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玲
【摘 要】 依據任務驅動理念,以游戲為形式,構建單元識字教學的多種樣態,形成低年級無書面作業的設計模式,促進學生高效識字,調動學生學習內驅力。
【關鍵詞】 游戲化 低年級 高效識字 單元教學
高效識字教學研究是依托教材,在盡量不增加課時、不另行編寫識字材料、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吸收借鑒古今識字傳統和經驗,在當前人工智能背景下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的實踐探索。該教學以“以字帶字”的識字方法為主,讓學生在低年級學習1600個生字的同時,以詞組、韻文、順口溜等方式,引出中高年級需要認識的1400個生字,設計和落實項目式學習任務群和單篇教學兩條路線,在期末以非紙筆化線上識字游戲或線下游園活動等形式進行評價。
任務驅動的學習設計有助于優化低年級語文識字單元設計思路,通過游戲化的內容與方式,調動學生思維與學習內驅力。教師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探索和開發多元的游戲化學習模式。筆者以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實踐案例——“我為春天添彩”游戲化單元教學設計進行具體說明。
小語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低年級教材并未寫明單元目標,因此單元教學整體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在語文課標中尋找本單元內容需要落實的學科概念和任務,初步確定該單元要求掌握的“大任務”。其次通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以及“語文園地”等,明確單元目標。最后結合學情與實際情況,明確“大任務”貫穿單元教學設計,形成驅動性問題。
以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以“春天”為人文線索,編排了《古詩二首》《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鄧小平爺爺植樹》四篇課文,分析課后習題與單元“字詞句運用”,可以確定本單元語文要素為“能夠運用修飾性的詞語描繪春天”。對照語文課標,可以發現“看圖說話”在低年級為重要訓練內容,因此本單元教學任務可確定為“運用修飾性的詞語說一說你在春天所見到的景象”。基于真實情境,筆者將本單元的大情境設定為“我為春天添彩”。
1.以“大任務”為導向,串聯課后習題。字詞掌握、文段背誦等基本技能是解決單元“大任務”的基礎,因此每一課的學習任務都應建立在學生完成課內基礎訓練之上。根據課文內容與課后習題形成任務,串聯遞進,最終指向單元“大任務”的解決,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例如本單元從“了解景物—感知景物—修飾景物—表達景物”出發,為學生搭建完成單元“大任務”的支架。
2.結合認知層面,設計表現性任務。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據此進行作業設計有助于推動學生認知發展。低年級學生對概念性知識的理解及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將其轉化為表現性的任務有助于學生完成識字目標。具體任務設計如下:
筆者在進行游戲化單元教學設計時,針對不同學生的知識維度,設計了四種闖關游戲,以此檢測、評價學生所學,學生可根據自身優勢選擇性完成挑戰。
1.“對對碰”:鞏固事實性知識。“對對碰”識字游戲是通過在多個元素中找到相同或者有關系的元素,組合成“對”。例如,通過“花紅”對“柳綠”、“鶯歌”對“燕舞”等常識類配對,加強學生的識記與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識字匹配成果,比如“鶯啼”“堤壩”“嫩蕊”(“啼、壩、蕊”是高年級必認字),分開前后兩字,看學生能否組詞對應上。“對對碰”游戲在形式上非常適合考查學生的事實性知識,通過多次“翻牌”,可以進行鞏固訓練、相似區分,有助于學生拓展語言詞匯。
2.“冒險島”:對應概念性知識。“冒險島”正如其名,學生通過解決多個問題,達成最終目標。概念性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對理解與分析認知維度要求較高。“冒險島”針對概念性知識,首先能依據低年級學生思維直觀的特點,幫助他們理解概念;其次有助于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與積累概念,例如,通過“描述春天的景物”這個游戲可以調動學生內驅力,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3.“跳格子”:解決程序性知識。“跳格子”游戲類似于飛行棋游戲,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逐步向終點靠近。不同于“冒險島”,“跳格子”更突出學生按照一定順序去完成目標。程序性知識更側重突出順序與問題的解決,因此“跳格子”更適合掌握程序性知識。例如,一年級下冊《曹沖稱象》一課的經典探究問題“曹沖是如何為大象稱重的”是低年級學生首次接觸程序性知識,此時,可以運用“跳格子”游戲達成作業目標。
4.“繪手賬”:解決元認知難題。元認知知識重在對分析、評價認知能力的運用,要求大量主體經驗,考查學生采用何種策略有效解決問題。低年級學生社會經驗與知識積累較少,所以難度系數最大。因此通過“繪手賬”的游戲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積累與分析的積極性,“積累”與“運用”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
本單元“大任務”重在讓二年級學生掌握何為修飾詞,并訓練運用修飾詞豐富短語,進而提高說話能力。識字部分可以采取“對對碰”游戲,其他依據“冒險島”游戲形成環狀圖,設計符合人文主題的情境,學生在一系列任務驅動下學習,最終解決“大任務”。
1.確定單元任務,選擇游戲模式。針對單元“大任務”,學生在“對對碰”“冒險島”“跳格子”“繪手賬”四種游戲中自由選擇,這樣就可形成游戲化單元任務。基于游戲化理念的語文教學將學習的選擇權賦予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選擇,激發了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2.運用故事貫穿,創設游戲情境。兒童與故事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故事情境中解決問題。用故事包含單元學習任務,根據情境發展線索安排任務,讓學生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思維邏輯關系。同時,情境化的任務群“我為春天添彩”,有助于將任務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游戲故事情境下有目的、有層次、系統地完成單元任務。
3.注重過程評價,持續激勵學生。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的效果反饋,更是激勵學生完成任務的關鍵。游戲化的單元任務設計要注意將過程可視化,讓低年級學生擁有成就感,對作業保持新鮮感。通過“闖關”“集寶”“兌換”等形式進行評價,讓學習更具有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總結學習經驗,這樣貫穿全過程的長期評價可以形成完整的獎勵清單,多變性的評價方式也賦予游戲化學習更多的意義。
4.增加趣味元素,調動情感體驗。單元性學習周期長,游戲化設計更需要在完成過程中讓學生收獲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要想讓低年級學生在一個階段內始終保持完成任務的熱情,需要在單元設計過程中突出游戲機制和游戲元素。例如,以“闖關”“挑戰”這樣的字眼代替“完成任務”,以豐富的圖表形式代替單調的文字形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再如,利用“飛行棋”游戲形式來考查學生的識字掌握情況,將一個單元的生詞嵌入飛行棋棋盤的空格處,棋子走到哪里,就讀出這個詞語。游戲設計要注意形式多變,具有趣味性,從學生角度觀照整體設計,激發其求知欲,鼓勵學生參與到完整的游戲過程中。
5.小組合作挑戰,培養協作能力。游戲化的課堂模式包含個人挑戰、雙人對抗與團隊合作,將此引入單元學習符合語文課標提倡的合作要求,也切合現階段的育人模式。例如,“對對碰”和“冒險島”游戲非常適合團隊合作與小組競賽,學生在知識積累方面可以互補,從而形成良性的合作、競爭關系,推動任務完成。※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基于統編版語文小學教材低學段高效識字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214067]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科學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