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載體。優化勞動項目設計是落實《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做好、做實、做強勞動教育的前提。教師應從基于素養立意,確定項目主題;聚焦勞動素養,制定項目目標;把握勞動素養,設計項目實施;對照勞動素養,完善項目設計四個方面著手,優化勞動項目設計,實現高效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
關鍵詞:勞動素養;勞動教育;項目設計
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指出:“勞動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即勞動素養,主要指學生在學習與勞動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勞動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主要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勞動項目是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載體。優化勞動項目設計是落實新課標要求,做好、做實、做強勞動教育的前提。
根據新課標關于勞動項目的開發建議,大石橋市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進修學校”)開發、設計了216個中小學勞動項目,編寫了《大石橋市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指導手冊(試行)》,試圖為教師解決勞動課“上什么”“怎么上”的問題,為學生解決勞動實踐“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達到家校高度一致,共同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
一、基于素養立意,確定項目主題
勞動項目主題就是有立意的具體勞動項目。新課標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共設置10個勞動任務群,每個學段任務群有若干個項目。
以一年級的勞動課程為例。根據新課標第一學段的課程內容、素養要求和活動建議,結合一年級學生處于幼小銜接期的實際情況,進修學校確定了素養立意的24個主題(具體內容見下頁表1)。
表1內的每個勞動項目主題都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進修學校將“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 勞動觀念融入勞動項目主題設計中。一年級上學期共有12個項目設計,其中進修學校安排了7個生活自理方面的項目,可見在這個階段,教師應側重提高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的管理能力,使學生能夠達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勞動素養要求,盡早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度過幼小銜接期。而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則要求學生逐步過渡到“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培養學生服務他人、樂于奉獻的勞動品質與精神。
二、聚焦勞動素養,制定項目目標
項目目標是勞動項目實踐活動的預期目的。教師在進行具體的勞動主題項目設計時,要先圍繞勞動素養確定項目目標。教師在明確勞動課程總目標以及第一學段目標的基礎上,對照第一學段項目對應的具體任務群的課程內容要求,根據實際學情,制定精準、具體、可操作的項目目標。
以“巧剪五星慶國慶”這一勞動項目為例,該項目屬于第一學段任務群五的“傳統工藝制作”部分的內容。根據這一任務群的素養表現要求,教師確定的項目目標為:學生能安全使用剪刀剪出五角星,還能剪出花樣繁雜的五角星,提高動手能力;感受傳統折紙、剪紙工藝的奇妙,體驗自己剪五角星的樂趣;初步形成樂于動手的勞動態度,養成認真勞動、規范勞動的習慣和品質;初步培養探索、創新、精益求精的勞動精神,同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教師緊緊圍繞勞動素養確定項目目標,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圍繞著這些目標進行。
三、把握勞動素養,設計項目實施
(一)情境場——創設情境
在情境物板塊,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童謠進行情境引入,引導學生明確本次勞動的任務和意義。例如在“巧剪五星慶國慶”項目中,教師用一首兒歌導入:“ 一顆星,二顆星,一閃一閃亮晶晶。三顆星,四顆星,巧剪五星慶國慶。”
進行本項目實踐活動最恰當的時間是在國慶前,這時學生剛剛入學不到一個月,一首熟悉的兒歌能夠讓學生直觀認識到本次勞動的任務是學習剪五角星,目的是慶祝國慶節,簡單易懂。
唱完兒歌,教師可運用簡潔的過渡語帶領學生開展動手實踐。例如:“同學們,五角星是勝利的象征。國慶節快到了,讓我們一起用靈巧的小手剪出漂亮的五角星,祝賀祖國媽媽走向新的勝利。”
(二)體驗營(或工藝坊)——動手實踐
在體驗營板塊,教師分設“工具與材料”“溫馨提示”“學中做”“做中學”“學中創”等環節,引導學生認清勞動項目所需的工具與材料;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引領學生在明確的方法中做、在做中熟練方法,學會用多種方法進行創新。
在“巧剪五星慶國慶”勞動項目中,教師還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規范引導。例如,在“學中做”環節中,教師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一種常用的、規范的剪五角星步驟,旨在讓學生按照圖解邊學邊做。在“學中創”環節,教師設計的是讓學生互相討論交流五角星都有什么不同的折法,旨在引導學生創新方法、創新作品。
(三)評價室——激勵評價
在評價室板塊,教師根據項目內容確定可以體現勞動素養的評價項目和評價指標。
例如,在“巧剪五星慶國慶”勞動項目中,教師根據“剪五角星”這一主要項目內容,緊扣勞動素養要求設計了“準備是否充分、折剪是否正確、是否規整美觀、是否保持衛生”4個評價項目。評價方式分為自評、同伴評、教師評、家長評(家長評價拓展學生在家中的勞動表現)。
(四)拓展廳——課外拓展
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及勞動精神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長期的勞動場域在家庭,而家長就是學生長期勞動的指導教師和合作伙伴。因此,教師在每個項目的“拓展廳”板塊中都設計了拓展到家庭的兩項實踐活動。本著尊重個體差異性的原則,一項是基礎性的活動,另一項是挑戰性的活動。兩項活動可以全部完成,也可任選其一。
例如,在“巧剪五星慶國慶”勞動項目中,教師設計了以下幾項活動:一是把新學會的剪五角星的方法教給家人;二是跟家人一起剪一個花樣五角星;三是做一面小國旗,為祖國生日獻禮。教師將“工藝坊”從教室拓展到家庭,讓學生在親子共同制作活動中激發創造力,創作出更有創意的作品。
(五)互動臺——達成共識
在互動臺板塊,教師可以設計一段“致家長語”,并為拓展活動提供參考資料。
例如,在“巧剪五星慶國慶”勞動項目中,教師編寫了這樣一段“致家長語”:
家長朋友,剪五角星既能運用傳統的剪紙工藝,又能運用折紙工藝;既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國慶節到來之際,請您跟孩子一起,在熟悉的旋律中剪出一顆五角星,讓愛國情感在孩子的心底萌發。
之后,教師推薦10首愛國主義歌曲,供家長選擇,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在優美的旋律中度過親子共“剪”好時光,最終達到家校協同育人的目的。
四、對照勞動素養,完善項目設計
教師應設計出具有教育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勞動項目,讓學生獲得新的勞動體驗。教師要想高效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項目設計的優化和完善十分重要。
例如,在“巧剪五星慶國慶”勞動項目中,教師一開始在“學中創”環節設計的是“剪一個有創意的五角星”。后期通過試課發現,雖然學生在幼兒園學習過簡單的折紙、剪紙,但剪出每個角大小相同的五角星對學生來說還存在一些難度,所以教師將原來的“學中創”環節修改為:看看下面的花樣五星,試著自己也動手剪出一個有創意的五角星。這種先欣賞、后創作的教學設計降低了學生的動手難度。
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勞動項目每周一個課時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師應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勞動項目,以勞動素養為導向,因地制宜、學科融合、家校協同、有效拓展,讓學生在勞動項目實踐活動中觸類旁通,不斷提升勞動素養、拔節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敏佳.小學新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中勞動手賬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3(5).
[2]莊惠芬.勞動橋:兒童身心靈合一的踐行[J].人民教育,2020(1).
(責任編輯:趙靜璇)
作者簡介:白永軍,大石橋市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姚毅,大石橋市實驗小學教師。江冬梅,大石橋市鋼都小學高級教師。
課題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學會2023年度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勞動教師培訓模式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H202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