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初中素質教育的施行已經有較長的一段時間,教育理念不斷創新發展,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成就,但是初中學生物理學業質量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學業質量影響到學生的各個方面,分析初中學生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的成因,探尋有效解決差異性的對策,是廣大物理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對策
學業質量是衡量初中學生物理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學生學業質量的差異會對學生的心理、性格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更不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縮小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業質量的差距,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是每一位教師的任務,更是未來我國教育發展的趨勢。
1 初中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的成因
1.1 物理學習差異與其他學科差異因素
造成學生物理學業質量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生數學能力的差異。數理不分家,一般來說,數學學業質量差的學生的物理成績也不會太好。雖然存在個例,但是大量的實例足夠證明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差異性會直接影響到其物理學習質量。這種影響關系突出體現在計算題上,大多數學生在初次接觸到物理知識時,對如何運用物理公式感到十分頭疼,他們只能用原始公式計算一些簡單的問題,遇到稍微復雜一些的問題或者需要公式變形時就會束手無策。如經典的追及、相遇問題,學生如果沒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即使掌握了物理公式也無從下手。再如一些簡單的物理學單位換算,都需要用到數學的科學計數法。由此可見,學生數學能力的差異性會對其物理學習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此外,語文閱讀能力的差異性會影響學生物理的審題能力。[1]初中物理并不是一門單純的基礎學科,而是一門綜合實踐課程。物理題的題干大多較長,對學生的審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如學生在閱讀題目的時候需要看清題目中書寫的是“汽化”還是“氣化”,是“氣體”還是“汽體”等,這些小細節也會影響學生物理學業的質量。
1.2 物理學習差異與教師因素
物理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上課時采用的教學語言、神態動作、課堂管理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參與物理課堂的認真程度,尤其是教學方式的選取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許多經驗豐富的物理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更傾向于使用“灌輸式”等陳舊的教學方式,忽略了新課標中強調的對學生物理觀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仍然側重于“教”,對于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過程沒有作出嚴格的要求,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桎梏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推陳出新,固化了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思維模式。而學生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可能會逐漸失去對物理學科的探索興趣,從而阻礙學生物理思維的養成。這樣的局面導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勉強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思路,但是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會逐漸掉隊,導致學生之間出現較大的學業質量差異。[2]
1.3 物理學習差異與學習方法因素
許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都會產生這樣的困惑:明明自己認真聽講,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能夠理解復雜的物理公式,但是為什么物理成績一直不理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就無法保證學習的效果,無法有效提升學習的成績。這種學習方法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錯題本使用的差異。總結和記錄錯題,合理地使用錯題本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由于有的學生對錯題本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錯題本沒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或者沒有查閱錯題本的習慣,結果在同一類型的題目上反復出錯,造成學業質量的差異。
第二,聽課效率的差異。物理課堂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陣地,是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渠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到物理課堂上,聽課時的不良行為會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第三,解題思路的差異性。對于解決初中物理問題來說,一個良好的解題思路能夠大大減少學生的解題時間。如果學生在解題時無法找到好的解題思路,可能就無法理清思維,從而無從下筆。
2 初中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的對策
2.1 關注學科融合,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物理不分家,兩者同為理科,在學科思想和解題方法上存在著許多的聯系。在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數學思想作為理論指導,推動數學知識滲透于物理教學。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面,數學知識是顯性化的表現,而數學思想則是隱性化的表現,兩者結合并深度融入物理課堂能夠促進物理教學的發展。隨著物理課堂教學的深入進行,知識層面的內容會深化到思想層面,因此需要數學知識與思想的同時滲透,以思想指導知識發展。[3]
數形結合思想是解決初中物理問題的常用思想,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思想,它在求解一些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時常需要借助“數”來描繪“形”的“模樣”,同時又使用“形”來反映出“數”之間的聯系。通過這種方法去解決初中物理問題,可以使題目中的一些關系更加清晰明了,從而使問題簡單化,方便學生準確快速地解決問題。數形結合思想可以為學生解決物理問題提供技巧,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探索一些物理規律。“形”還可以用于物理場景的構建,將場景中的各種“數”以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凸顯出每部分的性質與聯系。構建“數”與“形”聯系的物理場景,既能夠發揮出“數”的精確性特點來描繪“形”的屬性,又能夠使用“形”的幾何特征來反映出“數”與“數”之間的內在聯系。除了數學思想的滲透,教師還要關注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樹立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觀念,促進學科融合發展,進而推動學生全方面發展。
2.2 借助優美語言,提振學生精神
