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趣味性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分組和個性化設計開展趣味性教學,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趣味性教學概述
趣味性教學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方式,它主要通過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互動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成效。該教學圍繞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自主學習和寓教于樂等核心理念展開。
趣味性教學以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為基礎。教師需要深刻理解每個學生的差異,包括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制訂差異化的教學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落實因材施教,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趣味性教學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獨立且創造性地學習科學理論知識。這種學習方式突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的局限,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趣味性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要求教師通過問題設計、游戲故事和動手實踐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趣味性教學重視寓教于樂和寓教于情。寓教于樂是指通過趣味性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愉悅感。這不僅涵蓋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涉及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如游戲教學、趣味性場景創設等。趣味性教學能使“教”和“學”都變得有趣,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寓教于情則強調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即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環境、具有心理幸福感的人。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視教學為知識的單向傳遞。這種觀念過于刻板,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個體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同時,部分教師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將傳授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作為工作的首要目標,不夠重視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機會
近年來,盡管教育界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仍受到限制,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一是部分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的整體教學進度,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個性化指導,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真正的探究和發現過程。部分教師雖在課堂上安排了小組討論或自主學習環節,但由于時間有限,這種討論和學習很難真正觸及問題的核心,從而無法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三)忽視個體差異
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即使面對相同的學習內容,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感受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能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可能感覺課堂內容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下降,使得學生的學習差距越來越大。
三、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興趣導向的教學設計
興趣導向的教學設計是一種以學生的實際經驗為起點的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結合游戲、故事情節等趣味性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種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還能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授抽象概念時尤為重要。
以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摸球游戲——可能性”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入概率的概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一個紙箱里面放置若干個不同顏色的小皮球,讓學生蒙眼拿出一個小皮球并猜測其顏色,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概率的概念。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一些與可能性和概率相關的問題,如:“地球繞著太陽轉、明天會下雨、將石塊放入水中會沉底、早晨太陽從西邊出來等事件,哪些是確定的?哪些是不確定的?”這樣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理解概率事件的發生規律,初步理解概率的概念。其次,教師應為學生詳細講解概率的相關知識,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分組進行摸球游戲,每組從紙箱中摸出一定數量的小皮球,根據摸出的小皮球的顏色計算相關概率,并通過比較不同組的結果探究概率的計算方法。此外,在設計課堂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概率的應用,如天氣預報、抽獎活動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討論、實驗、小組合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講解抽象概念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尤其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
以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綠色家園——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并讓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在環保領域的實際應用。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介紹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折線統計圖描述和分析自然環境數據的變化趨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折線統計圖。其次,教師可以設計實驗或案例分析,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探索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我國三北防護林體系的相關數據,鼓勵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分析這些年防護林覆蓋面積的數據變化規律,了解我國環保綠化工程的建設成效。通過這樣的實驗活動,教師能使學生直觀感受折線統計圖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見,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增強教學實效。
(三)個性化的學習任務
安排個性化的學習任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目標。教師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及興趣,為學生安排個性化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下學習,保持學習的熱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給學生安排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更具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幫助他們拓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安排一些更加簡單基礎的學習任務,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逐步提高學習水平。
教師還可以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構建個性化的評價體系。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客觀公正的方式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激勵學生保持學習的動力。
(四)多媒體教學
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多媒體教學在當今教育領域中日益受到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涉及抽象概念和實際應用的情況下,開展多媒體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技術、互動教具等,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學習場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效果。
以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體檢中的百分數——百分數(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展示圖表和播放動畫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百分數在體檢中的應用,利用生動形象的圖表讓學生直觀了解百分數在描述體檢數據和健康狀況時的作用,從而使其更好地理解百分數的概念和應用場景。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計算機軟件設計一些互動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創設模擬體檢的場景,讓學生輸入身高、體重等數據計算出相應的百分數,并分析其健康狀況。教師通過這樣的互動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概念的理解,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結語
趣味性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和智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運用趣味性教學,通過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使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每個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作者單位:
青島市即墨區德馨小學東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