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媛 劉曉文 王敏



作者簡介?陰媛,主管護師,本科
*通訊作者?王敏,E-mail:fywangmin1@126.com
引用信息?陰媛,劉曉文,王敏.家庭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循證護理,2024,10(11):1998-2001.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腎病并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庭護理,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健康行為與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水腫、低血壓、低血糖、心力衰竭及失衡綜合征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護技巧、自我觀察病情、遵醫囑用藥、參與社會活動及適當休息的健康行為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量表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護理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病人中使用效果良好,可明顯減少并發癥,提高健康行為,改善生活質量。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家庭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1.019
糖尿病是病人機體出現糖蛋白與脂肪代謝障礙、胰島素失衡等現象[1-2],屬于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慢性高血糖。由于糖尿病病因較為復雜,嚴重則損害腎臟結構,使腎小球產生病變,亦稱為糖尿病腎病,臨床癥狀有水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具有極高的病死率[3]。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糖尿病腎病病人,主要對半透膜原理予以利用將機體過多水分與毒素清除,對機體所需物質予以補充,糾正酸堿與電解質平衡紊亂。但血液透析治療糖尿病腎病病人的療效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機體營養狀態、病人依從性等,故而研究提出需輔助采取護理措施,以增強治療效果[4-5]。家庭護理即以家庭護理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將家庭作為護理單元,由家庭成員與護士聯合開展護理工作,對家庭健康予以重建、維護和促進,屬于社區護理的重要內容[6-7]。本研究選取我院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病人并給予家庭護理,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90例糖尿病腎病并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36~73(51.28±7.28)歲,糖尿病病程為2~16年(7.25±0.97)年,糖尿病腎病病程為6~17(9.45±1.22)個月,體質指數為20~27(24.07±0.65)kg/m2;觀察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38~75(51.30±7.24)歲,糖尿病病程為2~15(7.21±0.94)年,糖尿病腎病病程為6~18(9.47±1.16)個月,體質指數為19~27(24.02±0.68)kg/m2。納入標準:1)經過臨床病理學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并進行血液透析;2)精神無異常,溝通無障礙;3)對護理方案極度配合。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2)臨床資料不完整;3)中途無故退出研究。所有病人自愿加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給病人發放健康教育小手冊,在透析期間開展常規生活指導與透析指導,對病人提出的疑慮予以耐心解答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家庭護理,透析期間護士需一同與病人、病人家屬制訂更具個性化的家庭健康指導與教育方案,并參照口頭解釋與資料宣傳、護士指導與家庭成員交流等方式開展。護士每月開展1次電話隨訪,若病人院外出現意外情況時可隨時聯系醫院,護士需及時進行答復,并告知相對應的處理方式;收集好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的各類信息,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隨訪時,需要掌握病人是否嚴格遵循家庭護理干預方案;是否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近期遵醫行為與健康狀態;有無并發癥早期癥狀等,并叮囑定時復查,持續干預3個月。具體內容如下。
1.2.2.1?心理疏導
晚期糖尿病腎病病人生命維持主要依靠透析,費用較高,再受到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影響故而思想負擔沉重,表現為自我概念紊亂、焦慮、抑郁、絕望及與社會隔離等。因此,護士要保持耐心、熱情與病人溝通交流,使其對疾病產生正確認知,并接受自身疾病角色,正視疾病,減輕或消除不良情緒,使其了解到透析充分可使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鼓勵病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以充實和展示自我,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態。提前告知透析期間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與不適感,讓病人做好心理準備。注重與病人家屬的溝通交流,使其多關心、陪伴和鼓勵病人,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以激發其生存欲望。
1.2.2.2?飲食指導
病人營養狀態直接影響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因此要做好飲食指導。護士要教會病人記錄出入量與限制水分攝取的方法,每日進水量參照如下公式:每周3次透析者的進水量為尿量加500 mL,對于每周進行2次透析者的進水量為尿量加300 mL,在2次透析期間,體重需控制在5%以內或增幅不超過2 kg。指導采取科學合理的烹飪方法,保證食物色香味俱全以激發病人食欲,構建更為舒適、更為理想的就餐條件。告知病人怎樣自主辨別是否出現低血糖,每日隨身攜帶點心或糖果以備不時之需;每日補充優質蛋白,多食魚肉蛋奶,但需控制在1.2~1.4 g/kg;每天所攝取的熱量需要介于30~35 kcal/kg,少吃多餐,如果攝入的熱量較少,可以借助脂肪來補充,每日控制在50~70 g。微量元素與維生素也要適當補充,控制每日鉀<2 g,一旦發生高血鉀,禁食紅棗、蘑菇及紫菜等食物;限制高磷飲食;不可暴飲、暴食,需戒煙、戒酒。
