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藝術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
那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利用新穎的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來取得美術教學的實效從而落實核心素養呢?
一、課堂導入環節要“靈”一點
情境導入就是教師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的技法。情境導入如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意識不到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而有效的情景導入設計,就要求教師要有靈活的思維,靈活地結合各種媒體手段、實踐生活和文化情景去構思和實施課堂導入環節。
如我在講《我們來到了25世紀》這課公開課時,我先與學生談話:大家有看現在正在播放的《魔幻手機》嗎?它可以從古代來到現代、去到未來……我們知道現在是21世紀初,我們也可以這樣試想,假如幾百年后,未來的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假如到了25世紀,未來的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我們可以大膽想象,比如植物會講話,動物和我們在一起工作、交流;汽車不用汽油、不跑馬路而用地下能源、走地下馬路,街上到處是機器人、太空人……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引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喜愛的科幻片進行導入,激發學生探索學習及創作、評價的興趣,采用這樣的情境導入,學生都感到新奇和興奮,注意力也高度集中,都急于想跨入未來的世界里去觀賞、去探索,這就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會一直保持下去。
二、課堂展開環節要“活”一點
這是用比喻的說法來表達“學法指導”的道理,也就是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課堂教學展開的的環節是一節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的重要環節,要使學生在“學”上更具主動性、興趣性,“活”的教學方式必不可少。
記得我在鄰邊的一個鎮聽過一節美術教學能手課,老師要求學生把手放在桌面上,不能動,老師沒有提問,一律不可以說話;討論、合作繪畫時不能站起來……太多的規矩了,對于活潑可愛的二年級學生來講,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學生會失去了繪畫的樂趣,失去了合作的樂趣,失去了評價的樂趣,失去了原本學習美術的樂趣,美術課,我們提倡讓學生在樂中學,所以這樣的美術課,我相信沒有多少學生會喜歡。
同樣我聽過一節不是專業美術老師上一年級的《七色彩虹》一課,這位老師她問:彩虹有哪幾種顏色呢?然后教師示范畫彩虹,最后就讓學生按這七種顏色把彩虹畫出來……
美術課的示范是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描繪對象,掌握作業要領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突出“活”字。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設計示范的步驟和講解,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可稱它為“三邊法”(一邊講解,一邊做技法動作的示范,一邊讓學生在自備畫紙上學著畫)。教學時,做到講解、示范、練習同步。特別是低年級更需要我們的老師更多肢體語言的表達。
其實,“示范”也是一種局限學生思維的做法,現在我們教學提倡先做后學,先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做,然后老師在學生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再具體的教,所以我認為在教學時不要強調一定要畫那七種顏色,可以給他們欣賞課件上的七色彩虹、學生的作品,刺激他們的思維,最后放手讓他們自己自由的畫,盡情地畫,讓他們畫出自己心中的七色彩虹,自由表現自己心中彩虹的顏色和表現的形式……實踐證明,每一個學生畫的彩虹顏色都不一樣,甚至有些學生畫的彩虹是在太空上的,而且彩虹上還畫了許多小朋友在跳舞、唱歌、放風箏、做游戲,有些小朋友把彩虹畫在河面上,成了方便人們的交通橋……這就是他們的情感世界——無窮無盡是成人無法預料和想象的畫面。如我上《彩墨游戲》一課時,我沒有講任何有關水墨的知識而先給學生在一分鐘內嘗試并比賽完成作品,任務很有挑戰性,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品展示出來后,我并沒有急于評價他們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而是讓他們欣賞著名畫家的作品,目的是給予他們視覺上和美感上的提升。從欣賞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生探求新知的意識很強烈。
三、課堂輔導環節要“廣”一點
輔導是美術課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消化全在此中。學生的個性愛好各不相同,接受能力的起點也均有差異,因次,巡回輔導必須照顧到整個班極一盤棋。也就是說,教師輔導時要持一個“廣”的開放態度去面對全體學生,同時要抓住重點問題向前推進,以達到教學目的,表揚好的,抓住差的,帶動一般的。多數學生通過啟發、引導、演示等過程能獨立作畫,少數學困生則要幫他一把,給他修改幾筆,在關鍵處提醒一下,使他能畫下去,讓學生嘗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悅,從而自覺地積極參與。
四、課堂評價環節要“寬”一點
在藝術課程新課標中,課堂的評價能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藝術美的語言表達與交流。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評價的方式和手法要“寬”,才能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很多的教師往往會忽略評價的重要性,評價既是對學生一節課的小結,又是對學生作品的肯定,教師的評價會影響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對自己建立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不是培養小畫家,而是旨在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素養。放開評價的思維限制,使評價的角度更加多樣、寬闊,取得的教學實效就會更加豐實。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