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霖


摘? ?要: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形成基于主題發展,進行學情分析;立足單元主題意義,構建育人主線;融入預期核心素養表現的單元教學目標三個環節。指向主題意義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應重視建立單元內各課時、各語篇之間的有機聯系,做到:以單元主題為統領,組織整合復習課語篇教學內容;通過語篇分析,把握復習課教學的育人主線;基于學習活動類型,培育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英語;復習課時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做好學科育人的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應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時候,以主題意義為引領,語篇為依托,學習活動為載體,進行單元內容的整合或重組。指向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是指以單元主題為引領,以單元語篇內容為依托,以單元大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在經歷完整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究單元主題意義、建構單元知識體系,形成圍繞主題的結構化語言體系,在此過程中關注其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同步提升,通過學科教學探索學科育人有效途徑和方法,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 英語學習是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為了達成這些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就需要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將預設的核心素養綜合表現融入單元和分課時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中,形成一個具有整合性、關聯性和進階性的單元整體教學架構。基于此,本研究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理念指導,探究英語整體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為指向主題意義的學科整體教學提供思路。
二、指向主題意義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包括分析學情,構建育人主線,確定教學目標環節,旨在形成具有整合性、關聯性和成長性的單元整體教學框架。
1.基于主題發展,進行學情分析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應由主題意義引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的達成,因此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應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四個維度,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發展來進行分析。以《牛津英語(上海版)》五年級第二學期模塊三第二單元“Weather”(以下簡稱5BM3U2“Weather”)為例(見表1),在一至四年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問答發展到介紹與描述,文化意識從溝通意愿發展到比較與感知,思維品質從觀察與識別發展到發現與推理,學習能力從模仿發展到習慣養成。具體對五年級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表現的學情分析,為五年級的主題學習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2.立足單元主題意義,構建育人主線
指向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通過整合單元內所有相關的教學內容,建立單元內不同內容或各語篇及子主題之間的關聯。復習課應成為單元內子主題中的一部分,與新授課共同構建單元的主題內容框架,并在對單元主題不斷深化理解的過程中,逐漸構建對主題的認識,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5BM3U2“Weather”中,圍繞主題,下設的五個課時分別建構了遞進的主題意義。第一課時基于有關表示天氣情況的形容詞的詞匯知識,提煉出主題意義:認識多變的天氣,體會為了應對天氣的多變,人們需要早做準備。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天氣預報,主題意義是:通過各種渠道進一步了解、發現和表達天氣的多變,認識天氣預報的作用。第三課時是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的內容,主題意義為:認識天氣的強大力量,感受天氣情況對不同人群的有利影響、不利影響,以及天氣引發的災害。第四課時通過閱讀故事,引導學生理解不同季節中,農民要進行相應的農業生產活動,提煉主題意義為:認識天氣不同的多種情況,感受不同的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生活形態。最后一個課時為復習課,在主題意義的建構中,起著統領或貫穿前幾個課時子主題意義的作用,因此,提煉出能夠連貫整個單元的主題意義,即提升自己對天氣的認識,表達天氣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對應五條單元語境線,基本確立了英語教學育人主線。
3.確立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目標
