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俠 何子燦
摘? 要:通過對物流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了產業分散、規模小、成本高效率低以及融資困境三大問題。同時,數字普惠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發現可以通過降低融資門檻和交易成本、提升信息透明度和風險管理能力、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以及推動物流技術創新應用等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推動物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物流業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36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identifies issues such as industry dispersion, small scale, high costs, low efficiency, and financing difficulties. Meanwhile, as an emerging financial model,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address these problems by reducing financing barriers and transaction costs, enhancing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and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promoting supply chai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facilit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se efforts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ogistics industry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如大數據和云計算,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并為物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數字技術在解決供應鏈整合、商品滯銷、提升物流服務和降低貿易成本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也改變了傳統金融模式,催生了數字普惠金融這一新興業態。數字普惠金融通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門檻,擴大金融服務范圍,解決了傳統金融在促進物流業發展中的排斥問題。數字金融與物流相結合,可以共筑基礎設施與人才培養建設、建立產業一體化聯盟、建立可持續發展物流經濟生態圈[2]。
1? 物流業三大問題急需數字普惠金融賦能
1.1? 產業分散、規模較小
中國物流業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規模小而多、分布廣而散、經營能力弱和供應鏈條長[3]。首先,物流行業的碎片化表現為存在大量的中小物流企業和個體運營司機。根據統計數據,超過90%的物流企業屬于中小企業,且平均每戶僅擁有不到2輛車輛。這種碎片化的情況導致物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間資源和市場份額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其次,物流行業的網絡化表現為物流企業分布廣泛、經營散亂。目前,我國公路物流企業處于一種“散兵游勇”的狀態,缺乏良好的組織化水平。超過90%的運力被個體運營司機掌握,行業集中度僅為1.2%左右,規模化效益難以形成。這種網絡化特點導致物流資源分散、信息不對稱,企業之間協同作業能力較弱,影響了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物流行業的“小散弱長”特點也表現在物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對較弱。整體市場環境較為嚴峻,物流企業面臨著經營壓力增大、收入利潤率較低等挑戰。與其他產業相比,物流行業的創新能力較弱,尚未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此外,物流企業在誠信、標準、人才、安全、環保等“軟實力”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無法滿足現代物流國際競爭的需求。這種物流行業碎片化、網絡化和“小散弱長”特點給物流企業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1.2? 物流企業成本高效率低
2018年,中國物流總費用達到13.3萬億元,同比增長9.8%。過去6年的復合增長率為6.22%,遠超美國市場的增速。物流業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企業成本高而效率低下。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物流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面臨的多個方面。首先,物流企業面臨的高成本是影響其經營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物流業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燃料能源、運輸工具和設備、倉儲設施等方面。然而,人力資源的成本一直在上升,特別是物流企業普遍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人員培訓成本高的問題。同時,燃料能源的價格波動和運輸工具的維護成本也對物流企業的成本構成壓力。此外,倉儲設施的租賃和維護成本也是企業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其次,企業的低效率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首先,物流業的運作過程復雜且涉及多個環節,包括訂單處理、貨物裝卸、運輸、倉儲、配送等。這些環節之間的協調和銜接不夠緊密,導致物流流程中存在著許多瓶頸和低效率的環節。其次,物流企業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信息不暢通、數據不準確,影響了物流流程的順暢性和準確性。此外,物流企業在人員管理和作業流程方面也存在問題,如人員調度不合理、作業效率低下等,進一步降低了物流企業的運營效率。
1.3? 物流業融資困境
物流行業的碎片化、網絡化和“小散弱長”的特點導致超過90%的企業為中小型企業,這種特點使得資金流動性差,運營周期和結算周期的滯后性成為了問題。首先,物流業具有碎片化的中小企業占比高的特點。物流行業由大量中小企業組成,這些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融資需求分散,難以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貸款門檻和風險偏好。傳統金融機構更傾向于與規模較大、信用較好的企業合作,這導致中小物流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困難。其次,物流行業的運營風險相對較高。物流業面臨著市場需求波動、運輸安全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等多種風險,使得傳統金融機構更為謹慎對待物流企業的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的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要求較高,加大了物流業融資的難度。第三,物流企業的資產質押難度較大。物流企業的主要資產包括車輛、倉儲設施等,但這些資產在價值評估和流動性方面存在一定難度,難以作為有效的抵押物用于融資。傳統金融機構更傾向于接受有穩定現金流和可流通性較高的資產作為抵押品,這限制了物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靈活性。最后,物流業缺乏專業金融服務。傳統金融機構對物流業的了解和專業服務相對有限,很多銀行對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和行業特點不夠了解,缺乏與物流業對接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導致了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與物流業的需求不匹配,進一步加大了物流業融資難度。
2? 數字普惠金融賦能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策略