在前文的初中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的成因中有提到,教師在上課時的教學語言、神態動作、課堂管理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為此,在教學正式開始前,教師首先要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借助優美的語言,為學生創設一個“文學”的情境。語言是傳達信息、實現人類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之一,優美的物理學語言既能夠向學生傳遞物理知識,又能夠給學生帶來美好的學習享受,讓學生在豐富和優美的語言文字中提升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熱情。[4]
例如,在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的復習課上,需要學生復習物質的三態,掌握六種物態變化的規律及特點,復習水循環的過程。有的學生由于之前已經學習過相應的內容,對于重新復習表現得興致缺失,在復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做小動作的現象。為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復習課堂上,教師在進行復習導入的時候,可以結合復習的內容,尋找與之契合的優美語言文案,然后展示給學生。如從“上善若水”的古語出發,引導學生探究水的特質,然后借助
“汪洋大海,能蒸發為云,變化成雨、雪,或化而成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海納百川,奔流不息”等優美的文學語言,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語言氛圍中,并思考自然界中的水能夠呈現出幾種狀態,對水的狀態進行分類并舉例。水在自然界中呈現出三種狀態,雪、冰雹等是水固態的呈現;雨、霧、露珠是水液態的呈現;水的氣態形式則只有水蒸氣一種。在學生完成水的物態的復習之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復習水循環的過程等內容。這樣的復習方式相較于傳統的單純的物理知識復習有著明顯的區別,豐富優美的語言極具表現力,既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又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復習課堂的興趣。
2.3 物理問題驅動,發展物理思維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剛剛接觸物理學知識,物理思維的發展還不夠成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難度。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大部分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會逐漸變得消極被動,進而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逐漸拉開較大的差距。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情,以生活化的問題為導向,逐漸讓學生獲得物理思想的啟蒙,將學生帶入物理學的大門。[5]
以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壓強”一節的教學為例,該節是整個初中物理知識的重點內容,而學生剛剛接觸到力學知識不久,還沒有形成力學思想,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感到困惑。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把握物理知識的客觀規律,進而發展力學思維。如在引入“壓強”這一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場景:冬季的雪紛紛揚揚,將道路完全覆蓋。然后詢問學生在雪地上行走會發生什么有趣的現象。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能夠說出“會在雪地上留下腳印”“會摔倒”“會發出聲音”等。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使用問題驅動學生思考“為什么踩在雪地上會滑倒?”“穿高跟鞋和穿平底鞋走在雪地上,哪種方式更容易摔倒?”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引入“壓力”和“壓強”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壓強和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使用小圖釘和氣球作為實驗探究的材料。先將一顆圖釘倒立擺放在木板上,然后準備將一個氣球放置在圖釘上,讓學生猜想氣球會不會被圖釘扎破,學生都認為會被扎破,在實驗后發現氣球果然破了。教師再次將多個圖釘倒立緊密擺放在木板上,然后重復剛才的實驗并詢問學生氣球是否會被扎破,這時候學生的意見出現不一致的情況。當教師將氣球輕輕地放到圖釘上,氣球不僅沒有被扎破反而穩穩地停靠在上面。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探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
2.4 慧用錯題本,提升復習效果
錯題本是對過往學習經驗的總結,是對薄弱知識的查漏補缺,是一份十分寶貴的學習資源。如果以往的錯誤不能夠及時地整理并記錄下來,就會很快被遺忘,難免會重蹈覆轍。因此,教師經常要求學生準備錯題本,大多數學生自身也具備記錄錯題的意識和習慣,但是從效果來看,錯題本并未得到有效地利用。很多學生僅僅將錯題記錄下來就認為完成了錯題的整理任務,忽視了錯題本后期的使用,導致錯題本并未發揮出應有的價值。[6]
缺少錯題經驗的積累與沉淀也是學生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的成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整理錯題本。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指導學生整理課內外作業出現錯誤的題目。課堂內外的作業能夠直接地反映出學生當堂課的知識掌握情況,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將作業中出現的錯題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并建立錯題本,分析出錯誤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回歸到課本中及時補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疏漏的內容,避免再次出現錯誤。
其次,整理物理考試中出現錯誤的題目。學生可以通過裁剪和粘貼的方式將原題整理到錯題本上,節省抄題的時間,同時也要把當時自己的錯誤解法整理下來,方便分析自己思維的誤區,同時將正確的解法完整書寫下來,可在復習時作參考。
最后,進行適當的擴展。學生將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之后,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注,如用紅色的筆寫下出錯的原因,使用藍色的筆寫下正確的解題思路,使用黑色的筆寫下規范的解答過程等。如果題目存在多種解法,學生也可以將不同的解法記錄下來。此外,為了方便整理和添加內容,錯題本可以選擇采用活頁本。
通過上述方式,學生能夠慧用錯題本,有效提升錯題本的利用效率,發揮出錯題本的最大價值。
綜上所述,學生物理學業質量差異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要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式來對癥下藥:通過學科融合的教學方式,以數學思想帶動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以優美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以問題引導來建立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指導學生慧用錯題本,發揮錯題本的應有價值。
參考文獻
[1] 錢僑.初中物理閱讀素養的差異化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22(9):7-9.
[2] 黃開新.探析差異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0):98-100.
[3] 張燕.論差異化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17):107-109.
[4] 楊建平.初中物理組織差異性教學指導活動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20(32):99.
[5] 仲偉進.注重個體差異落實因材施教——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差異性教學[J].新智慧,2020(21):85-86.
[6] 梁赟.農村初中物理學習男女生的差異性和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2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