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能力,既包括多語言能力,又包括文化理解能力、文化整合能力、開放包容的精神與合作的態度,是人的現代化和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璀璨的詩歌作為中國的文化符號,融入了民族的血脈,代代流淌。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學生傳承、弘揚詩歌文化,讓詩歌成為熠熠生輝的精神路標,成為精神游牧與棲居之地。
福建省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觀照“五彩”辦學文化內核,對標“五育”并舉,將其作為“五色”課程化育“五氣”學子體系(紅色課程養正氣,立德行;橙色課程展才藝,蘊靈氣;藍色課程向未來,揚朝氣;綠色課程健體魄,增大氣;紫色課程提修養,涵書卷氣)的重要項目,全力推進“詩香校園”建設,讓師生在詩香浸潤中打好豐厚的人生底色,提升綜合素養。
“跨行業”營造氛圍,讓詩香彌漫“主戰場”
學校是詩香彌漫的“主戰場”。學校“跨行業”聘請專業人士,對“詩香校園”環境進行專業化提升,堅持讓詩香彌漫學校的每一寸空間,營造隨手可取、隨處可讀的詩香氛圍。這是打造“詩香校園”的基礎。
首先,充實館藏。學校持續強化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等讀書場所詩歌類圖書的配置,并通過倡導“畢業班贈書”,豐富詩歌類圖書的館藏。
其次,拓展渠道。學校將核酸測溫艙改造為“鯤鵬書軒”,放置圖書,方便學生在等候家長時閱覽;與晉江圖書館共建“圖書流通點”,實現在學校即可借閱晉江圖書館的圖書;通過向校董會爭取設立購書基金,開展向師生贈書活動;在畢業班開展“向學弟學妹贈送一本書”活動,讓詩書成為畢業禮物。
最后,營造濃厚氛圍。學校布置“中國百種傳統文化”長廊和詩詞長廊等傳統文化校園景觀;建設班級走廊“五彩”圖書漂流柜,讓學生交流圖書;在各班級門口不定期更換傳統文化“五常”“六藝”等主題詩句,讓經典詩詞陪伴學生成長。
“跨專業”多元融合,讓詩香浸潤“主力軍”
學生是“詩香校園”建設的“主力軍”。學校鼓勵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師進行“跨文化”多元融合,讓每個學生愛詩、學詩、品詩、評詩、寫詩。
首先,開辟《我與老師同寫詩》專欄。自2019年起,學校每周組織師生進行同題詩創作,并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報紙上發表,同時結合學校膠版畫特色,將童詩與膠版畫創作相結合,進行創造性的“童詩版畫”探索,并結集出版、推廣。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校每周開展班級讀書(詩)論壇,學生通過課本劇等形式,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多元化演繹,經歷讀、品、悟、演、談等過程;開展學生詩書節、優秀詩書推薦、詩書跳蚤市場、評選“讀詩之星”等活動,以“跨學科”“跨專業”的多樣形式,提高詩香活動開展的效果。
最后,自編校本教材。學校自編跨越古今中外知識的“五彩”誦讀校本教材,分年段供學生每日誦讀;開展“陽光晨讀”,各年段學生誦讀、積累經典古詩詞;開設“五彩”寫字課程,將經典古詩詞作為練字的素材,讓學生在誦讀與書寫的跨領域互促互進中提升素養。
“跨領域”師生共進,用詩香打贏“主動戰”
師生共同參與是“詩香校園”建設的關鍵。學校鼓勵師生“跨領域”同參與、共精彩,打贏“主動戰”,點亮詩香之燈。
開展“詩性”教育實驗。學校邀請全國“詩性”教育倡導者柳袁照到校把脈問診;試行“詩性”課堂標準,推廣“詩性”課堂,最大限度地確保童真童趣的流露和呈現,讓欣賞、敬畏、創造“美的童年”成為師生在日常課堂的價值追求。
建立班級考評體系。學校制訂《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詩香校園”考核方案》,設立等級考評體系,每天安排“詩詞三讀——晨誦、午讀、暮醒”,確保每天至少30分鐘詩詞和經典書籍閱讀的落實。
塑造“詩香”教師。學校開展為教師贈詩集、向學生推薦優秀書目等活動。教師分年段在小黑板題寫“每周一詩”,供師生共讀,并納入教師基本功的重要考核范疇。
校長題贈“藏頭詩”。自2020年起,校長為每個教師和每個畢業生親筆題贈姓名“藏頭詩”,同時對表現優異或進步較大的學生,親筆題贈姓名“點贊卡”,并贈送詩書。
“跨學校”聯動。學校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跨學校”或“跨校區”(注:本校有三個校區)開展詩歌課堂教學和詩歌創作觀摩與交流、師生詩歌作品品鑒會等,讓詩香擴散得更遠。
“跨部門”各界同推,讓詩香貫通“主渠道”
“詩香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等各界的同推共筑。一是評選“詩香家庭”。學校制訂《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詩香家庭”評選方案》,結合閱讀環境、存書情況、親子共讀等指標,每學期評選一批“詩香家庭”和“詩香書房”,讓詩香從學校到家庭無縫銜接。二是開設“五彩講壇”。學校先后邀請知名作家張路等做客講壇,以身示范,分享讀詩心得,傳授詩歌寫作的技巧。三是連接社會。學校發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家等入校開展贈書活動;組織學生走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丁氏宗祠等名勝古跡和科技館、博物館、木偶劇團等場所采風,觀摩、品讀其間的詩詞,并以自己的視角進行詩歌創作。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有立德、啟智、燃情、育美、創新等功能,在氛圍、環境、活動、評價、社會等各方面合力推進下,“詩香校園”建設必定讓詩香之花常開不衰。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跨文化視域下基于兒童本位的童詩教學與創作的實踐研究”的系列成果。立項編號:FJJKZX22-594)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