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加快構建“五育”融合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是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的重要抓手,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一些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要地位認識不足,對推進體育教學創新發展有心無力。針對此,筆者以固始縣實驗中學為例,談談體育教學創新發展的路徑與方法,以期對體育事業發展有所助力。
成功實踐:夯實“四化”建設,強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初中體育教學高地
一是強化布局統籌。學校深刻認識到體育教學在學科體系建設、學生全面培養中的獨特作用,著力下好“統籌先手棋”,堅決打好“布局攻堅戰”。近年來,學校年度教學計劃用大篇幅論述體育教學,年度工作會議以重聲量強調推進體育教學,年度校級領導分工以高站位抓實抓牢體育教學,努力推進體育教學創新發展。
二是優化課業設計。學校體育教研組認真貫徹縣教體局、學校黨總支決策部署,協同學校教務管理部門,緊扣體育與健康課標,緊貼“服務中考主戰場、培養合格接班人”教學目標,按年級差別分解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依班級分解細化體育教學目標,大力實施體育教學精準化設計,著力做到“七年級抓普及,八年級重提高,九年級成體系”。
三是活化教學形式。學校打破課堂教學、操場演練的傳統范式,持續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大力推行生活化教育。學校建立體育課堂“雙師”制度,形成“班主任管紀律,體育教師抓教學,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良性教學結構,有效提升了體育課堂質量;充分利用大課間,對備考任務繁重的九年級學生“加補時”“送輔導”,既豐富了大課間的活動形式,又解決了九年級學生學訓矛盾突出的問題。另外,學校開辟特長生快速成長通道,在七年級入學之初即對體育特長生集中編組,實行集中授課;安排體育教師擔任班主任,實行統一管理;靈活設計學業課時,實行統一訓練。這些措施有效解決了體育生“學業吃不消,體育吃不飽”的問題,打造了學校體育教學的“王牌部隊”。近3年,學校以體育特長生為主體,參加縣級以上體育比賽活動7場次,獲得個人一等獎12個、二等獎21個、三等獎19個,彰顯了快速通道體制下體育特長生教育的斐然成果。
四是實化組訓制度。嚴密細致、實在管用的制度體系是保障學校體育教學行穩致遠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學校堅持將優化制度設計作為推動體育教學創新發展的“先手工程”,按照上級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體育教研組集中備課制度”“體育特長生學業輔導與競技特長培優管理辦法”“體育課時安全督導要點”等制度規范7類181條,對體育科研、課程設計、學業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形成“教學有法可依,訓練依章進行,考評規范組織,績效審慎核定”的良性工作體制,為學校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構筑了堅實基石。
深刻啟示:堅持“三個方向”,強化綜合施策,著力創新中學體育教學路徑
固始縣實驗中學體育教學的探索,是縣域優質初中推進體教融合、形成良性格局的有益實踐,對縣域初中更好地組織體育教學具有多方面、深層次的啟示意義。
啟示1:推進中學體育教學,要歸正革故鼎新的鋒芒所向
新時期的初中體育教學面臨“大有別于此前”的時代背景、新的教學對象和教育目標,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從時代背景來說,“雙減”戰略已成為國家基礎教育的根本方略,深刻調整、有序規范著體育教學的宏觀布局;從教學對象來說,“10后”學生已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核心群體,作為網絡原生一族,其對自身綜合能力、對學校體育供給具有更多元、更具體的迫切需求;從教育目標來說,全面素質教育已成為衡量初中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參照體系,智育“一花獨放”、其他教育“萬馬齊喑”的傳統格局已被廢棄。因此,初中體育教學必須跳脫傳統模式、范式的束縛,勇于闖新路,善于開新局,以革故鼎新的昂揚姿態奮力開拓中學體育教學的嶄新路徑。
啟示2:推進中學體育教學,要端正學校主導的原則指向
體育教學,必須放在學校建設的“大盤子”中來衡量,要精細化布局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建設,接入校園生態,融合校園文化,體現校園特色,努力打造體育教學設施基礎;必須在學科建設的“整系統”中組織,要整體化設計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對應課標要求,照應智育主業,回應鮮活需求,著力打牢體育教學校本基礎;必須以人才培養的“全流程”來推進,要前瞻性強化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著眼常態長效,發揮教學骨干作用,按主課同一標準明確課時津貼設計,按一線傾斜原則落實考核考評激勵,讓干事的教師得實惠,讓吃苦的教師吃香。
啟示3:推進中學體育教學,要樹正一體布局的教學傾向
中學體育教學內在具有繁復體系與多元結構。要確保教育教學目標如期實現,就必須強化一體布局思維,樹立整體設計觀念,推動形成體育教學各子系統、子任務緊密銜接的良性內部結構。要突出一體化設計,遵循學生生理、心理發育規律,打通年級界限,將體育教學內容具體化,形成體育教學與學生成長伴隨互生的良性格局;要突出一體化組織,將應試型訓練與素能型訓練緊密對接,將體育教學的健身塑能功能與減壓解惑功能充分融合,寓嚴肅內容于活潑形式之中,寓養成教育于常態組織之際,形成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完美匹配的模式;要突出一體化考評,充分發揮考核考評的“方向標”“指揮棒”作用,量化考評內容,優化考核方式,倡導推行學生測評成績與教師考核評分掛鉤制度,落實教師考核成績與職級評定連帶審核規定,著力形成“考評什么”“如何認定”“獎懲設計”一體貫通、緊密相連的責任體系,奮力推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走深走實,花開果盈。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