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艷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中德育滲透成為教育關注的重要話題,以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高中英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活動設計等都應產生重要變化。立德樹人視角下高中英語德育滲透要從目標設計環節開始,挖掘教材德育素材,拓展課外德育素材,完善英語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推動學生英語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德育滲透;核心素養;閱讀教學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程標準為基礎,挖掘教材、課堂、生活以及其他課外資源中的德育資源,豐富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拓展高中英語活動形式,有效促進高中英語德育滲透質量的提升,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
素養[1]。
一、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德育滲透價值分析
首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通過挖掘教材內外德育資源,能夠充分凸顯英語學科的育人、育心功效,借助德育內容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也能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自信心,從而使其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其次,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是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德育滲透到英語教材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英語作為全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交流紐帶,既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同時作為語言工具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將德育滲透到高中英語課堂中,能夠更進一步推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
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德育滲透策略分析
(一)立德樹人,素養為基,制定融合課堂目標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高中階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文化課程。課堂教學是德育滲透的主要陣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核心素養的內涵,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諸多維度入手,制定融合課堂教學目標。以往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比較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學生情感培育、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等的關注度相對缺失,導致后續課堂教學方向受到
影響。
基于核心素養的融合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首先,要關注目標設計的主體,以往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往往以教師為主,忽略了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要達到的目標,而不是教師要達到的目標。其次,融合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關注學生的學情,為學生學英語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為后續融合活動的設計闡明思路。
在原本知識、技能目標設定的基礎上,添加文化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板塊,如以西方節日為主題的學習活動中,文化意識目標的培育可以添加中西方文化對比感受目標,將傳統文化與西方優秀文化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育目標,借助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從而以英語學科為學習工具,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升華課堂目標[2]。
(二)深挖教材,關注德育,設計融合課堂活動
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包含了諸多德育素材,如傳統文化、先進人物、中外優秀文化等,能為課堂內外德育滲透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契機和資源。在融合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部的德育素材,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開展德育活動,以達到德育滲透的目標。從整體角度分析,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內容的設計不僅凸顯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且將重點放在了如何“立”和如 何“樹”上;通過主題導向、話題引領、素材覆蓋,確保“立”得準,“樹”得牢。教材內容涉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維度內容,各個單元的話題也都圍繞此話題開展,并且以此為基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其中,并細化到人品教育、社會責任、愛國主義教育、關愛自然等話題中,因此在高中英語教材德育素材的挖掘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上述話題為基礎,進行德育滲透,在上述基礎上還可以添加工匠精神、法律意識、環境保護、同理心、體育精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通過學生關心、感興趣的話題開展德育教學。
如“人品教育”方向內容梳理過程中,可以尋找典型的故事素材,通過讀故事的方式,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深化學生對故事內涵的理解深度,體現英語學科自身的德育功效。外研社版必修第三冊“Unit2 Making a difference”“The Power of Good”板塊中講述了“英國辛德勒”尼古拉斯·溫頓的故事,他在二戰期間從納粹手中解救了669名兒童,而他卻默默無聞,直到五十年后這件事才被公之于眾……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以此素材的閱讀為基礎,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本的內涵,通過閱讀、理解溫頓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主人公的善舉對社會、對他人的影響,感受主人公的偉大和無私,感動其善舉所帶來的巨大能量。
在課堂閱讀教學活動設計中,考慮到高中階段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閱讀理解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因此在具體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學習知識、感受文本內容的內涵。如上述溫頓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初次閱讀,勾畫重點單詞、詞組、句型,嘗試自己學習,掌握重點內容;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隨后可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如借助智慧課堂學習工具等搜集整理與溫頓相關其他故事,充分借助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優勢,有效豐富學生課堂學習資料,在深入閱讀、理解過程中體會故事內涵,挖掘英語學科的德育功效。
(三)銜接課外,融合育人,拓展德育滲透素材
以往英語學科教學中,德育內容相對單一,缺少拓展與延伸,部分教師雖然關注了課外內容的應用,但是內容的多樣性缺失,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因此要研究如何銜接課外,拓展德育素材,豐富學生閱讀內容,實現融合育人的目標。
