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勞樹德”背景下,通過分析勞動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契合點,能夠揭示勞動素養的培育對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教師可初步構建一套中職學生勞動素養的評估框架,并以此實證分析在培養中職學生勞動素養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的培養路徑,為提升中職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以勞樹德;中職教育;勞動素養;培養路徑
隨著國家對高職院校專業的重大調整,可以看到職業教育越來越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中職學生又是高職院校的主體生源,因此他們的勞動素養培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當前教育體系下,中職學生的勞動素養培育在整體教育中稍顯孤立,沒有把勞動素養納入整體教育之中。在“以勞樹德”背景下,教師研究中職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路徑,能夠為中職學生的勞動素養培育提供思路,進而讓每一名中職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受益,成長為具有優秀勞動素養的人才。
一、“以勞樹德”背景下中職教育與勞動教育的關系
中職教育是培養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中職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職學校需要深入理解和貫徹“以勞樹德”理念,為學生的勞動素養培育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以勞樹德”理念為中職學生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指導方向。“以勞樹德”理念強調勞動是人的天職,是人生的價值所在。這一理念與中職教育中的勞動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培養中職學生形成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提高其勞動技能和勞動素養,已經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第二,“以勞樹德”理念倡導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這一理念與中職教育的課程改革和校企合作完美契合。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科課程中,將勞動實踐融入技能培訓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校企合作模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勞動教育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以勞樹德”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這與中職教育的勞動技能培養目標一脈相承。在“以勞樹德”理念的指導下,中職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和應用所學的技能,形成扎實的勞動能力和素養。
第四,“以勞樹德”理念倡導學生通過勞動來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在中職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至關重要。學生通過參與勞動實踐,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以勞樹德”理念強調勞動教育需要與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職學生的勞動教育也需要與其他教育內容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只有全面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勞動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才能真正實現中職教育的勞動素養培育目標。
由此,在“以勞樹德”背景下,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責任感培養,同時與其他教育內容相互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在勞動中獲得成長,實現自我價值。
二、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問題分析
在“以勞樹德”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深入研究中職學生的勞動素養現狀,從不同角度對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問題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規劃培育路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勞動觀念缺失,勞動能力較弱,缺乏良好的勞動習慣;學校勞動素養培育體系不夠完善,勞動教育形式存在不足,缺乏與校外相關育人主體的溝通與合作;學生普遍對勞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積極的勞動態度;社會對中職學生的勞動素養價值認可度不高,缺乏對中職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視。
三、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養路徑研究
(一)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路徑設計
在“以勞樹德”背景下,中職學校需要設計一條切實可行的培育路徑,引導學生全面提高勞動素養。
首先,勞動素養培育路徑的設計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針對性強、容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以激發學生對勞動的興趣。例如,在課程設置上,教師可以加入一些與勞動相關的動手實踐課程,通過由淺入深的動手能力培養,讓學生逐步內化對勞動的認知,感受勞動的樂趣和意義,從而培養他們的勞動素養。
其次,勞動素養培育路徑的設計需要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職業發展。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勞動市場的需求,結合學生的所學專業和專業發展趨勢,設計出一條既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又符合社會需求的勞動素養培養路徑。例如,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開展校企合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勞動中學習技能,提高勞動能力,為將來的社會生活和就業做好準備。
再次,勞動素養培育路徑設計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通過勞動,學生可以培養勤勞、堅韌的品質、增強自律意識、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在培養路徑設計中,教師應將勞動與品德教育相結合,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操,使他們在勞動中提高勞動技能,實現全面發展。
最后,勞動素養培育路徑的設計需要注重教學與社會的聯系,兼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只有通過合理的路徑設計,才能更好地引導中職學生培養勞動素養,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路徑探索
1.以學校勞動為主體開展相關活動,培育學生的基礎勞動素養
中職學校是中職學生生活、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以勞樹德”背景下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路徑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中職學校要首先行動起來,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一是學校利用宣傳櫥窗,張貼弘揚勞動精神的標語或者圖片。二是學校借助現代化信息工具弘揚勞動精神,如播放《大國工匠》等視頻材料,宣傳勞動教育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新時代勞動觀念。三是學校定期組織開展“勞動周”等非專業性的勞動活動項目,鍛煉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四是有空閑土地的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學農實踐”等活動,設立“耕讀園地”。在“耕讀園地”中,學生親身參與松土、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等勞動過程,不僅培養了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更學會尊重勞動、尊敬勞動者、愛惜勞動成果。五是學校在重視勞動教育開展的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通過提高勞動素養在學生評價體系中的權重,把勞動實踐納入考評機制,科學有效地在“以勞樹德”教育培養目標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以家庭勞動為輔助,家校聯合,培育學生的綜合勞動素養
家庭作為學生的生活場域,是學生最直接、最親近的課堂。家校配合是培育學生勞動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家長與學校可以共同幫助學生將勞動素養能力遷移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一是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勞動。有條件的情況下,家長可在社區、田間、工廠等場所引導學生體驗勞動。學生的勞動表現家長應及時反饋給學校。二是家長可以不定時地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職業經驗。一方面,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職業勞動的基本常識,提高其職業勞動素養,為未來踏入社會做準備;另一方面,能夠拓展親子之間的交流話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三是班主任要定期將學生在校的勞動表現反饋給家長,及時發現學生在勞動素養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聯合家庭的力量,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提高勞動素養水平。
3.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加強技能訓練,培育學生的專業勞動素養
中職學校的專業技能課是學生學習勞動技能、增強勞動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授專業勞動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守紀意識、守時意識、團隊意識等品質的培養。學生通過參與這種專業性的勞動課程,不僅能夠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能樹立正確的職業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勞動習慣,為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基于企業對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價值,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借助企業的力量為中職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在企業中,學生不但可以直觀地進行技術學習,還能夠感受到企業生產的嚴肅性、計劃性和規律性,對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集體意識、遵紀守法意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對于中職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以及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教育過程中,建立以自主、合作、實施為主的勞動素養培育模式,不僅可以全面發展學生自身的素質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信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未來的人生和職業生涯中得到更好的發展。中職學校應該重視學生勞動素養的培育,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質量人才,為國家的繁榮和進步作出貢獻。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在“以勞樹德”背景下,通過完善勞動教育實踐性和專業性、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培育路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實現中職學生勞動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慶超,孫芙蓉,章麗君.中職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7).
[2]張紅芬.中職德育教學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方法[J].文理導航(上旬),2020(5).
[3]盛躍輝.“三全育人”視角下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的實踐路徑[J].湖南教育(C版),2024(2).
[4]李琦,鮑鵬,周永平.中等職業學生勞動素養“三生三維”評價體系建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8).
(責任編輯:趙靜璇)
作者簡介:張麗,沈陽市汽車工程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