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藝術創造力培養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關注幼兒繪畫表現力尤為重要。教師應了解繪畫表現力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明確其不僅關乎幼兒藝術素養的培育,還與其創新思維、情感表達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緊密相連。教師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出發,系統實施提升幼兒繪畫表現力的具體策略。在理論層面,強調感知體驗與塑造表達的內在聯系,倡導通過豐富幼兒的感知體驗來激發其創造力;在實踐層面,通過精心設計繪畫活動和指導方法,幫助幼兒將感知體驗轉化為有個性和創意的繪畫作品。
關鍵詞:幼兒繪畫;感知體驗;塑造表達;繪畫表現力
幼兒繪畫活動以教學為手段,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表現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以反映幼兒的思想情感、認知及其個性特征,實現對幼兒心智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繪畫在幼兒成長中承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是幼兒表達自我、理解世界的直觀方式,更是滋養其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情感的沃土。因此,繪畫是幼兒園落實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提升幼兒的繪畫表現力,就是在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有利于推動他們的認知、情感、社交乃至身心的全面發展。傳統的繪畫教學模式往往只注重技能的模仿與傳授,忽略對幼兒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因此,探索一種能夠激發幼兒自主表達能力、提升其創新思維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需要重新審視并優化現有的繪畫教學方法,滿足幼兒成長需求,讓幼兒實現個性與創造力的共融發展。
一、幼兒繪畫中的感知體驗與塑造表達
(一)幼兒繪畫中的感知體驗
所謂“感知體驗”,是指個體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接收并感受周圍環境信息的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幼兒能夠獲取大量的外界信息,形成對世界的初步認識。感知體驗是幼兒情感發展的基礎,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情緒識別能力和共情能力;感知體驗能促進幼兒的行為發展,幫助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學會適應環境和解決問題;感知體驗是幼兒認識世界、積累知識和經驗的重要方式,不僅影響著幼兒的認知發展,還對其情感、社會性和身體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二)幼兒繪畫中的塑造表達
幼兒繪畫中的塑造表達是指幼兒通過繪畫這一藝術形式將自己無法用語言敘述出來的想法、感受或觀點表達出來。在繪畫過程中,幼兒通過各種形狀、線條、色彩等元素來創造自己心目中的世界。他們可以畫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任何東西,如人物、動物、植物、房屋、車輛等。這些作品都是幼兒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充滿了童趣和想象力。幼兒的繪畫作品不僅體現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他們與世界互動、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
1.能夠反映幼兒的內心情感
幼兒的繪畫作品不僅是其對外界的簡單模仿,更是他們內心情感和認知狀態的真實反映。通過細致觀察幼兒的繪畫作品,教師可以洞察到幼兒的喜怒哀樂、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對自我身份的建構。因此,繪畫不僅是幼兒抒發情感的途徑,更是他們心理發展的“晴雨表”。
2.能夠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
繪畫中的塑造表達不僅是幼兒藝術創造力的體現,也是他們認知和情感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繪畫表現過程中,幼兒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畫面進行表達與實踐。當遇到繪畫難題,如顏色搭配、形狀組合等時,幼兒需要運用已有的認知進行嘗試和調整。教師和家長應鼓勵、支持幼兒進行繪畫表現,幫助他們理解和表達自己的作品,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3.能夠促進幼兒的社交與溝通
通過繪畫,幼兒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觀點,與同伴和教師深入交流。在解讀和討論繪畫作品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基于繪畫作品的社交互動,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社交經驗,還能促進他們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4.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生活感知是幼兒繪畫創作的基礎,通過細致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幼兒能夠捕捉到豐富的細節和特征,為其繪畫創作提供真實的靈感和素材。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針對性地設計繪畫活動,讓幼兒在創作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
幼兒繪畫中的塑造表達既是幼兒情感和認知的真實反映,又是促進他們認知發展和問題解決的有效手段,更是他們社交與溝通的橋梁以及生活感知與藝術創作緊密結合的體現。教師應深入理解幼兒繪畫表現力的內涵和價值,創設豐富多樣的繪畫環境和活動,全面促進幼兒藝術素養的提升。
二、幼兒繪畫中感知體驗與塑造表達的實踐活動策略
全面調動感官,深度啟發繪畫表達,是幼兒美術教育中的關鍵任務。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體驗活動,引導幼兒用感官體會世界,用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一)提升幼兒的認知
