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江
摘 要:【目的】研究運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展現狀,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方法】通過綜合分析法和對比法,以全市及13個縣(市、區)為切入點,研究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情況。【結果】研究發現,運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問題主要包括工作進展不平衡,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農村污水系統治理不到位,長效治理機制有待健全和宣傳發動不夠深入等,制約了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發展。【結論】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做好資金保障、落實部門協作、強化現場推進、營造推進氛圍和嚴格目標考核。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是推進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美麗鄉村的有效途徑,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國農村經濟日益繁榮的同時,農村人居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已成為環境整治中的難點。2022年,運城市按照《運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2年行動計劃》和《運城市喜迎二十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等文件要求,圍繞農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廁所革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工作重點,成立領導組,明確重點任務,形成市、縣、鄉、村四級黨政主要領導抓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組織領導機構,在全市開展2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走向深入。
1 發展現狀
1.1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動
優化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提高收運處置能力。全市鄉村共配備保潔員10 597人,配備垃圾收運車輛4428輛,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130座,基本形成了“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目前,行政村收運體系覆蓋率達100%,自然村收運體系覆蓋率達94%。排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2430處,并已全部整治完成。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永濟市根據省要求在全部鄉鎮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鹽湖區、河津市、垣曲縣等其他縣(市、區)結合實際開展分類試點工作。
1.2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動
全面完成了2022年106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全市農村污水治理率已達25%。
1.3 農村“廁所革命”提升行動
全面推進農村戶廁改造,5.32戶完成改造,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以上;深入開展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共摸排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衛生廁所23.9萬座,新認定問題廁所7669座,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7362座,剩余307座問題廁所列入長期整改計劃。
1.4 村容村貌提升行動
全面開展村莊清潔,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全市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2.84萬噸,清理河渠溝塘垃圾和淤泥3.43萬噸,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2.87萬噸,拆除違建、殘墻斷壁、廢棄建筑、老舊宅院8853處,整治村內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9.33萬處,村莊綠化13.75萬平方米,群眾投工投勞49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7.61萬份,媒體宣傳67 572條,財政專項用于百日攻堅專項行動資金3692.11萬元,社會力量投入百日攻堅專項行動資金1187.9萬元。
1.5 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
以秸稈綜合利用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為重點,合理引導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方式,推動秸稈向多元循環的方向發展。在鹽湖區、臨猗縣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構建縣域秸稈全域全量利用機制;持續推進河津市農業生態區域補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推進地膜回收利用處理,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市級有收儲利用中心、縣級有收儲中心、鄉鎮有收儲點的農田廢舊農膜(反光膜)回收利用體系,全市農田廢舊農膜(反光膜)回收率達82%以上。
2 主要措施
2.1 開展創評活動,鞏固攻堅成果
圍繞五大重點整治任務,開展美麗清潔示范鄉村村容村貌提升星、垃圾治理規范星、污水治理達標星、廁所改造樣板星、循環利用創新星“五星”創評活動,實現農村交通沿線環境干凈整潔、農村街巷環境和諧優美、農戶庭院環境衛生干凈清爽、農田環境整潔美觀。
2.2 強化宣傳發動,形成濃厚氛圍
在《運城日報》、運城電視臺等媒體開設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專欄,廣泛宣傳發動。積極通過快手、抖音、微信等新媒體,以及村大喇叭、黑板報、標語上墻、進村入戶宣講、周末學堂等多種形式,認真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傳,形成了全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2.3 強化督察考核,推進工作落實
成立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督查領導組,定期對下縣督導檢查。百日整治大提升期間,實施一周一調度、一周兩份簡報,及時報送專項行動進展情況。在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期間共報送周報表24份,刊發工作簡報48期。
3 典型經驗做法
2022年,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上積累了不少經驗,取得了很好成效。
鹽湖區建立“政府統籌、鄉鎮保潔、企業清運、部門監管”長效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由三家環衛公司按照“定人、定車、定線路、定責任”的原則,分片區對農村環境垃圾進行“清轉運”。各鄉鎮按照“定期普掃,日常保潔”的模式開展村莊內清潔工作,明確專人負責轄區內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各村主干為環衛管理員,強化日常管理工作。永濟市壓實責任,強化措施,分類施策促落實。鎮街主干帶領班子成員、包村干部和村主干駐扎一線,全面推進綜合提升整改工作。邀請北京東方華脈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專業技術人員,逐戶逐段進行指導把關。以“專班、專人、專事、專時、專責”五專工作法為抓手,從職能部門抽調專人組成7個工作專班,下沉工程一線緊盯整改任務,對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實行全程跟蹤推進、嚴格督促,確保工程按時、高質量推進。
河津市豐富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河津風采》、河津電視臺開辟專欄,通過標語、橫幅、廣播、短視頻、發簡報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市積極營造了政府組織、群眾參與、齊抓共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濃厚氛圍。臨猗縣堅持統籌推進、上下聯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大提升。通過第三方專業公司托管,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建立了“天天督查、定期觀摩、半月評比”機制,列出考核“紅黑榜”,對考核排名靠前的鄉鎮,給予資金獎勵;對影響整治進度和整治效果的,約談問責。開通了“人居環境百日整治大提升”專欄,曝光亮丑;組成考核團隊,一季度一次現場打分評比,公開排隊名次;打造掌辦監督智慧平臺,即時監督,馬上整改。萬榮縣堅持“1543”工作法,持續引深“六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打造“一支隊伍”,堅持基層黨建引領,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突出“五個到位”,堅持科學決策到位、工作狀態到位、發動群眾到位、整治標準到位、長效機制到位,穩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堅持“四方聯動”,實行“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的工作模式,凝聚攻堅合力;實現“三個提升”,建立健全“周督查、月評比”制度,實現人居環境、鄉村干部治理能力、廣大群眾的文明指數明顯提升,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稷山縣以“垃圾不落地、填埋有地方、管理網格化、教育經常化、保潔常態化”作為總方針,實行“干部包片、組長包巷、黨員聯戶、群眾參與”的環境衛生制度,對衛生區域進行責任劃分,積極探索了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配備保潔人員,做到專戶專包、專人專掃、專車專收、專款專用。