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探究,形成學生所需要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等表現,構建單元教學目標。以5BM3U2“Weather”為例,在單元教學目標中,體現了融入其中的預期的綜合核心素養。如,單元教學目標3聚焦的是故事語篇的教學,具體目標指借助圖片,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梳理關鍵信息,并在呈現故事地圖之后,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概述。由此目標指向更高一級的核心素養,其中學生能通過學習,讀懂故事是語言能力的表現。在讀懂故事后能理解農民的一年四季的工作與生活,引申到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也是與天氣密切相關的。學生能有將語言學習與做事相結合的意識是文化意識的表現。能借助圖片,通過閱讀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梳理關鍵信息是思維品質的表現。運用故事地圖呈現或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故事的概述,引導學生能初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的方法,是學習能力的表現。因此,單元教學目標體現了本單元主題下預期的核心素養中發展核心素養的綜合表現。進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構建對單元主題的認知。
三、指向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
在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的基礎上,建立單元內各課時、各語篇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有效達成核心素養。本研究以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為例,探究分課時的教學實施如何有效服務于英語單元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1.以單元主題為統領,組織整合復習課語篇教學內容
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單元主題統領單元內所有學習材料,其中包括復習課語篇教學內容的組織與整合。教師應注意復習課語篇內容與新授課語篇內容之間的連貫性,關聯性與發展性,進而引導學生逐步構建對單元主題的認知,發展能力。
以5BM3U2“Weather”為例,在深入分析語篇后,發現現有的語篇文本內容在幫助學生形成主題意義的構建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對單元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第一課時整合成一個語篇“How changeable the weather is!”;第三課時增加了天氣對更多人群的影響,整合成一個新語篇“How powerful the weather is!”,引導學生發現天氣對人類生活有利與不利的影響,以及天氣引發的災害;第四課時,通過故事,引導學生理解不同季節中,農民要進行相應的農業生產活動,在此基礎上,結合四年級教材相關內容,整合成語篇“How different we feel about the weather!”;復習課時,在連貫前面幾個課時的主題意義的基礎上,發展整合成語篇“How important the weather is!”。復習課整合先前語篇,從不同角度,即挑戰性的(changeable)、有力量的(powerful)、與眾不同的(different)的視角來談論天氣與生活及天氣與人的關系,通過重要性(important)來連貫整個單元的語篇內容。
復習課語篇內容、主題意義與各新授課語篇內容、主題意義之間存在“分—總”的隱性關聯。在對語篇內容梳理的基礎上,通過復習課完成對單元主題意義情節的推進與發展,加深學生對“weather”這一主題的理解。在閱讀復習課的語篇“How important the weather is!”中,通過對語篇內容的梳理,可提煉有關天氣的關鍵信息,而“changeable, powerful,different”指向的正是本單元先前課時的主題意義。
2.通過語篇分析,把握復習課教學的育人主線
在明確主題意義的基礎上,教師應對語篇的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分析。同時,提煉語篇中的結構化知識,建立文體特征、語言特點等與主題意義的關聯。以“Weather”為例,對本單元復習課的語篇進行分析(見表2)。本單元復習課的語篇“How important the weather is!”是在單元主題統領下,在連貫前面幾個課時的主題意義以及語篇內容的基礎上,發展整合而成。
在進行復習課語篇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煉出結構化知識,同時依據學生基于主題的已知與未知水平,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3.基于學習活動類型,培育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根據布盧姆認知過程分類,參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本研究將復習課活動類型根據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這三類活動進行了梳理,將原有的復習課活動歸入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這三類活動。
首先,在教學開始階段,通過應用實踐類活動,即上一課時作業展示分享,對單元幾個新授課的主題意義進行了回顧,介紹天氣對生活的重要意義。這一階段學生能從別人的介紹中抓住關鍵信息,理解語句。
其次,在整合內化階段中,結構化環節通過學習理解類活動,以快速查閱語篇的方式,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別語篇結構的能力,瀏覽語篇,能梳理語篇的結構,運用已有語言積累完成新的學習任務。再通過Abstracting(概念化)環節這一學習理解類活動,引導學生提煉語篇的關鍵信息和主要內容,運用已學的思維工具,將提煉語篇的關鍵信息和主要內容形成結構化信息,并且有邏輯地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主動與同伴開展合作學習,樂于與他人分享策略方法。Using環節通過實踐類活動來閱讀新的語篇,引導學生運用發現的或已學的表達結構梳理語篇的結構,厘清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提煉語篇的關鍵信息和主要內容,并完成思維圖。
最后,在運用遷移階段中,首先引導學生圍繞本復習課的主題,選擇一個關鍵詞,借助思維工具,運用表達結構,搭建介紹天氣對生活重要性的框架,由此鍛煉有邏輯地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本環節中,學生誠懇地與學習伙伴進行交流,交換意見,對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做出適當的應答并反思自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