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下,學生能力培養戰略方向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創新高中地理教學既是推進教育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重要路徑。作為一門可以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的重要學科,地理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高中地理教師在新高考下進行教學創新路徑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討論如何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組織多元教學、加強綜合訓練、整合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習信心。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學創新
作者簡介:羅凌霜(1970—),女,甘肅省臨洮中學。
新高考促生新課程、新要求、新標準,意味著教育發生變革,也意味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發生變化。對此,學科教學只有創新、改變,才能與時俱進地培養能力出眾的綜合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地理學科知識,培養并發展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可為未來學習、生活打好基礎。高中地理教師必須適應新高考變化及要求,立足教學實際,從學生的真實學情出發,研究適合新高考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扎實地掌握地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地理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一、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學創新的價值和意義
目前,高中地理教學多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強調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學生思維固化現象較為突出,這會影響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新高考下,推進高中地理教學創新,可以有效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實現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理解地理知識,從而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與應用,形成地理思維。
同時,從新高考的題型變化中可以看出,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發生改變,需要的是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俱佳的學生。高中地理教學創新可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指導,讓學生在積極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高效學習,對地理學科知識產生探究興趣,逐步形成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學科涉及內容廣泛,涵蓋自然、人文等多領域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創新素材。在高中地理創新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探索,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學創新的路徑
(一)提升認知水平,適應課改要求
新高考下,教師若想有效創新教學路徑,必須先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以有效適應課改要求,能夠針對教學內容和要求,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和活動,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學習,積極進行教學反思與分析。比如,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力提升與學生學習效果增強之間的關系,分析新高考政策的基本內容及特點,即考試題型的變化、考試內容的調整以及考試評分方式的變化等。只有全面了解這些內容,教師才能夠更好地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制訂教學計劃,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有效備考,讓學生更快適應新高考變化,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地理教材以外的地理學科相關內容和研究的學習。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站在全局角度進行地理學科知識的整體構建和教學計劃的制訂,也能夠使教師掌握地理學科最新發展趨勢,研究新高考的改革方向和要點,進而有針對性地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地理學科知識講解,讓學生學會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地理學知識的實踐學習,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對地理的應用認知。此外,教師應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優秀教學案例,收集并整理歷年高考題目及題型,從而有效提升個人的地理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適應課改要求。
(二)開展合作學習,創新教學方法
以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性探究學習,可以使學生借助小組力量和合作優勢完成地理實踐學習任務,強化地理認知,鍛煉地理實踐能力和綜合思維。合作學習法已經在多門學科教學中取得應用成效,具有顯著的優勢和價值,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借助合作學習開展創新教學活動[1]。
例如,在“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依據班級學生的家庭住址,將學生合理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地理實踐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間接影響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效果,因此,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合理設計學習任務。合作學習任務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創新性,難度要合理。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設計“探究城市化建設對自己居住環境的影響”合作學習任務。小組內學生生活的區域大體相同,因此他們的探索方向是一致的,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城市化建設對居住環境的影響具體有哪些?”“結合實際,思考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有效降低城市化建設的不良影響?”讓學生學會聯系現實生活探究地理知識,在實踐中形成人地協調觀,發展綜合思維,提升學習效果。
(三)組織多元教學,培養地理思維
新高考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因此,教師應注重多元教學,研究如何在地理學科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內容,如歷史、政治、勞動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理解深度和廣度,培養地理思維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植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多元教學活動,以順利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多元教學強調跨學科教學,也強調多種教學方法融合教學。“植被”是自然環境的形成要素,也是自然環境演變的結果。因此,在進行“植被”知識教學時,教師可結合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探究氣候與植被的關系,理解自然環境與植被的密切聯系[2]。教師可利用周末或者綜合實踐課程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野外觀察,并通過拍攝圖片、錄制視頻等方式進行有效記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學生在野外觀察中收獲的圖片及視頻組織開展多媒體教學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描述并解釋特定區域的自然現象,并說明這種現象對人類的影響。這時,學生能結合自己在野外觀察中的體會和感受,識別與植被有關的環境要素,提升知識應用能力,深入探索、理解地理知識。此外,學生可以結合圖片、視頻等相關資料,掌握植被的分布與生長特征,認識植被演化的過程,學會分析植被的垂直結構、生態特征等,并探索出植被與環境的關系。由此,學生的地理思維將穩步形成并發展。
(四)加強綜合訓練,適應新型考試
新高考下,高中地理的教學重點、教學標準以及教學內容等都有所變化。在面對這些變化時,部分學生會產生焦慮情緒,出現考試成績下降、學習壓力增加等問題。對此,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教學創新,改變教學策略和節奏,加強綜合訓練,使學生學會活學活用知識,更好地適應新型考試。
綜合訓練強調教學內容要全面,知識脈絡要完整。因此,在“自然災害”章節知識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借助“問題研究:救災物資儲備庫應該建在哪里”教學活動進行綜合訓練指導[3]。第一,確定學習目標為通過圖片、視頻等材料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特征,理解我國救災物資儲備庫的選址要求。第二,為學生設計課堂探究問題,如“我國要新建救災物資儲備庫,選址的時候應該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存在地域差異,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它們的分布有什么特點?”以此激發學生的地理探究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學生會重新梳理章節知識,用以分析、解決問題,在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樹立學習自信。
(五)整合教學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高中地理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整合教學內容,有效串聯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4]。
例如,“地球上的大氣”這部分內容與“地球上的水”的知識內容有一定關聯,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夠吸收并反射地面輻射的能量,從而影響地球的溫度分布;“地貌”的知識內容與“植被與土壤”的內容有關聯,地貌對地球的氣候分布、生態環境和資源分布有一定影響,氣候、地形、植被類型等決定了土壤的形成和分布。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教師可讓學生系統地、有條理地進行知識學習,進而構建地理知識體系,加快復習速度,增強備考信心。
(六)聯系現實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新高考下,學生需要在地理知識的學習與探索中形成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由于高中地理屬于科學范疇,教師需要結合現實生活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地理現象,理解、掌握知識原理,培養創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現實生活設計思考問題,并結合問題的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接觸到地理學科知識學習的本質與核心思想,有效發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5]。
例如,在“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圖文材料,提出問題:“3.9萬米高空的大氣與地面大氣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需要配備特制宇航服?”或者,教師也可以結合現實的天氣狀況,提出問題:“如何測出大氣中的氣體成分?”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餅干、面包及饅頭等,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思考“如何用現實生活現象說明大氣中的成分”等問題。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生活化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激活地理思維,產生創新意識,進而發現地理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能主動利用生活常識及經驗進行地理知識探索,實現深度學習。
三、總結
新高考下,考題形式、考試內容、考核標準等都發生明顯變化。高中地理教師應以創新為原則,提升自身認知水平,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組織多元教學、加強綜合訓練、整合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等方法,讓學生在豐富的地理教學活動中有效培養地理思維,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創新思維,從而順利適應新型考試。對學生而言,新高考的變化既是一種能力上的挑戰,也是一種思維上的創新變革。教師必須創新教學路徑,指導學生夯實基礎、活用知識,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陳冬冬.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J].試題與研究,2023(28):57-59.
卞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改革路徑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1):155-157.
賀金龍.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成才之路,2022(23):125-128.
薛玉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路徑探索[J].高考,2022(11):21-23.
王邦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創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1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