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一種形式,兒童劇通過項目化學習和合作素養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兒童劇項目的情境創設與活動設計、多維度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探討兒童劇項目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效果、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在活動中合作素養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兒童劇;項目化學習;合作素養;多維度評價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指向音樂核心素養的鄉村小學兒童劇體驗教學研究”(課題批準號:B/2022/03/20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建(1978—),男,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鄭集實驗小學。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教育中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劇項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兒童劇項目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小學尤其是鄉村小學的藝術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形式單一的藝術學科教學已越來越不適應課程改革與學生藝術素養發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教育應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鄉村的需求。因此,創新鄉村小學藝術教育形式,開發新的藝術教育活動課程,就成為提高學生藝術素養、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關鍵之一。
當下,與兒童劇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兒童劇表演和兒童劇教學兩個方向。兒童劇表演、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知行合一藝術素養的形成,促進藝術綜合育人深度的達成,可以助力教師“創、演、賞、評”一體化教學素養的生成,可以幫助鄉村小學新藝術生活樣態的建成。但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角度出發,通過兒童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方面仍留有空白。
兒童劇教學與表演是我校小學階段的實踐性拓展課程,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開發,跨學科特性突出,非常適合用于組織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化學習。而項目化學習是從學生的角度定義的一種學習方式,即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體驗學習的過程,進而構建個人對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并掌握兒童劇創編、導演、舞臺搭設、表演等相關知識。我校在開展活動時以《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指導,確立了項目式教學的核心要素——學習目標、活動設計與管理、情境建構、學習評價[1]。
一、基于學生小組合作素養與課程教學標準確立兒童劇項目學習目標
在“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中,合作素養被確立為教育教學5C中的重要一環。愿景認同、責任分擔、協商共進是學生合作素養的三大基本要素[2]。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組合作活動重視形式和結果,忽視了單個個體在團隊中的內驅力,不利于學生合作素養的有效提升。而合作素養可以使學生個體在共同團隊目標及價值觀的基礎上,主動積極承擔職責。團隊全體成員間的平等協商,適當地做出妥協,解決團隊間的分歧或問題,有利于實現共同目標,促進共同發展。
在常規的小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通過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與討論,教師可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與協作能力。然而,在實際的小組合作中,組內學生的參與均衡度、合作深度等很難得到平衡,導致學生難以提升合作素養。小學生在小組協作中很難經歷愿景共建、職責承擔、交流溝通、均衡發展從而達到共同目標和共同發展的真實體驗,也難以構建個人對合作的認知與理解。
鑒于以上問題,我校在開展“鄉村小學兒童劇教學體驗研究”的課題研究時,利用本校的特點和已有資源,大膽開展以“兒童劇”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化學習體驗實踐,并將“學會合作、溝通交流、觀察鼓勵、團隊進步”作為本課程目標。我校打破“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體驗正確的合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課程的教學目標,確立項目的學習目標、成果展示的內容及方法、學習評價的方式,以項目學習成果開展逆向思考,與學習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結合,深入開展項目式教學、學習。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我校對“兒童劇”的項目化學習進行了頂層設計,其整體概要設計如下。
上表明確了學習目標、核心素養、項目成果內容及展示方式。在這種帶給學生持續體驗的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境,要提供符合學生實際的資源,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指導,推動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達成目標。而學生需要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并在團隊合作中對成果進行展示,由此將整個學習目標融合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之中。
二、基于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兒童劇項目創設情境與設計活動
情境創設與活動設計是兒童劇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情境與活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劇目的情境與設計中,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劇目中的角色、情節等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劇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創新設計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
1.學會賞析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已經登上人生的舞臺,開始演繹屬于自己的人生角色。所有的兒童劇都在講述不同的人生故事,故事的情節越是引人入勝,就越能吸引學生。