首先,高中英語課外德育素材的整合,可以以教材為核心展開課外閱讀素材的整合。如以“體育精神”為主題的閱讀教學中,可先從教材內容中選擇相關的素材,如外研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Unit3中的“The Return of the Champions”板塊,此部分講述了中國女排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以及在里約奧運會奪冠的時刻……以此為基礎,學生可以先以小組為單位對教材文本進行再次理解閱讀,再次感受女排精神;隨后借助智慧學習平臺,從英文雜志、英文報道中繼續搜集與女排、與體育精神相關的英文資料。還可以以學生興趣為依據,通過自己熟悉的方式查找自己喜歡的運動員,看看他們在奧運會、亞運會等比賽中有哪些成績,在比賽中又體現了哪些精神等。如此,以教材為基礎,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搜集整理課外素材,不僅能拓展學生的閱讀積累,而且能有效豐富英語學科德育教育素材,在閱讀理解中深刻領悟德育素材中精神品質,這對于提高高中英語學科教學質量也能產生積極影響。
其次,課外德育素材的選擇還可以以高考熱點話題或是社會熱點話題為基礎,既可以選擇高中英語考卷中涉及的內容,又可以將社會熱點話題中的德育內容進行挖掘。如結合近幾年高考卷中的德育內容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比如2021 年新高考卷Ⅰ,無論從聽力話題的討論還是閱讀語篇的選擇,都突出了德育先行,弘揚社會正能量,培育有道德情操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念;聽力文本中多處體現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意識。2022年I卷 B,閱讀板塊涉及節約食物、避免浪費食物等話題,甲卷D閱讀板塊中安排了保護歷史與傳統話題內容——澳大利亞悉尼,城市發展不可拋棄傳統……以此為基礎,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可對上述話題、方向的德育內容進行綜合梳理,豐富閱讀活動內容。
如此,以教材主題、高考熱點、社會熱點為中心話題,借助多渠道搜集整理與高中英語教學相關的德育素材,充分發揮課外素材的德育教育功效,一則與課堂教學互助,二則拓展英語閱讀面,從而達到提升德育水平,促進英語學科綜合質量提升的目標。
(四)優化作業,滲透德育,拓展融合作業形式
基于德育滲透的高中英語融合課堂作業的設計也要關注德育內容的滲透,改變傳統英語作業以書面為主的活動模式,設計趣味化、多元化的英語德育作業。結合“雙減”政策要求,英語德育作業的設計思路也可以從多樣化角度入手,如基礎作業、拓展作業、個性化作業等。
以基礎作業為例,閱讀課堂基礎作業設計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將教材中德育相關的素材作為課后作業的重點內容,如采用復述故事、擴寫故事、改編故事等內容,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作業中,鞏固、提升課堂所學內容的基礎上,也能拓展學生學習思維,深入領悟故事中的德育
內涵[3]。
其次,基于德育滲透的英語拓展作業的組織與實施可以以課外拓展閱讀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當前英語學習能力、德育目標等推薦閱讀篇章,比如結合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狀,可以有效推薦學生閱讀社會責任相關的英語文
章等。
第三,個性化作業設計,可以以教材中的話題為依據,引導學生設計英語海報、手抄報等,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方式展現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收獲,從而更進一步挖掘英語作業的德育功效。
第四,假期作業的設計也不容忽視,寒暑假作業設計中,教師也要關注德育內容的滲透,如寒假期間可以設計“英語過大年”實踐作業,用英語的方式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用英語介紹中國美食的制作方法,像餃子、年糕等,看看哪位同學的介紹最精彩。
如此,通過多樣化的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路徑,而且能提升高中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通過多樣化英語作業的設計也能將英語與學生的生活銜接起來,實現英語學習生活化,更深層次挖掘高中英語學科的德育功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五)實踐運用,落實德育,豐富融合活動形式
立德樹人視角下高中英語教學與德育的融合還要關注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以往高中英語活動的組織并不受重視,高中階段學生面臨高考,因此很多學生空余時間都用在了刷題上,缺少英語學科相關的實踐活動組織。基于德育滲透的英語學科實踐活動的組織,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探究英語的積
極性。
首先,實踐活動的組織還需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德育話題,教師可組織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如利用智慧中小學平臺教材資源,整合教材中的德育篇章,如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Unit2 Masters of Time”凸顯了工匠精神,文本介紹了故宮里的文物修復匠人,他們走入紅墻之后,甘于寂寞和平淡,用自己精湛的技藝讓塵封的文物重新煥發光彩,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深刻體會真正的匠人精神和情懷,同時也能感受中國傳統技藝的偉大和傳承。必修第三冊“Unit2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涉及社會責任話題,講述了七歲的加拿大男孩Ryan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非洲兒童喝上干凈水的感人故事,通過故事閱讀感受不論能力大小,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社會盡一份力,微小的力量匯集起來也能改變世界。如此,將教材內容進行再次梳理、分析,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深度,同時更進一步挖掘教材的德育功效。
其次,組織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德育活動,如傳統文化入校園等。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是當前英語德育的又一個關鍵話題,傳統文化是優秀文化的代表,以往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傳統文化的滲透,關注點一般在外國文化的學習中。那么基于德育滲透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話題導入。如“中國傳統美食制作與分享”“講述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讀英語名著”等多樣化的德育活動,以英語為橋梁,將生活中的故事與高中英語學科融合起來。以“講述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英語節活動為例,整個活動以英語為唯一語言,通過英語表達中國故事內容,表達形式可以自主確定,比如情景劇、配音、演唱歌曲、歌伴舞等多種方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設計、表達過程中,不僅能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而且通過英語語言的運用也能讓學生領略英語語言之美。
通過實踐活動的組織,拓展了高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路徑,同時也豐富了學生課余活動,在實踐中感受英語與日常生活的密切性,實現德育與高中英語課堂的深度融合。
結束語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英語德育滲透是一項綜合性教學活動,在具體活動組織過程中,需要深入解讀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理念,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制定德育滲透課堂教學目標;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深挖德育滲透素材,設計多樣化融合課堂教學活動;立足高中生發展目標,銜接課外素材,推動英語課堂內外融合,拓展德育素材;以上述活動為基礎,設計多樣化作業、組織實踐活動,將德育與英語學習、與學生日常生活銜接起來,形成系統的融合活動模式,從而達到提升高中生英語學科綜合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才仁忠尕.立德樹人視域下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課堂德育教育滲透策略的現狀:以甘南州2所中學為例[J].中學生英語,2022(36):145-146.
[2]才仁忠尕.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舉措摭談[J].試題與研究,2022(28):46-48.
[3]周長全.立德樹人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2(3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