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是促進產業升級、保持實體經濟活力的關鍵之策。積極推動傳統制造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是促進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闡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概念和驅動要素的基礎上,根據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展和存在的制約因素,查找目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路徑優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 制造業 數字經濟 數字化轉型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數字經濟規模從2014年的16.2萬億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約56.1萬億元,GDP占比也從25.1%升至44%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023年超過1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左右。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了未來我國產業發展方向,下一步要就是要將重點放在制造業上加速推進數實融合;2024年全國兩會提出要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河北省發布《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響應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河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為加快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河北省作為一個制造業大省,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概念及驅動要素
(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概念
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將傳統的制造業向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從一個企業的技術、人才、設備、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更替,提高制造業企業的技術水平、生產效率、附加值和競爭力,實現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經濟增長的轉變。
數字化轉型,從理論上說,是在進行數字化升級基礎上,對公司的核心業務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以建立其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水平轉型。從路徑上說,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將數字技術與業務相結合,實現對業務流程與服務產品的數字化。從目標上說,數字化轉型是一場變革,也是一次機遇,它給傳統企業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驅動要素
1.以數字技術為基礎驅動要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數字化轉型需要將數字技術融入制造業,數字技術有效打破了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邊界,使傳統行業在原來的發展基礎上與原本存在壁壘的行業有機會增強聯系。數字技術的應用可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節約成本,提升企業對于數據要素儲存、處理及使用的效率。
2.以數據要素為關鍵驅動要素。數據是目前制造業最關鍵的生產要素之一,在國民經濟各產業中作用越來越大。制造業的生產經營是建立在對數據的分析、挖掘基礎上的,通過對銷售出去或正在使用的產品的數據監測,則可以打通各渠道的數據連接,獲得更多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數據建立制造業大數據庫。
3.以數字化人才為重要驅動要素。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也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資源。制造業企業需要數字化人才合理運用公司內部的技術和數據,積極吸收外部的知識體系,推動技術、知識和信息的跨行業交流,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積累效應,有效應對數字經濟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三、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邏輯契合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具有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推動制造業產業升級、依靠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等重要作用,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1.從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看,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發展若停滯不前將會對地區乃至國家經濟形勢造成影響,所以要將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來解決制造業發展瓶頸問題進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2.從推動制造業產業升級看,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由于受到新型產業的沖擊或固守成規拒絕轉型導致經營出現困境,這時就需要數字技術、數據資源等為產業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傳統制造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后,相應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制造業規模擴大。
3.從依靠信息技術發展看,第4次全國經濟普查表明,近5年來,我國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信息技術已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互聯網、5G、云計算等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深入民眾的生活。
四、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河北省對于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十分重視,近年來持續聚焦傳統產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在轉型過程之中仍舊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亟待解決。
(一)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展
1.政策制度支持不斷提升,制造業企業轉型態度積極。河北省頒布的《加快建設數字河北行動方案(2023-2027年)》《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為數字化轉型指明大致目標和方向,《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明確了路徑。
2.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制造業企業轉型獲得保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2020年河北省5G基站數量只有2.1萬個,而在2023年底河北省5G基站達16.7萬個,居全國第6位。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累計建設6家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企業1976家、標識注冊量達4.3億個、標識解析量12.2億次;“5G+工業互聯網”項目累計達到321個,9家工廠入選國家《2023年5G工廠名錄》,數量全國第8位;綜合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4位,其中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1位,存力指數排名全國第4位。2023年河北省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2%,居全國第4位。2023年河北省新增上云企業1.4萬家,累計達9.1萬家,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21.2%,繼續保持全國第1位。制造業企業充分結合數字技術優化基礎設施,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3.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數字化規模不斷擴大。河北省近年來緊跟國家步伐,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數字河北。如圖1所示,從2019年到2022年,河北數字經濟規模由1.10萬億元增長到了1.51萬億元。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建設數字河北行動方案(2023-2027年)》顯示,2023年河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將達到2500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0%,數字經濟日益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
