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棟
本次說課筆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六個方面來講述豬常見病的診療技術。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資料選自青海省農民中職教育教材《養豬生產》第四模塊的任務二“豬常見病的診療技術”部分,主要幫助養殖戶解決豬疾病問題。“養豬生產”是農廣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在動物生產基礎、現代農業生產與經營管理等課程基礎上的一門專業能力課程,其內容涵蓋了養豬過程中必備的關鍵性技術技能的知識,也能為之后學習豬場的經營管理奠定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依據中央農廣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教學標準(農廣校版)》中確定的培養目標與規格,筆者按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個維度,結合崗位生產實際,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從生豬養殖從業者在豬場飼養管理工作方面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精神來確定教學目標。
一是知識目標。了解發病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了解病豬的臨床表現、病理變化;了解豬病的診斷方法;掌握豬常見病的治療;掌握病死豬的處理與淘汰。
二是能力目標。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豬的常見病;會對病死豬進行剖解和無害化處理;能按要求進行病料的采集和保存。
三是素質目標。培養形成具有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厲行節約的良好職業道德。
(二)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資料和教學目標,將本節重點確定為豬病的診斷方法和常見豬病的治療。依據學員自身發展和認知結構,筆者將本節難點確定為病死豬的處理與淘汰、病料的采集與保存。
二、說學情
教學對象為縣級農廣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畜禽養殖方向)農民中職班的學員,全班50名學員18至45周歲的農民,其中29名學員為家庭農牧場主或者成員,有16名學員從事農牧業相關工作,其余5名為想要創業的農民,由于第一學年學習了養殖基礎課程,有一些豬生產的經驗和知識積累,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這個班級的學員普遍存在理論基礎薄弱的缺點,但作為高素質農民的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而且接受能力強,不喜歡填鴨式的教學,更喜歡信息化、直觀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法
提高教學質量是農民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最核心的任務。農民中職教改首先要改進教學方法,積極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啟發式、研討式的教學方法的革新。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的重點、難點,筆者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一)變注入式為啟發式的病案教學法
核心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員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與實踐的溝通,擴大學員的知識面,培養多種學習能力。
(二)變抽象式為直觀式的多媒體演示法
利用視頻、圖片等將豬病發生、發展、治療、預防、病死豬的處理、剖檢等過程進行全過程的演示。演示時配以講解,引導學員全神貫注于演示對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演示后,指導學員把觀察到的現象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及時根據觀察結果作出明確結論。該方法能促使學員運用各種感官充分感知學習對象,以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表象。
(三)變講授式為互動式的探究討論法
“以探究討論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模式代替“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員為中心”的課堂,教師不再是傳統的說教者,而是組織者、激勵者、促進者和啟發者。該方法不僅能簡化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啟發學員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四)理論聯系實踐的現場參觀法
1.并行性觀察法。緊密配合教學,利用現場教學時間到實踐教學基地(養豬場)進行直接參觀、調查、訪問而獲得知識。
2.總結性參觀法。緊密配合教學,利用實踐教學,用崗位實踐關鍵環節記錄表指導學員結合所學的內容,到現場做驗證結論的參觀。
四、說學法
該班級大多數學員對家畜養殖和疾病防治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學習態度認真,敢學敢問,但還有部分學員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尋求方法解決問題,針對以上情景,筆者從學員學習的角度出發,指導他們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資料,具體采用方法如下。
(一)示范促進法
對于農民中職班的學員來說,學習和接受能力都較一般,在他們碰到問題時,讓學得比較好的有經驗的家庭農場主等學員做示范操作,把教師的教轉變為學員間的學,并構成全體學員相互促進、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二)主角扮演法
結合任務驅動的教法,讓學員充當養豬場飼養管理人員等主角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進取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探究法
對于操作技能任務,鼓勵學員思考探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嘗試獨立操作,自行分析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員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五、說教學過程
按照課程標準,這部分資料將用4個環節5個課時進行授課,并通過“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考核+實踐技能考評”三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成果。
(一)創設情景
為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利用多媒體演示資料,演示某豬場發生一起病死率較高的傳染病,以母豬厭食、流產、病死胎、豬出現呼吸道癥狀為主的疫情現場視頻和照片,獸醫部門的確診,讓學員思考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診斷和預防治療此病。設置懸念,引入新課。
(二)新知探究
學員通過查找—對比—升華三部曲來完成探究任務。
首先所有學員根據實踐經驗和所學知識回憶,豬常見的疾病有哪些?思考這些豬病有哪些癥狀,是如何治療的?預防措施有哪些?這部分的內容比較難,筆者指導學員動手利用云上智農App等學習平臺查詢學習,使學員動口、動手、動眼、動腦,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的各個感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探究查詢學習豬常見病的診療技術,提高了學習效率。接下來根據學員的學習特點分為五個小組,再進行病死豬的處理與淘汰、病料的采集與保存等難點問題的討論,加深理解。然后各小組總結病死豬的處理與淘汰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對于表現好的小組給予鼓勵以增強學員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意識,并作為過程性的考核的依據評價學員。通過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方式達到讓學員探究的目的,得到了病死豬處理與淘汰的方法。
在課堂上不僅有分工,還有合作,整節課學員一直在小組活動中學習。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展開了討論,有人質疑,有人答疑,只需要在學員都不懂的地方進行講解。既有面向全體學員的環節,又有面向各個小組的分環節。在分環節各小組要完成每組的任務并進行總結,合環節為師生共同總結豬常見病的診療方法。兩個環節的總結作為結果性考核的依據評價學員。
(三)實戰演練
指導學員運用所學的知識進入下一環節,在實踐教學環節專門解決豬病防治技術與病死豬尸體處理實操問題。該環節分為兩個模塊,第一模塊利用現場教學時間進行并行性參觀學習,主要解決豬病防治技術和模擬病死豬尸體的處理。第二模塊利用學員崗位實踐環節指導學習,給學員印發崗位實踐關鍵環節記錄表,學員按關鍵環節設置進行實踐并記錄,年末上交,作為實踐技能考評的依據評價學員。
(四)拓展欣賞
該環節選用了非洲豬瘟的發病歷史,使學員感受到學習豬病診療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員學習的熱情和愛國的情懷,讓學員學會診療疾病,不但要了解各個疾病,還要了解各個疾病的歷史,從歷史中發現疾病奧秘。
六、說教學反思
整節課的多媒體演示生動形象,云上智農等在線學習平臺豐富了學員的學習生活,培養了學員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精神。課后也將一些相關的視頻分享到了微信群內進行知識的拓展。這些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讓學員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他們在動手動腦的實踐中獲得了知識。不足的地方為學員的理解能力、識別能力、思維能力參差不齊,個別學員的動手能力不強,參與度不高,以后將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調動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