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
摘 要:隨著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醫院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競爭壓力。在這種背景下,醫院成本管理成為了提高醫院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文章以A醫院為例對成本管理方式進行探究,為醫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235-03
引言
為進一步規范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發揮成本核算在醫院控制成本、醫療服務定價、績效評價中的作用,2021年1月國家組織制定了《公立醫院成本核算規范》,從政策制度層面為成本核算提供了要求和保障。隨著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東營市為全國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成本管理提質增效具有很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國家政策要求
近年來,國家關于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規范和指引逐步完善,相關文件密集出臺,要求醫院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與管理體系。
(二)醫院運營管理需求
隨著醫改的深入,藥品、耗材加成的取消,分級診療制度、財政補助政策變化等影響,對醫院運營管理有巨大的影響和沖擊,醫院亟需轉變發展模式,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醫院運營的效率,而成本核算就是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三)醫保支付制度改革要求
DIP付費方式下,醫保按病種分值付費,多出的部分由醫院自付。目前多檢查、多化驗、多用藥、多用耗材、延長住院時間等都不能給醫院帶來醫保收入,過度醫療帶來的將是醫院成本的增加,這要求我們通過DIP成本數據的分析,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
二、醫院成本管理的形勢和困境
(一)醫院信息化水平及數據關聯性不高
成本管理項目推進中,需要與醫院HIS、HRP等多個信息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醫院其他系統中存在數據不規范、不完善、數據口徑不一致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成本核算的顆粒度和準確性。
(二)成本管理意識不強
醫院成本管理過程中,在廣度上要實現從成本預算、成本核算、成本管控到成本績效管理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在深度上應從科室成本、項目成本、病種成本、DIP成本等方面進行深化,這個過程與醫療活動聯系越來越密切。臨床科室人員應實現成本管理意識轉型,積極參與到成本管理項目推進中。
(三)成本管理精細化不足
某些費用精細化不足,比如水電費、保潔費、安保費等,公共區域仍有一大部分無法直接細分到具體科室。根據四類三級分攤采用相關參數進行分攤,雖參數相對合理,但分攤至科室后仍存在部分間接成本不合理、臨床科室或醫技科室不易認可的問題。
三、醫院成本核算方式論述
(一)科室成本核算
1.概述。成本核算按對象不同可分為科室、項目和病種或DIP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醫院普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按科室歸集費用、計算成本,與醫院以科室為架構進行管理相符合。
為滿足內外部管理和數據采集的需要,醫院根據成本管理制度要求,將科室分為臨床、醫技、醫輔和行管科室。科室間接成本應當本著相關性、成本效益關系及重要性等原則,采用階梯分攤法,按照分項逐級分步結轉的方式進行三級分攤,最終將所有科室間接成本分攤到臨床服務類科室[1]。
A醫院通過成本核算系統出具醫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醫院各科室全成本報表、醫院成本損益表等14個科室成本報表,清晰掌握科室成本情況,并且數據可以追溯至最末級來源。利用科室成本數據,對科室開展多維度的成本分析,為醫院運營管理及績效考核提供數據基礎。根據醫院的運營情況,通過比率分析、差異分析、趨勢分析、量本利分析、波士頓矩陣等方法,對科室成本從管理層和業務層開展分析,建立對醫院運營管理決策的支持,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在成本系統中通過成本報表可查詢各科室收入及成本明細、三級分攤金額明細、收支結余等,不同科室及期間也可進行對比,便于進行科室成本分析。
2.波士頓矩陣分析。通過波士頓矩陣分析,實現各學科精準合理的定位,確定不同學科的發展戰略,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本文以某半年外科為例開展波士頓矩陣分析。
傳統的波士頓矩陣通過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的相互作用,將產品或業務發展分為4種類型。現對波士頓矩陣進行調整,設置醫療結余率和醫療收入占比兩個指標[2]。橫坐標為醫療收入占比,以外科科室收入占比的平均值5.88%為界值。縱坐標為醫療結余率,以外科科室的平均醫療結余率18.63%為界值。
按照以上分類原則,將外科科室分為以下四類。
(1)醫療收入占比高、醫療結余率高的科室歸為“金牛科室”,包括關節外科、疼痛科、脊柱外科、神經外科、胃腸外科。這些科室發展已經成熟,科室醫療收入高、成本控制好、結余大且科室配備齊全,不需醫院大量投資也可以穩定發展,對醫院現金流貢獻較大。
(2)醫療收入占比低、醫療結余率高的科室歸為“明星科室”,包括兒外科、血管外科、胸心外科、創傷骨科。這些科室醫療結余率高,但科室規模較小。醫院對這些科室應該重點培養,加大資源投入,使其迅速提高業務量,盡快轉化為金牛科室。例如兒外科,引進了全市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兒外科專家,陸續開展了先天性巨結腸等高難度兒外科手術,并在腹腔鏡微創診療方面進行業務擴展,多項技術填補了東營地區的空白,業務量實現了持續上升,在東營地區打造了品牌效應。