1.2.2.3?藥物教育與指導
告知病人及其家屬需要服用藥物的種類、名稱、總劑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等,宣教遵醫囑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叮囑病人要長期規范口服降壓藥,透析期間低血壓頻發或血壓出現較大波動者可暫停1次,指導自我監測血壓,結合實際合理調整藥物劑量。改變體位如平臥位改為站位或坐位改為站位時,要速度緩慢,防止引發體位性低血壓;透析會使水溶性維生素出現丟失,所以需要適量地攝取維生素及維生素D3與鈣質,并密切監測血鈣濃度。慎重使用抗生素,選擇無腎毒性或毒性輕微的藥物,結合腎功能、半衰期及血藥濃度等明確藥物的間隔時間、總劑量,并預先告知其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
1.2.2.4?內瘺護理
在透析結束后,需要把造瘺一側的肢體抬升,以增強靜脈回流,穿刺位置當天禁水,若硬結出現可用熱毛巾濕敷或土豆貼敷。避免壓迫造瘺側手臂,著寬松舒適衣物,不可佩戴過緊飾物以避免造瘺側輸液、采血及量血壓等,預防出血、凝血及栓塞等不良事件。每天早晨需要觸摸內瘺是否出現震顫,如果吻合口出現膨大且有血管瘤形成可佩戴松緊度合適的腕套。
1.2.2.5?運動指導
鼓勵病人適當運動,主要為有氧運動,每周4~6次,每次30~60 min,以輕微疲乏、氣喘及出汗為宜,運動時控制心率在最快心率的65%以內。若出現身體狀況變差、感染或心血管嚴重病變時禁止運動,鼓勵病人社交。
1.2.2.6?預防出血
使病人及其家屬明白血液透析易導致出血,并宣教原因,充分告知出血并非在某個時間段發生,而是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發生,因此要時刻警惕有無出血現象。對血壓加以控制,限制鈉鹽、水分攝入,防止出現便秘,觀察是否出現手腳不夠靈活、眩暈等,一旦出現即刻平臥并將頭部抬高15~30°,即刻就診。給予清淡飲食,食物性質需易消化、溫軟,禁食咖啡、硬質食物及酸辣刺激類食物等,預防消化道出血。防止跌倒或碰撞,避免皮膚及黏膜出血,完成透析后要對穿刺位置進行壓迫止血,觀察其是否出現局部出血,若出現馬上臥床休息并保持患肢制動,冰敷與壓迫,并即刻就診。
1.3?觀察指標
1)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高血壓、水腫、內瘺感染、心力衰竭、低血壓、低血糖、失衡綜合征等發生情況。2)健康行為:隨訪3個月后評估病人健康行為,內容包括自護技巧、自我觀察病情、遵醫囑用藥、參與社會活動、適當休息等方面。3)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8]:SF-36包含社會功能、生理機能、軀體疼痛、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精力、一般健康狀況及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 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
2.2?健康行為(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也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由于病人長期患糖尿病導致蛋白尿或者腎小球過濾進行性降低[9-10]。目前,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等壓力增加,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在終末期腎病中排第2位,該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常見的有遺傳因素、年齡、血壓、血糖以及部分肥胖病人也容易增加患糖尿病腎病的風險[11-13]。該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糖代謝異常,當糖代謝出現異常,身體50%的糖分需要依靠腎臟,腎臟負擔會明顯增加,其次是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氧化應激等方面的機制[14-16]。病人患病后會表現為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損害,早期會出現腎臟肥大以及腎小球高濾過,部分病人出現一定的蛋白尿,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會進入糖尿病腎病時期,如果不積極治療,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衰竭,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17]。在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方法較多,血液透析是其中的一種,可有效幫助病人延長生存時間,在對病人進行血液透析期間,由于病人本身要經受疾病的折磨以及治療,容易出現抵觸情緒,并且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因此科學的護理十分重要。糖尿病腎病病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家庭,所以需要病人家屬依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持續性的輔助、監督,幫助病人控制好病情,以便回歸正常生活。常規護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對病人實施健康宣教,解答病人部分疑問,并通過電話隨訪了解病人病情,但對于病人心理、飲食等方面的護理有所欠缺,護理不夠全面,效果不是十分理想[18-19]。隨著醫學發展,家庭護理模式逐漸被采用,并且逐漸被用于多種慢性疾病病人的護理中,如白血病、糖尿病、骨折恢復期等,并取得一定成效。早期家庭護理干預則是基于家庭的一種護理方案,可以依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干預計劃,內容更具針對性,且由病人家屬配合開展護理干預,病人接受度更高,不僅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改善,還能緩解其家庭方面的壓力。家庭護理是適應人們愈發迫切的健康需求與護理模式的轉變而衍生的護理方向,亦為新時代的必然發展方向。血液透析病人雖然在醫院接受治療,但只有在透析時才能夠接受院內護理,多數時間在院外,若能夠得到連續與系統性護理則生活質量可被明顯改善,血液透析療效亦可明顯增強。因此,家庭護理為關鍵內容。