1.通過感官體驗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探索生活,獲得了解、認識事物特征和規律的經驗。例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題繪畫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果的形狀和色彩,讓幼兒親自用手摸、用嘴嘗,幫助幼兒感受不同水果的特征,并引導他們用色彩和線條來表達食物的味道。幼兒在感官體驗中拓寬了藝術視野,激發了創造力和想象力。
2.化抽象為直觀,捕捉美的元素
在教學活動中,并非所有繪畫對象都能展示具體的實物或是可以近距離觀察,而運用多媒體可以對繪畫對象進行多樣化的展示,實現美術活動不同視角的觀察與賞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照片、視頻等,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欣賞那些離他們生活經驗較遠的事物,使幼兒在繪畫表現中的形象思維得到啟發。
3.利用材料的特色豐富繪畫靈感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和體驗運用身邊的常見材料或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創作,以豐富幼兒繪畫的表達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受不同物品的肌理、質地、紋理等特點,使幼兒能體會不同物品獨具特色的美感。幼兒在親身感受物品形狀、紋理和質感的過程中,其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為其繪畫表現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二)豐富幼兒的體驗
1.親近自然,體驗多彩世界
教師應組織幼兒走出教室,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在春天的花海中,幼兒可以觀察花朵的綻放,感受生命的蓬勃;在夏日的田野里,幼兒可以追逐蝴蝶,欣賞稻田的金黃;在秋天的森林中,幼兒可以撿拾落葉,聆聽風聲;在冬日的雪地里,幼兒可以堆雪人,體驗雪的純凈。這些豐富的自然體驗能讓幼兒的畫作充滿生命力。
2.參觀展覽,拓寬藝術視野
藝術展覽是幼兒積累繪畫素材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參觀各類藝術展,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這些展覽將幫助幼兒拓寬藝術視野,提高審美水平,為其繪畫創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3.走進生活,發現身邊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觀察,幼兒可以了解到物體的形態、結構和顏色,為他們的繪畫提供真實而生動的形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光影的變化、季節的更替等,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從而豐富他們繪畫的表達與創意。
(三)多維度教學
1.感受多樣化的繪畫工具與技法
教師應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技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使用水彩筆、油畫棒等繪畫工具來感受不同工具與材料帶來的不同繪畫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繪畫技法,如線條的運用、色彩的搭配等,引發幼兒學習更多繪畫技巧的興趣。
2.鼓勵幼兒合作與分享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創作或小組合作。通過集體創作,幼兒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創作出一幅幅充滿創意的繪畫作品。在小組合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繪畫創作,幼兒不僅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在實踐中碰撞出更多的創意火花。
3.結合幼兒年齡特征設計活動
為了提升幼兒的繪畫表現力,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設計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繪畫。
4.關注差異,因材施教
教師應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對于繪畫基礎不同的幼兒,給予有針對性的啟發與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創造力和表現力。
5.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自由表達
教師可借助開放式的討論環境和富有創意的繪畫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想法和感受,點燃他們萌發創意的火花,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繪畫是有價值的。
總之,教師應深度啟發幼兒的認知,通過豐富的感知體驗活動全面調動幼兒感官,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幼兒觀察生活、感受身邊的美、體驗繪畫的魅力,幫助幼兒打開藝術的大門。幼兒在這一過程中,思維能力與創造力能得到充分鍛煉,并樂于通過繪畫表達美、展示美,從而在感知與探索中提升繪畫表現力。
通過深入的探索與實踐,教師發現從感知體驗到塑造表達這條路徑在提升幼兒繪畫表現力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在實踐中,教師引導幼兒在親身接觸和細致觀察繪畫對象后,深入領略藝術的魅力,并將自己的深切感知和獨特體驗體現在繪畫作品中。在幼兒繪畫教育中,教師應繼續深化教學研究與實踐,為幼兒提供更加優質、有效的教育方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景芝,王梅青.開發兒童繪畫與心智[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22.
[2]楊景芝,舒鵬.當代繪畫語境[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9.
[3]何秀梅,李雪平.非指導性視角下幼兒繪畫教學的異化與回歸[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4(1).
(責任編輯:趙春艷)
作者簡介:吳立末,沈陽市岸英小學附屬幼兒園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