2023年9月16日,《河北省設區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2022評估結果》顯示,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4市領先于省內其他城市,如圖2所示。2022年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AI得分為145.8,河北省石家莊市超過全國指數50多點,這說明河北石家莊數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數字化規模隨數字經濟的發展不斷擴大。
(二)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制約因素
1.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但最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我國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導致在一些高端技術領域無法突破,制造業數字化出現了瓶頸。我國的半導體和芯片一直受到某些國家“卡脖子”的行為,我國的高檔數控系統約有95%依賴于對外國的進口,芯片也有80%依賴進口,這需要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
2.制造業數字化不斷推進但滲透并不均勻。不同規模的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別,在相同的產業鏈中,大企業的轉型速度很快,而中小企業的轉型速度很慢。大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容易陷入自我封閉狀態,而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會產生動搖,從而形成“信息孤島”,這成為限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瓶頸。
3.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持續完善但仍有待加強改進。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覆蓋面極廣且涉及個人及企業隱私,傳統數據保障體系必然會逐漸失效。河北省出臺《十六部門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但卻沒有針對制造業本身的數據保障體系,部分企業對數據安全防范意識也并不強。
4.數字化轉型人才聚集但儲備并不補足。由于數字經濟在我國發展時間還較短,人才儲備并不充足。在數字經濟崗位規模上,河北省占全國的比重超過2%,位列第12位,但高端崗位的聚集度只有0.97,排在第19位,這表明河北省缺少高端數字經濟工作機會,對數字人才吸引力不強,很難實現人才供需的良性循環。
五、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優化
河北省為加速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依舊面臨問題和挑戰,應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資源稟賦條件、轉型的目標去選擇最合適的轉型路徑。
(一)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現有路徑
1.加速數字技術提升,用科技幫助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河北省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各制造業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大對于各類科技中心或實驗室的投入,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產生和發展,有效地協助行業解決技術難題,建立行業創新主體隊伍。
2.積極承辦各類數字化活動,使數字化概念深入人心。2021年6月河北數字經濟創新中心、河北數字經濟人才培訓基地揭牌,2023年9月石家莊舉辦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等活動,通過參與數字化主題活動向社會各界宣傳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3.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數字化轉型所需條件。河北省穩步推進5G基站建設,并加大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中心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對傳統基礎設施的賦能,讓傳統制造業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推動制造業企業適應數字化模式,重視保障數據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優化
1.借助政策支持與行業優勢,擺脫資金與人才困境。制造業企業應高效精準地將政府投入的資金支持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之處,整合各技術中心、實驗室推動企業技術升級,建立健全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出人才引進策略,通過較高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系統的發展平臺等吸引有能力的數字化人才。
2.加大數字化概念普及,強化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大力推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案例,探尋符合制造業發展需要的數字化轉型道路。加大對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的宣傳和普及,深化企業管理層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擴大高校和制造業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培養懂得制造業運營和數字化轉型的復合人才,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制造業實踐中。
3.建立數據安全保障與治理體系,確保制造業數字化平穩過渡。積極落實數據安全保障與治理相關政策和規定,對數據的所有權、采集權、使用權、管理權和交易權等權益作出法律上的清晰界定,支持建立大數據安全管理體系,鼓勵建立數據安全的實體“防火墻”,以安全保障措施推進制造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慧.數實深度融合夯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石[N].中國經濟時報,2022-11-18(001).
[2]胡畔.以制造業為重點加速推進“數實融合”[N].中國經濟時報,2023-07-27(002).
[3]李曉華.制造業的數實融合:表現、機制與對策[J].改革與戰略,2022,38(5):42-54.
[4]王曉紅,陶育華,包英男.制造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的機制與對策研究[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3(3):62-68.
[5]何自力.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J].企業觀察家,2023(4):24-26.
[6]趙景林,金立民.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內在邏輯與路徑選擇[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3(6):102-105.
[7]劉本琪,寧丹,周敏,李舒婷.數字經濟對我省就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工,2022(12):1-2.
[8]沈濤.河北省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3,25(4):27-31.
(作者單位:1.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2.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