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依據,更是推動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所謂核心素養,其要義是指學生必備的能力與品質,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容側重不同,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科核心素養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文章以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例,探尋如何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以此來實現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推動小學數學完成課程改革,奠定學生的未來成長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素質教育
伴隨素質教育的推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所有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因為單純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滿足時代對未來人才的要求。現代社會需要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來推動社會發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其掌握相應的能力以及具備合格的品質,從而使其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獲得獨立發展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而是要學會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最終達到落實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先了解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再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實際情況來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推動小學數學課程向前發展。
一、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
2022年版的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有效概括,其中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這些都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必備的能力以及品質。其中數感、量感、符號意識以及運算能力總結起來更偏向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學生能夠對數量關系、數學單位與符號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并且根據相關概念和法則進行有效運算,從而更好地破解線索、解決問題。而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以及模型意識主要針對學生對幾何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需要學生形成3D思維,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來看待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應用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則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需要學生能夠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通過觀察來推理線索,最終得到正確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要學會突破創新,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小學數學學科的各項核心素養內容都關乎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以及未來成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理解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明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容之后,根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不僅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具備這些能力與品質,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成長之路做好鋪墊。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強化學生知識理解
不論是對學生數感、量感、符號意識或者是運算能力的培養,其核心都是需要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以及相關概念內容,從而使其合理應用、解決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找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數學知識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諸多核心素養,完成教學目的。以往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狀況,情境創設法成為教師的選擇之一。
情境創設法是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識、強化理解,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克和千克”這一課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呈現生活中進行單位換算的情境,包括在市場購物、繳納費用等。比如教師可以創設學生在超市購物的情境,將小米、綠豆等糧食作物的價格按照千克的重量單位呈現。然后讓學生購買幾十克或者是幾百克的糧食作物,計算總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將克轉換為千克,然后計算總價,從而得到答案、完成任務。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運算能力以及符號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把真正的小米與綠豆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實際掂量一千克的小米與綠豆,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相應的感知,實現培養學生的量感核心素養。
相比于傳統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更方便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推動小學數學課程的改革創新有著重要作用。創設教學情境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形式之一,有助于學生的進步。
(二)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思維視野
空間觀念、幾何直觀以及模型意識是特殊的核心素養內容,其主要針對學生對幾何知識的學習、理解以及應用。當學生具備這些核心素養,便可以更精準全面地理解幾何知識,奠定學生今后的幾何知識學習基礎。但是對學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以及模型意識等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單純地進行知識灌輸,而是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視野,使其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幾何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來模擬相關的幾何物體,讓學生站在3D的角度去理解幾何知識、掌握幾何概念,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課時,可以在教學之前設計相關模型,利用相關的軟件模擬出立體的圓柱體與圓錐體,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意識以及空間觀念,教師可以對模擬出來的圓柱體以及圓錐體進行切割、展開等不同的操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圓柱體與圓錐體的構成,從而使其掌握幾何概念、實現思維升華。為了進一步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用,教師還可以對模擬的立體幾何體進行數據標注,然后讓學生計算切割后的幾何體的體積、表面積,以此來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幾何概念、是否初步具備相應的模型意識以及空間觀念。如果計算出現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地糾正解決。
又如,教師在教學《倍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形來認知倍數。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編輯不同的正方格,讓其代表數字1。然后根據數字的不同來進行疊加。其中2的倍數是兩個疊加的正方格與另外兩個疊加的正方格拼成的一個正方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倍數,比單純地進行知識灌輸更加容易讓學生理解。同時也向學生傳遞了利用圖形來解決問題的概念,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幾何直觀素養的目的。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更好地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具備相應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因素,其中包括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形態,只有學生具備相應的思維品質,才能夠更好地使其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而對學生思維品質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以實踐活動為主,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相比于理論教學,實踐活動可以給學生更加充足的探索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意識,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推理、總結線索并且合理套用數學概念以及公式,最終計算出相應的答案。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夠實現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不夠重視設計實踐活動,不是實踐活動設計的頻率較低,便是設計的內容與形式過于單一,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空間不能實現有效拓展、思維方式不能實現突破。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實踐活動,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小數除法》這一課時,可以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下去調查超市中價格帶有小數的物品,可以是雞蛋、肉類或玩具等,然后讓學生列表記錄。在學生完成了相應價格表的制作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100元錢的上限,然后讓學生計算:自己用100元錢能夠購買多少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換算成某一項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可以買的數量是多少?在布置完這樣的活動任務之后,學生需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整理數據并應用本課的知識概念來進行計算,最終得到正確答案。因此,設計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數據意識、推理意識以及應用意識的培養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創新主題的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體與圓錐體》一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出一個不規則的物體,然后讓學生計算這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樣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意識是一種有效的挑戰,只有學生跳脫出傳統的思維方式,才能夠找到正確的線索,繼而得到答案。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來進行探索。如果學生遇到了難題,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語言引導,而不能直接告知學生答案。最終學生可以知道利用水灌滿物體內部,然后將水倒入圓柱體的容器中,繼而測算數據、計算便可以得到最終結果。這個過程是培養學生數據意識、應用意識、推理意識以及創新意識的有效實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對實踐活動內容以及形式的設計,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來進行策略設計,從而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四)完善評價體系,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除了創新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通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來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找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繼而提出建議進行引導,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以學生的成績結果為核心,這無法展現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狀態以及學習方式,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建議,從而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數學核心素養內容為方向來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找到學生的不足,幫助學生進行彌補。
要想完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方面是拓展評價內容,單純以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核心素養培養情況并不全面,甚至還會給學生帶來錯誤的評價導向,挫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圍繞數學核心素養內容拓展評價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總結學生的錯題記錄情況,按照學生的錯題糾正思路、推理方式來進行打分,從而判定學生的推理意識、應用意識以及數據意識是否得到了有效培養或進步。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實踐活動參與情況作為評價內容,通過評價學生的活動表現,總結學生各項能力、意識的表現,從而找到問題,為學生提出有效建議。
第二個方面是開展分層評價。因為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天賦、能力有所不同,按照同一標準進行評價,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并不公平。因此,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來劃分優等生、普通生以及后進生,然后按照這一劃分來針對性設定評價標準。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成長方向,并且樹立后進生的學習自信,最終達到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第三個方面是豐富評價主體,教師不能作為唯一的評價主體來進行評價總結,這樣會讓學生對評價結果存疑,同時也會使評價結果缺乏一定的客觀公正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讓學生總結自己的日常行為表現以及各方面情況,這樣做既方便教師搜集整理數據,也能夠讓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使學生樂于接受。
因此,通過以上三個方面來完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實現改革創新。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來進行課程改革。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理解和應用知識,還能夠具備相應的能力品質,在脫離教師指導時也可以獨立學習和探索,這樣才能夠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最終奠定學生的未來成長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永萬.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 天津教育,2023(35):22-24.
[2] 柯強. 創新視域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新審視[J]. 學苑教育,2023(35):85-87.
[3] 黃仁恩.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思路探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20):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