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的互助性學習。對教師而言,小組合作是常用的一種重要教學組織形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在小組合作中通過互相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對知識的構建。
群體表現課堂的概念是基于傳統課堂中個體或少數人主導的表現情態而提出的。它旨在促進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使學習活動從個體分散行動的形式轉變為團體協作行動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外在的適應需求轉向內在的表現欲望,認知過程也從碎片化的知識理解向結構化的知識生成發展。同時,教師的教學規劃從單純的知識加工轉變為更為全面的行動設計。此外,群體表現課堂需充分展現學科的氣質和特點,凸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核心價值和意義。這一理念應貫穿于學習方案、學習計劃、學習資源的設計與實施中,以確保每項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科素養的提升而開展。同時,作為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群體表現課堂需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以確保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不僅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還要求學生的學習方法靈活變化,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對學生群體活動的分析,筆者發現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相互幫助、相互交流,可以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進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文章探討基于小組合作構建群體表現課堂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營造良好小組合作氛圍,提高群體表現課堂的“溫度”
課堂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引導學生在輕松、友好的課堂中學習,為構建高效群體表現課堂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良好的師生關系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關注和愛護每一名學生,并采用積極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群體表現課堂的“溫度”。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板塊“意見不同怎么辦”這一課為例。口語交際是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內容,這一板塊有助于提高教師對口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意見不同怎么辦”這一問題在組內進行討論,并要求每個學生都積極發言。其次,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并給出參考答案:一是準確把握別人的觀點,不歪曲,不斷章取義;二是尊重不同意見,討論問題時,態度要平和,以理服人。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新整理自己的觀點,并在小組和班級進行展示。最后,為了豐富學生的體驗感,營造良好的小組合作環境,教師可以組織“今日論壇”活動,并鼓勵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這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還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提問環節或知識競賽環節,指導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學習知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并與同伴互動。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而打造有“溫度”的群體表現課堂。
二、明確小組合作目標,提高群體表現課堂的效率
要想組建成功的學習小組并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教師就需要確定清晰、明確的小組合作目標。只有確定了小組合作目標,小組成員才有明確的方向并制訂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從而齊心協力,共同朝著正確的目標邁進。因此,小組合作的目標不僅是一項基本的任務要求,還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的規劃和指導方針。
在確立小組目標的過程中,小組領導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選擇能力強且有一定威信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同時,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了解各成員的能力和意愿,從而將個人目標和團隊目標有機結合。小組成員可以根據目標要求,明確自己在整個團隊中的角色和責任,進而制訂有效的行動計劃。當每名學生都清楚自己的具體目標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的付出具有意義,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小組合作學習。反之,如果小組目標模糊不清,學生就會感到迷茫和沮喪,這不僅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還會引發團隊內部的負面情緒。
為了確保目標的明確性,教師需要把控目標的細分程度。過于細分的任務會導致操作上存在困難,任務的可操作性會下降。因此,教師在給出目標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發布“程序性”的命令,避免小組合作變為“驗證式學習”。同時,教師對目標的表述應盡可能明確、完整,能有效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激發學生思考。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才能使小組合作目標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時,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是實現小組合作的關鍵。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互動,并通過引導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氛圍,進而提高群體表現課堂的效率,達成小組合作的教學目標。
三、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增強群體表現課堂的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僅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群體表現課堂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將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他人的經歷、體會他人的情感,從而有所感悟
和收獲。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小兒辯日》一文為例。這篇文章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爭論太陽與人的距離的故事。小學高學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文言基礎,能輕松理解這篇文章的故事內容。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使文言文的學習生動有趣,筆者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將這篇文章改編為課本劇并進行表演,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筆者的指導下,學生分組合作,自主編排,集中展示。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在表演時始終保持熱情,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均符合角色特點,且增設了旁白,使劇本內容更為豐富和完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是體驗者又是旁觀者,語文課堂因此變得更具活力。同時,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鍛煉,對角色的理解更為深入,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增強群體表現課堂的效果。
四、優化小組成員建設,促進群體表現課堂的發展
小組成員建設在實施小組合作時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小組。在小組內部,教師應注重異質性和同質性的結合。異質性可以為小組帶來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觀點,促進小組的創新和進步。同時,在異質性的前提下,教師應堅持同質性的基本原則,以確保小組競爭的公平性。此外,不同小組之間應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標準,以便教師進行公正的比較和評估。
每個小組的人數應以5~6人為宜。如果小組成員過多,組內討論的時間較長,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進程。反之,如果小組成員過少,學生不僅無法深入交流和探討問題,還會產生一定的困惑。針對自控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減少小組人數,減輕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壓力。
當面對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小組的整體能力和小組成員的性格特點,引導各個小組充分發揮潛力和整體優勢,圓滿完成任務。以語文課堂辯論賽為例,教師可以邀請各個小組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選手和記錄員等。在比賽的過程中,各小組的成員要分工明確,密切合作。例如,主持人負責整個比賽流程和臨時調度工作,小組成員負責闡述觀點和應對挑戰,記錄員則負責整理資料和歸納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增強合作意識,提升綜合素養。
優化小組成員建設是開展小組合作的先決條件。通過合理安排各組的學生,注重人數的合理分配,結合學生素質和個性特點對小組成員進行分組,有助于充分發揮團隊效能。在異質性和同質性融合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協同活動實現共同學習、集體活動、展示和分享,從而推動個人與團隊的協調發展,并促進群體表現課堂的發展。
五、強化小組合作,增強群體表現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
在構建群體表現課堂時,教師要按照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強調易混淆的知識點、易出錯的知識點、易遺漏的知識點,并避免重復講述學生已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點。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強化小組合作,鼓勵學生敢于表達個人觀點,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這不僅能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群體表現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基于此,筆者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使他們對小興安嶺的美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其次,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名導游,春天的時候有一批游客要去小興安嶺旅游,你會帶他們去哪些景點游玩呢?請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在小組內分享你的理由。”同時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分享。最后,筆者讓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分享,并通過學生互評對表現最佳者給予表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語言表達訓練,不僅能深入理解課文,還能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提升綜合素養,增強了群體表現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與同伴共同分析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共同成長。在與他人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還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提高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團隊合作意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構建高效群體表現課堂。在構建群體表現課堂時,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熟練把握和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并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設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充分發揮潛能,獲得全面發展,進而構建高效群體表現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
附屬蘇州石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