新絳縣堅持“五道共治”“五區靚麗”,做到凈化常態、硬化夯基、亮化守底、序化保障、綠化跟進、美化提升、文化賦能,標桿村示范村在此基礎上實現革命化、生態化、園林化。各鎮結合實際,創新方式,因地制宜,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
聞喜縣堅持以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運用“三動三細三防”工作法,全面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戰。通過廣發動、真帶動、齊推動,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積極性,形成了“干部上門搭把手,家家戶戶齊動手”的好局面。通過細化工作任務、技術標準、責任體系,確保工作不走樣、效果過得硬。堅決防止急躁情緒、表面文章、反彈回潮,確保全域提升見實效,讓人居環境整治效果不僅好看,而且耐看。
垣曲縣把握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推進。在具體推進中做到五個結合: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結合,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與沿黃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與“五面紅旗”示范村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創評相結合,有力地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夏縣堅持城鄉一盤棋,縣財政每年投資2869萬元,引入中科國通環衛有限公司實行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治理,對縣城和縣域內1169.8公里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河道、園區道“七道”以及所有村莊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全面開展整治。
芮城縣風陵渡鎮堅持“1231”工作法,即明確一個主題,關注民生解民憂,美化環境美人心;處理好兩個關系,抓環境衛生整治,既要由內而外,從巷道向周邊延伸,又要由外而內,從巷道、周邊到農家院落,開展五星級文明戶的創建;三個抓手助力人居環境整治,堅持三天一通報、一月一隨機觀摩、“兩代表一委員”一月一調研,積極建言獻策;開展一次利劍行動,邀請芮城縣衛生發展中心進行督查,在全鎮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參戰、齊抓共管的衛生整治長效工作機制。
4 問題
一是,工作進展不平衡的問題始終存在。一些地方公路沿線壓占紅線、有礙觀瞻的建筑物依然存在,部分縣(市、區)的一些村莊和城鄉接合部亂搭亂建、亂堆亂倒、亂丟亂棄現象還有存在,整治不徹底,有反彈現象。二是,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垃圾分類減量推進不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混在一起,總量大、難處理。三是,農村污水系統治理不到位。一些村莊還存在污水亂排現象,一些收集起來的污水無法處理,造成新的污染源。四是,長效治理機制有待健全。目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體制機制還不健全,依法監管力度不夠,部門間統籌協調不力,缺乏統一規劃,資源要素配置不盡合理。五是,宣傳發動不夠深入。一些地方宣傳力度小,沒有營造出強大氛圍,特別是入戶宣傳不夠,沒有充分把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5 對策建議
5.1 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逐級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縣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切實擔當盡責,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等各項工作。
5.2 進一步做好資金保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配套的經濟政策,但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推進和實施效果。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大地方財政資金的投入,積極統籌整合相關項目資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適宜合規的市場化運營模式。市財政對工作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的縣(市、區)進行獎補。
5.3 進一步落實部門協作
進一步建立健全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厘清職責,強化合作,共同推動。市農業農村局負責牽頭抓總,統籌推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主抓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生態環境局主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主抓農村“廁所革命”,市衛健委主抓衛生鄉村,市發改委、財政局做好項目安排、資金保障工作。市、縣兩級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各部門各司其職,強化協調配合,扎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5.4 進一步強化現場推進
圍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以及“百日攻堅”、連片整治等重點工作,市住建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委等牽頭部門分別組織召開專題現場推進會,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推廣先進經驗。
5.5 進一步營造推進氛圍
要在輿論宣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電視、報刊、新媒體等,廣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的作用,落實鄉村基層自治制度。這一制度為人居環境的建設提供了政治保障,并且大部分鄉村政治、經濟、文化事務由村民自治解決[1]。形成全社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5.6 進一步嚴格目標考核
國務院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列為年度環保督察內容。省委、省政府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內容。市委、市政府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納入黨政領導的考評體系,對工作突出的表彰獎勵,對工作差的約談黨政主要負責人。考核結果將與省市獎補資金直接掛鉤,多干多補,少干少補,不干不補。各縣(市、區)要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推進措施,建立工作臺賬,推動工作落實落地,全力打贏農村環境整治這場硬仗,為脫貧攻堅決戰完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熊幼林.關于最美鄉村人居環境的調查與思考[J].新西部(下旬刊),2018(1):52+48.
習近平《 論“三農”工作》
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①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
我一直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從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看,有的國家沒有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農業發展跟不上,農村發展跟不上,農產品供應不足,不能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大量失業農民涌向城市貧民窟,鄉村和鄉村經濟走向凋敝,工業化和城鎮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里面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領導體制和國家治理體制問題。我國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有能力、有條件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順利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節選自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講話,《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