該種護理方式從心理疏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內瘺護理等方面對病人實行精細的護理,能夠在耐心傾聽病人心里話的同時,緩解病人焦慮的情緒,幫助病人積極面對疾病,并從科學的飲食方案著手,讓病人健康飲食并健康運動,還能積極預防病人出血,護理效果十分明顯[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家庭護理后,病人每天攝入的飲食比較合理,維生素和蛋白質搭配合理,高血糖與低血糖等癥狀得到緩解,并且通過指導病人科學鍛煉,提升免疫力,并消除一些綜合癥狀,經過專業化的內瘺管理,讓病人內瘺感染的癥狀消失,再結合指導用藥護理,讓病人按時、按量服藥,病人高血壓等癥狀明顯減輕。觀察組健康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了家庭護理能提升病人配合度,并結合護理人員的指導,在家也能做到遵醫用藥,通過心理護理,病人獲得了良好的情緒,也能積極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并且還能學會一系列自我護理的技巧,提升病人的健康行為,十分有助于病人病情康復。觀察組病人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家庭護理干預能夠緩解病人各方面壓力,并結合心理疏導,讓病人的不良情緒消除,并讓病人參與更多社會活動,滿足病人個性化需求的同時,讓病人更加正面地面對疾病,促進病人身心健康。同時,對病人進行運動等方面的指導,直接提升病人身體素質,讓病人在生活中能參與的事件更多,體會到生活的樂趣,最終提升生活質量[21]。
綜上所述,家庭護理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病人中應用效果良好,可明顯減少并發癥,提高健康行為,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方燕桃,陳艷麗,紀敏.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下護理干預對社區糖尿病足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4):163-164.
[2] 蔭晴,陳秋云,方姍姍.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14):2645-2646.
[3] 王琴,孔節,孔建平,等.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4):2085-2087.
[4] 鹿瑞.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發癥控制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53-154.
[5] 宋孝汝,王麗.家庭護理聯合中醫干預對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行為改變、生活質量的影響[J].新疆中醫藥,2018,36(6):52-54.
[6] 韓延梅.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改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臨床效果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237-238.
[7] 魏健萍.腎病綜合征合并糖尿病的家庭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4):155-156.
[8] 郭煥開,陳小荷,李春喜,等.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糖尿病腎病透析治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9):39-41.
[9] 沈冬英.飲食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3):102-103.
[10] 王薩如拉.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行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透析質量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2):271.
[11] 付柏籽,任崔崔,宋會華.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6,29(15):201-202.
[12] 趙芳,劉愛民,張黎美,等.家庭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療效的影響[J].華夏醫學,2015,28(5):97-100.
[13] 張翠杰.糖尿病腎病尿毒癥血液透析的家庭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179-180.
[14] 王秋妹,黃翯.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2):96-98.
[15] 趙楠.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護理干預的效果探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5):442-443.
[16] 崔俊,亢寧蘇,周春霞,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聯合百令膠囊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氧化應激、微炎性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20,19(8):764-768.
[17] 孫小莉,陳瑞燕,余蕾.三維一體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0,31(9):1217-1220.
[18] 徐邱婷,張妮娜,梅玉秀,等.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20,21(7):638-640.
[19] 陳輝,陳林,張穎君.糖尿病聯絡護士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發展現狀及啟示[J].華西醫學,2021,36(7):974-978.
[20] 凌海燕,戴云霞.動力取向治療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應激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4):1894-1897.
[21] 高曉榕.家庭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率評價[J].透析與人工器官,2021,32(1):59-61.
(收稿日期:2023-05-15;修回日期:2024-03-17)
(本文編輯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