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童趣化護理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肺功能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童趣化護理,比較兩組負性情緒、肺功能和治療依從性。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SCARED、CMF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RR、PTEF均顯著低于對照組,VT、VPEF/VE、TPTEF/TE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治療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童趣化護理可有效緩解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負性情緒,改善患兒肺功能,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毛細支氣管炎;童趣化護理;肺功能;依從性
毛細支氣管炎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是臨床中常見的兒科呼吸道疾病,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細管,會使患兒支氣管腔內變窄,造成呼吸道堵塞、氣管內分泌物增多,進而影響肺功能[1]。患兒臨床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呼吸延長,嚴重者會出現發作性喘憋,多伴有呼氣性喘鳴,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嚴重危害患兒生命安全[2]。
然而,由于患兒年齡尚小,配合度較低,對醫院有抵觸與恐懼心理,致使治療依從性不佳,影響治療效率,故臨床應高度重視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并采取科學的護理方式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預后[3~4]。本研究旨在分析童趣化護理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肺功能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1~12個月,平均(6.87±2.77)個月;病程1~7 d,平均(3.79±1.70) d。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1~12個月,平均(6.43±2.63)個月;病程1~7 d,平均(3.80±1.62)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治療與預防專家共識(2014年版)》[5]中相關診斷標準;病情穩定;患兒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合并惡性腫瘤;支氣管發育不良;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實時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兒面色、呼吸等相關情況;護理人員全程用溫柔、輕松的語氣鼓勵患兒,為其營造出整潔、衛生、溫馨的病房環境;勤開窗通風,囑家屬及時給患兒用藥;給予患兒家屬疾病方面的健康宣教,發放宣傳手冊;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童趣化護理
(1)病房環境童趣化:保持病房以及治療室內環境干凈衛生;病房內多貼彩色墻紙,以淺藍色、淡黃色等暖色最佳,可粘貼卡通樣式圖畫;在房間內放置卡通玩具及玩偶等物品。
(2)活動童趣化:按照患兒的實際年齡予以適合的動漫、卡通等繪畫樣本,詳細告知家屬繪畫方法,引導家屬參與其中,幫助患兒完成繪畫。每次繪畫時間控制在40 min左右。
(3)聽覺童趣化:通過與患兒家屬的溝通,了解每位患兒喜愛的小故事、兒歌等,播放給患兒聆聽,聲音大小應保持在70 db以下,并加強病房之間隔音效果;醫護人員及患兒家屬保持說話、行動聲音不宜過大,保證患兒充足休息和睡眠質量。
(4)語言童趣化:制作疾病治療的目的、作用相關知識的卡片,以講故事的方式對患兒進行生動地解說,并引導家屬參與其中;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對患兒提出疾病相關問題,給予積極主動配合的患兒一定的獎勵。
(5)情境模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與患兒進行互動。引導患兒扮演醫生,讓家屬扮演患者,護理人員一旁協助患兒,讓其掌握治療過程,再換回角色,鼓勵患兒積極配合治療,對表現優秀的患兒給予表揚和獎勵,如小貼畫、小禮品等。
(6)飲食指導童趣化:為患兒制定科學、健康的飲食方案,通過卡片方式引導患兒認識各類事物;嘗試將食物做成有趣的形狀,并與患兒進行互動游戲,以獎勵食用水果的方式調動患兒的積極性,確保患兒每日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量。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負性情緒:使用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SCARED)、兒童醫療恐懼量表(CMFS)評估患兒焦慮、恐懼情緒,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恐懼情緒越嚴重。(2)比較兩組肺功能:主要觀察呼吸頻率(RR)、潮氣量(VT)、潮氣呼氣峰流速(PTEF)、達峰容積比(VPEF/VE)和達峰時間比(TPTEF/TE)。(3)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患兒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完全依從;患兒大部分時間配合干預,依從;患兒需要在護理人員監督下與家長強制要求下才能完成,不依從。總依從=完全依從+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SCARED、CMF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肺功能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RR、PTEF均低于對照組,VT、VPEF/VE、TPTEF/TE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治療總依從率為95.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毛細支氣管炎屬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患兒易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因呼吸衰竭導致死亡,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兒科護理難度較大,同時家屬對患兒疾病知識的了解也不夠全面,常規護理下的患兒依從性較差,會增加醫療成本,影響治療效果,易引發護患糾紛。研究表明,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可顯著改善臨床效果,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從而改善患兒預后[6]。其中,童趣化護理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護理方式,逐漸應用于該類疾病的護理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SCARED、CMF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童趣化護理,可顯著改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負性情緒。患兒由于年齡尚小,對突如其來的不適、陌生的醫院環境等容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童趣化護理方式是通過給兒童展示其感興趣的事物,從而吸引注意力。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親切、熱情,為患兒提供安全感,調動其積極情緒。通過改變視覺環境,營造出輕松、舒適的治療環境,可以轉移患兒注意力;通過播放童謠、小故事等改變聽覺環境,穩定患兒情緒,緩解患兒因疾病帶來的不適感。
此外,護理后,研究組RR、PTEF均顯著低于對照組,VT、VPEF/VE、TPTEF/TE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童趣化護理可提高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治療效果,改善患兒肺功能。童趣化護理通過改變病房及治療的環境,可改善患兒休息環境,避免外界環境因素的刺激,使其呼吸保持順暢,促進肺部功能恢復。飲食護理也可以有效提高患兒身體機能,有利于機體恢復和病毒的清除。通過對家屬開展心理護理,可以提高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保證治療及護理的順利開展[7]。
護理后,研究組治療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童趣化護理可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通過改變視覺環境、聽覺環境,護理人員可有效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以卡片的形式向患兒講述治療過程以及治療重要性,有利于增強患兒接受度;以獎勵的方式激勵患兒,可調動患兒的積極性,使診療過程變得更具趣味性,從而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8]。
綜上所述,童趣化護理可有效提高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治療依從性,緩解患兒負性情緒,改善患兒肺功能。
參考文獻
[1]曹曉燕,劉少貞,鄔麗云.基于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的風險護理在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1):136-139.
[2]楊青,郭慧.精細化護理管理對急性支氣管炎患兒干預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18):2728-2730.
[3]趙翔.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應用中西結合臨床治療及護理效果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23(11):218-220.
[4]趙杰,趙上坤,馮春月,等.層級鏈式護理干預策略在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5):31-34.
[5]劉恩梅,陳慧中,錢淵.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治療與預防專家共識(2014年版)[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3):168-171.
[6]張芳芳,李莉,譚文婷.童趣誘導結合互動式健康教育對學齡期PICC置管患兒配合度、醫療恐懼感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9):125-127.
[7]李娜娜,劉偉,楊鳳華.慢性病患兒應激源壓力水平分布及應對方式和心理狀態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9,18(5):727-729.
[8]朱萍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9):171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