 240-242
[3] 楊玥.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創新設計[J]. 長春大學學報.?2023,33(2): 104-108
[4] 殷躍. 江蘇省高職院校體弱學生健康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0,19(3): 48-53,59
[5] 朱傳德. 家校共育視角下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教育管理[J]. 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5): 88-91
[6] 苑健,甘宜濤. 泛在學習環境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路徑探索[J]. 中國成人教育.?2023(22): 51-55
[7]王沁,鄭海濤,唐家銀. 以學生為中心的“隨機過程”教學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23(46):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