當學生學會欣賞優秀的兒童劇的時候,他們往往是一邊欣賞一邊想象,腦海中不斷地呈現生動的形象,慢慢地進入故事的情境,從而使個人得到藝術的熏陶和滿足。由此可知,欣賞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在欣賞優秀的兒童劇時感受劇作中所傳遞的社會價值,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了解生活百態,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變成學生的心靈營養,從而使學生的感情得到陶冶、凈化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
2.細化活動
教學前,教師應將預期的項目成果拆解為學生易于完成的階段性的小活動。每一個小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需要理解的知識、藝術表現而設計的(如圖1所示)。教師可以從欣賞兒童劇的經驗入手,指導學生學習劇本構成知識,確定創編的主旨大綱,完成劇本的創編材料收集和情節構架工作。例如,我校為學生創設情境,成立由學校藝術組和課題組教師組成的校級指導團隊,每一位教師指導一個由多名學生組成的小劇團,采用大劇團內嵌小劇組的方式,在劇團內部設立編劇小組、道具制作小組、舞臺搭建小組、特效制作小組、表演才能展示小組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劇團的整體合作奠定基礎。
3.實踐探索
藝術教學的目的和原則就是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藝術學習活動中來,而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兒童劇項目化學習更是利用積極的引導方式,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不斷提升。
以兒童劇表演為例。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兒童劇表演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嘗試分角色表演,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肢體動作、語言來表達對生活最直接的感受。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之后,教師可設計動作,引導學生先自我感受,然后代入角色自己再進行設計,讓每一位學生在實踐中都能有所收獲。整個過程是“欣賞—理解—實踐—探索—創造—再欣賞”的循環成長模型。
(二)課程融合
課程融合是指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重視課程融合是綜合實踐活動和藝術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教師通過藝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讓學生從不同學科中汲取豐富的審美元素,向學生傳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諧共生的理念,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為此,我校設計的各學科融合伴生目標思路、活動內容如下。
美術:兒童劇的道具制作、舞美設計。
信息:演出舞臺電子背景中的PPT、音樂、視頻設計、制作。
數學:人員的安排,教學、排練的統籌安排,家校的協調等。
語文:課本劇的改編、撰寫,對人物形象、思想內涵的理解。
道德與法治:劇本情節的社會價值導向。
體育:排練中體能消耗的估算,身體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
英語:英語劇的欣賞、排練。
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的整體設計,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此外,在不同年級段,我校設置了不同的發展目標,配套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內容。
(三)教學保障
為了更好地保障學習質量,我校根據課題研究計劃和項目組的人員安排,確保教師的專業化。在教學時間上,為了更好地保障學習時間,除了課堂教學時間安排,我校還將一些碎片化時間進行集中使用,如:大課間、綜合實踐活動課、鄉村少年宮活動、紅領巾小社團活動、興趣小組活動、“雙減”背景下的晚輔導,等等,從而更好地保障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三、基于藝術素養目標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
兒童劇項目的多維度評價是對學生在項目中表現的綜合評價。多維度評價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在多維度評價中,教師可以采用觀察記錄、學生自評、同伴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提升。
(一)倒推評價
在項目式學習實施的過程中,我校以展演效果為重要的評價載體,倒推開展評價活動。比如,慶“六一”活動時展演課本劇《美麗的家園》(講述了愛護環境的故事),心理劇大賽活動展演《夢想起航》(講述了有夢想、立志向的故事),英語劇大賽展演《歌唱祖國》(用英語歌唱偉大的祖國)……觀看的學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展演得到了觀看的教師、家長的一致好評,在各級各類比賽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二)課標評價
課標評價也就是結合課程標準,圍繞學生藝術學習的創造性、體驗性、實踐性等特點開展評價活動,即從說(欣賞能力)、做(動手實踐能力)、演(藝術表現能力),在知識層面、能力層面、素養層面進行評價。我校根據活動在不同階段的成果,從評價目的、評價工具(如線上測試題、量表)、評價形式(如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評價內容(如知識、能力、合作素養、創新素養等)等多個維度構建評價體系。我校采用表現性評價與作品量表等靈活形式,對項目活動的作品創編、進度、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與反饋。
(三)檔案袋評價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跨度較大,學生參與活動、提升藝術素養的周期較長,檔案袋材料的收集、整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長期的材料收集,學生成長的軌跡就更加清晰可辨。比如,活動結束后,及時完成評價表,就是較好的檔案袋評價方式。
項目化學習要關注學生的體驗和學習的過程,想要堅持開展活動,需要師生共同創設情境、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在活動中根據不同社團的實際情況設計、修訂方案。本次項目學習活動以兩年為一個學習活動周期,小學六年為整體活動時段。
此次鄉村小學兒童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化學習實踐探索,以兒童劇為載體,注重學生合作素養的提升、注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嵌入了體驗式情境學習、建構主義等理論,在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多元化評價方式、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等方面進行了有價值的嘗試。當然,教無止境、學無止境,在有效引導學生探究、設計跨學科主題內容、優化項目結構、開發課程資源等方面,我校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劉堅,魏銳,鄭琰,等.5C核心素養:教育創新指南針[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