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多次強調“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數據是數字產業化發展的核心,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圍繞數據的全流程管理應用所相關產業就是數據產業。在全國數字化進程加快推進的大形勢下,內蒙古需做大做強數據產業,進一步夯實內蒙古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的重要地位,發揮算力存儲、計算的優勢,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實現跨越式發展新格局。
關鍵詞:數字經濟 數據產業 數字化
2024年全國數據工作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數據工作體系已初步成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正加快破局,數據產業正在形成一個欣欣向榮的新產業模式,也將成為未來創新發展的又一重要驅動力。內蒙古需要緊抓機遇,突破發展,借數據產業之機,夯實自身數字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數據龍頭企業和產品,實現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
一、內蒙古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數字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總體呈現數字基礎進一步夯實、核心產業快速增長、重點領域融合加深的發展趨勢。全年自治區數字經濟規模超過6400億元,占GDP比重達26%左右。
(一)數字經濟基礎持續夯實
2023年全區新建5G基站2萬座,累計超過6萬座,全區光纜線路長達168.8萬公里,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57.98Tbps,網絡覆蓋范圍進一步向基層行政村延伸。新引進華為智算中心等千億級重大項目,建設阿里、并行等智算超算重點項目,建成全國最大的“扶搖”自動駕駛智算中心。2023年全區新建6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達到32個,平臺用戶超過10萬;6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標識存量2745萬枚,解析量1344萬次。截至2024年4月底,內蒙古共有各類數據中心項目(100個標準機架以上)61個,已完成投資63.6億元,全區已投入使用服務器承載能力達到260萬臺,使用率達到66.4%,達到國家關于集群起步區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的目標,總算力規模達到26730P。
(二)核心產業快速增長
2023年全區支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領域13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資金1295萬元;累計建成數字經濟領域科技企業孵化器11家、眾創空間43家,占全區比重均超過20%。搶抓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機遇,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陸續引進引進落地中核同方、樂訊、中弘紫晶等服務器生產線,超聚變10萬臺服務器生產基地建成投產,2023年全區規上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額同比增長109.8%。和林格爾“中國云谷”落地數據標注、清洗、應用等60余個項目,營業收入超70億元,全區規上軟件服務業投資額同比增長146.8%。
(三)重點領域融合加深
2023年全區累計建成92個數字(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兩化融合指數達到85.4,推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建成32處露天煤礦無人駕駛試驗場,完成206個煤礦采掘工作面和111座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智慧農牧業先后創建18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助力糧食產業二十連豐,肉奶等再創新高。組織開展各類特色直播活動,網上零售額449億元,同比增長22.1%,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交易額41.2億元,同比增長66%,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二、數據產業特點及趨勢
根據國家數據局統計數據,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預計超過32ZB。如何將海量的數據轉化為要素形成資本在市場上流通,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在資源、要素、流通、應用、資本方面具有如下特點。
從數據資源來看,數據以最原始的形態成為企業生產的附屬產物,其直接利用價值不足、存儲空間消耗較大、再次開發動力欠缺、市場化價值不大。主要涉及數據存儲、算力企業。
從數據要素來看,隨著企業數據的不斷積累,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將現有數據加工成為具有目標指向和應用價值的數據產品,形成可在市場自由流動的數據要素產品。主要涉及數據治理、標注等企業。
從數據流通來看,數據是否能夠產生價值,需要通過市場化手段在合規的數據交易機構進行掛牌交易,讓數據產品第一次具有市場價值。主要涉及到數據認證、確權、交易服務企業以及大量的數據中間商。
從數據應用來看,數據產品流通到數據應用企業后進行進一步分析開發應用,同時對企業生產起到“放大器”作用,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主要涉及數據加工、分析、應用、服務和人工智能企業。
從數據資本來看,得到市場和企業應用檢驗的數據產品可以成為企業的數據資本,獲得市場的普遍認可,成為企業重要的數據資產,可用于融資、擔保、貿易等重要金融領域。主要涉及數據運營、金融服務等企業。
目前來看,數據產業涉及到數字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涉及三次產業中的大多數企業,數據成為第五生產要素的市場認可度與日俱增,發展數據產業成為各地區數字時代最有力的驅動引擎。
三、發展方向與路徑
聚焦高質量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任務,需要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夯實底座、突出數據產業重點、鼓勵創新融合,實現內蒙古高質量數字轉型。
(一)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加快完善鼓勵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全區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庫,設立發展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支持鼓勵重點企業試點示范。建設內蒙古數字經濟監測平臺,定期發布監測報告,逐步形成具有內蒙古優勢特色的發展指數、發展指標體系和產業地圖,逐步形成以數據產業為核心的內蒙古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
(二)持續夯實數據發展基礎
以構建內蒙古多層次算力空間布局體系為目標,以保障京津冀實時算力需求為重點,以拓展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算力合作為延伸,積極融入全國算力大格局。統籌推進樞紐節點網絡、算力和應用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和林格爾新區、烏蘭察布市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積極引進機柜、散熱制冷、交換機、路由器等數據中心上下游制造企業,加快發展算力產業和數據存儲、加工、安全、服務外包等數據服務產業,推動全國綠色算力保障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
(三)推動數據要素價值深入挖掘
積極開展公共數據資源普查,完善公共數據開放目錄管理機制和標準規范,提升公共數據開放能力。成立自治區數據交易中心,出臺數據交易場所管理辦法,規范開展數據要素市場流通中介服務,加快培育數據經紀、數據信托、數據審計等新業態、新模式。爭創國家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試點,探索開展醫療、能源等產業數據倉建設,打造2個以上數據交易試點,引進集聚200家以上數據商進場交易,加速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開展“數據要素X”試點示范,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和典型模式。
(四)推動數據技術創新
聚焦數據產業創新發展需求,鼓勵“數字+”“智慧+”“數據+”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積極參與“東數西算”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積極建設自治區數字經濟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舉辦數字經濟、數據產業技術成果展,建立全區數字技術成果轉化動態清單,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鼓勵以“公司+科研機構+資本”運營模式,推動建設數據產業創新聯合體,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辛倬語.內蒙古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J].新西部,2023(07):19-22.
[2]徐蘊峰.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J].智慧中國,2024(04):34-35.
(作者單位:1.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中心;2.呼和浩特市城市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