(3)醫療收入占比高、醫療結余率低的科室歸為“問題科室”,包括肝膽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兩腺外科。這些科室業務量較大,但是由于成本控制不到位、人員較多、技術水平落后等因素,醫療結余較少,對這些科室加以管控和引導,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兩腺外科業務量和手術量都較大,但是通過對其成本進行分析,科室藥品和耗材成本較高,科室發展的方向是通過對成本進行管控,提高科室醫療結余率。
(4)醫療收入占比低、醫療結余率低的科室歸為“瘦狗科室”,包括肛腸外科、手足外科、口腔科、眼科。這些科室業務量小并且成本控制能力也較差。科室應加強管控,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提高業務量和醫療結余率。例如口腔科加強科室耗材、收費等管理,建立科室耗材二級庫,做到應收盡收,減少項目和耗材漏費現象的發生。
(二)項目成本核算
醫院按收費項目進行費用歸集核算,計算每個醫療服務項目的成本,對于醫院合理控制成本、政府部門進行醫療服務定價和績效評價都有促進作用。A醫院采用的作業成本法,通過資源動因將成本分配至不同的作業,通過不同的作業動因將成本分配至不同的醫療服務項目。通過項目成本核算,全面掌握醫院各醫療服務項目單位成本及盈虧情況,對同一項目在不同科室間成本的差異進行分析,是各臨床醫技科室進行成本管控著力點,也是臨床科室進行運營分析,提升科室運營質量的關鍵點。
以A醫院某半年為例,按收費類別對醫療服務項目進行分析。按照收費類別共分為44個大類,包括病理、檢查費、護理費、化驗費、手術費、理療費、麻醉費、診療費、搶救費、放射費、彩超等。44類收費類型中,24類是盈利的,20類是虧損的,盈利項目主要以化驗、CT類項目為主;虧損項目主要以治療費、護理費和診療費類項目為主。其中,化驗和CT的收入最多,成本收益率也較高,是盈利的主要來源;床位費的成本收益率最高,且整體收入及利潤都較大。診療費、治療費和護理費的成本收益率較低并且虧損金額較大,是虧損的主要來源,均屬勞務性項目,具體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成本收益率較低說明現行收費標準下診療活動勞務價值被低估。
從收入占比角度看,化驗費占總收入比例最高(19.48%),其次是CT費(11.50%)、治療費(8.12%),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于這幾類收費項目,占總收入的39.1%;從成本占比角度看,診療費最高(21.97%),其次是護理費(19.58%)、治療費(10.02%)、化驗費(8.25%),這4類收費項目的成本占總成本的59.82%。診療費和護理費的成本占比合計41.55%,收入占比合計7.82%,收入和成本嚴重不匹配。
從各收費類別的盈虧來看,化驗費、CT費、床位費的盈利金額較大,盈利額占整體項目盈利額的一半以上。虧損項目中,診療費、護理費、治療費虧損額度最大,占到全體虧損項目的一半以上,虧損項目數量占全體虧損項目的1/3,其中診療費單個項目的虧損較為嚴重;診療費、護理費、治療費無保本點項目數量占全部虧損無保本點項目的近一半,虧損額占全部虧損無保本點項目的2/3以上,在關注治療費政策性虧損項目的同時還應提高有保本點項目的工作量,從而實現扭虧。
(三)DIP成本核算
DIP病種成本核算出院病人治療疾病所耗用成本,包括單獨收費的衛材和藥品、以及所有醫療服務項目的成本。即:
單病種成本=∑醫療服務項目成本+∑單收費材料成本+∑藥品成本
DIP病種盈虧與住院天數分析,以下以A醫院某半年數據為例。
從住院天數與總收益趨勢圖中可以看到,整體患者在第一天時處于盈利狀態,第二天業務與成本到達峰值,盈利已大幅度下降,從第三天開始,整體出現虧損狀態,此后收入與成本迅速下滑,逐漸趨于穩定。出現此種情況主要原因為:住院首日次日,醫生會集中開檢驗檢查類醫囑,此類項目收益率較高,所以整體收益偏高。
通過對市醫保局反饋的DIP分組信息加工分析,根據醫保局分組結果和患者費用信息,計算出DIP組盈虧情況。通過DIP成本核算,從科室費用差異角度分析DIP組科室成本差異,為臨床診療行為提供參考,為醫院持續經營提供支撐。DIP成本核算和分析對醫院戰略定位的達成,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進行缺失病種、已有病種工作量、工作效率、盈余情況分析,相關病種及上下游學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盈虧分析,為醫院在本地區發展、學科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四、結論及建議
隨著財務人員走進科室和兼職成本管理員制度的推廣,通過臨床科室主任參與成本管理培訓,根據分配的權限和賬號查詢本科室成本核算結果等方式,使科主任了解成本管控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成本數據的價值,大大縮短了與臨床科室的距離,提升了對成本管理和成本管控的認可程度。財務部門與臨床科室進行雙向互動,一方面科室就運營中的疑問向財務部門征求意見,另一方面財務部門對科室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了解科室需求,及時為科室提供意見和建議。
要提高數據質量,提高成本數據分析能力。不完整、不一致和不準確的成本數據會直接影響醫院運營管理。在準確性方面,醫院應將業務特點與成本核算深度結合,精細化地合理歸集分攤各科室成本數據,梳理醫療服務項目作業流程,以保障并持續提高成本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核算員獨立核算能力與成本數據分析能力,將成本數據作為醫院績效考評和資源配置的依據。
“算為管用,管算結合”,醫院成本管理必須核算和分析運用并重。財務人員深入了解臨床科室運營情況,對成本核算產出的數據進行分析,為科室出具包含科室總體情況、成本結構分析、科室盈虧分析、科室運營特點等方面的運行分析報告。每季度召開成本專題會議,與科室采用“面對面”形式討論科室在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科室運營管理的合理化建議,提升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和運營管理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一枝,吳衛軍,劉慧,周立濤.波士頓矩陣在醫院運營分析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9.
[2] 劉強安.FGRC框架構建的整合[J].財會月刊,2009(25):44.
[3] 黃瑞霞.職業教育從“層次教育”到“類型教育”何以可能?——職業教育的變革動因研究[J].職教發展研究,2023(03):92-98.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