2.1? 降低交易成本和門檻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電子支付、線上結算等技術手段,可以極大地簡化物流企業的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和門檻。傳統的物流交易往往需要大量的紙質文件和繁瑣的手續,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通過數字普惠金融的應用,物流企業可以實現電子化的交易,實時在線上完成結算和支付,從而大大節約了成本和時間。例如,傳統上,物流企業需要與貨主進行面對面的結算,涉及現金交易和發票的開具等繁瑣步驟。而通過數字普惠金融提供的在線支付平臺,物流企業可以直接與貨主進行線上結算,通過電子支付渠道進行資金的快速結算,不僅減少了現金的使用,還大大簡化了結算的流程,提高了效率。數字普惠金融還能夠為物流企業提供更靈活、定制化的融資方案,降低了融資的門檻,使更多的企業能夠獲得融資支持。通過數字普惠金融的應用,物流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與供應商、客戶等各個環節實現在線的業務對接和支付結算。例如,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物流企業可以與電商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實現訂單的自動接收和結算,大大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通過在線的融資平臺,物流企業可以直接與金融機構對接,提交融資申請并獲取快速的融資支持,減少了傳統融資過程中的繁瑣環節和時間成本。
2.2? 提升信息透明度和風控能力
數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幫助物流企業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交易和運營數據,提供更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這將有助于提高物流企業的運營決策能力,降低風險,提升整體的管理水平。通過數字化平臺的運用,物流企業可以實時獲取各個環節的數據,包括貨物追蹤信息、運輸時效數據、庫存管理等,從而實現對業務的全程監控和管理。這樣一來,物流企業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貨物的位置和狀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物流運作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時,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物流企業可以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貨物運輸的熱點區域等信息,有針對性地調整運作策略,降低運營風險。此外,數字普惠金融可以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和風險管理模型,為物流企業提供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定價。通過對物流企業的運營數據和信用記錄進行分析,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風險進行評估,提供準確的信用評級。這將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物流企業的融資,降低融資難的問題。
2.3? 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模式,實現物流企業與供應商、客戶之間的金融互聯互通[4]。通過共享信息和風險,實現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資金流動和融資支持,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流動性。供應鏈金融是將金融服務與供應鏈管理有機結合的模式。在傳統供應鏈中,物流企業作為連接上下游的紐帶,承擔著貨物運輸、倉儲管理等重要職責。然而,由于物流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往往無法及時獲得資金支持,影響了供應鏈的順暢運作。通過數字普惠金融的應用,可以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實現資金在供應鏈上的快速流轉和分配。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物流企業可以將自身的運輸訂單、應收賬款等作為資產進行融資,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與金融機構對接,快速獲取資金支持。同時,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數據和風險進行分析,為物流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融資方案,減少融資風險,降低融資成本。這種供應鏈金融模式不僅能夠解決物流企業的融資問題,還可以促進供應鏈上其他參與方的資金流動和融資支持,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和流動性。
2.4? 促進物流技術創新應用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推動物流行業的創新和技術應用,例如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這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升物流業務的效率和安全性。首先,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傳統的物流交易模式,實現信息的去中心化存儲和共享[5]。通過將物流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可以實現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實時更新,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物流企業可以實現貨物的全程追蹤,確保貨物的安全和可靠性。區塊鏈還可以簡化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任建立和交易流程,提高融資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應用于物流企業的運營和決策過程中,提高企業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分析和挖掘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物流企業預測市場需求、優化運輸路線、調度車輛等,從而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物流企業可以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預測貨物的運輸時間和成本,并優化物流方案,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
3? 結? 論
物流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面臨難以形成規?;a業、成本高、效率低以及融資難等問題時,數字普惠金融提供了可行的解決途徑。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和門檻、提升信息透明度和風險管理能力、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以及促進金融創新和技術應用等方面,數字普惠金融為物流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助力其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首先,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包括減稅優惠、貸款擔保和研發資金支持,以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參與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其次,建立數字普惠金融與物流企業合作的平臺,促進雙方的合作與共贏。該平臺可以提供信息共享、對接和撮合功能,幫助物流企業獲取金融支持,也為金融機構提供風險評估和資金投放渠道。同時,加強信息安全保護,確保物流企業的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或濫用,提升企業對數字普惠金融的信任度。此外,加強金融教育培訓,提高物流從業人員對數字普惠金融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最后,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加大對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創新和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科技企業開展與物流業相關的創新項目的研究。這些政策建議將有助于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在物流業的廣泛應用,優化物流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動物流業向著智能、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琚亮,俞乃暢. 數字普惠金融對流通業發展的影響研究——“數字鴻溝”的調節作用[J]. 商業經濟研究,2023(3):27-30.
[2] 潘仕借. 數字金融與數字物流協同高質量發展探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3,45(5):148-150.
[3] 王軍,楊伶俐. 科技助力物流金融高質量發展[J]. 中國金融,2019(16):96-97.
[4] 黃黎. 物流產業智慧化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推動效應——基于我國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J]. 商業經濟研究,2022(6):28-31.
[5] 龔強,班銘媛,張一林. 區塊鏈、企業數字化與供應鏈金融創新[J]. 管理世界,2021,37(2):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