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林麗香(1980~),女,漢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青少年宮,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閱讀與寫作教學相互獨立的問題十分突出。新時期,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累積寫作素材,在寫作時也能夠利用閱讀所學習到的知識提升寫作水平。運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在教育引導過程當中,盡可能增強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關聯性,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7-0029-05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情況,在不同階段設置對應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作用,幫助學生快速成長。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認真分析這些閱讀文本深層次的含義。在寫作時,也能夠考慮文章的布局和修辭手法,真正傳遞內心的思想情感,提高個人的寫作水平。
一、 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之下,教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借助多樣化教學模式,來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文學作品的內涵進行分析,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學習不同文本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寫作過程中,則主要檢驗學生的知識應用成果,非常考驗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能力。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提高寫作水平,并在文章創作的過程中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新課程標準教育背景之下,閱讀和寫作二者具備一定關系。一方面,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累積寫作素材,在寫作時才能夠擁有文化基礎,達到“有話可說”和“有話好說”的狀態,在文章結構的排布、寫作技巧的應用等過程中,才能更加成熟和精妙;另一方面,閱讀和寫作都以語文學科教材為輔助,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相關素材來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中的教育目標。
二、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
(一)可以幫助學生累積寫作素材,提升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開展一體化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累積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傳統的語文學科教育工作更加重視閱讀教學,而寫作教學的模式相對單一化。通過借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則更能培養學生累積寫作素材的意識。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后進行寫作訓練,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學生自身也能夠自發地研究優美文章的寫作手法、文字排布情況,有效拓寬個人的寫作思路。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增強這二者的關聯性,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可以在累積足夠多的寫作素材后提高個人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發展個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通常圍繞某一篇具體的文章,引導學生了解其中的結構,分析句子的關聯。學生固然可以學習一些閱讀技巧和寫作技能,但是總是缺乏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寫作過程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單一的閱讀模式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在新課改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育模式,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將多篇文本組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發散思維。隨著閱讀與寫作教學模式的創新,課程本身也更具吸引力,學生將更容易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更有文章寫作的欲望。在課后,學生也能夠發展個人的閱讀興趣,在學習和積累中提高語文學科知識探究水平。
三、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過程當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在閱讀教學方面,很多教育工作者傾向于利用課本中的文章傳輸閱讀知識,但這些素材內容較為有限。部分教育工作者未能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閱讀累積的素材內容不足,學生的閱讀水平也相對較低。其次,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無法應用所學的閱讀素材豐富文章內容,經常出現“虎頭蛇尾”或者“無話可說”的情況。最后,大部分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教育手段相對單一,并沒有真正構建完整的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閱讀與寫作課堂當中,并沒有把控好這兩個教學板塊的比例,合理調整教學節奏,教育引導水平有限,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寫作訓練的積極性,也沒有將閱讀和寫作進行關聯的意識,很難真正提高個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四、 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仿寫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仿寫訓練是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和進行寫作練習的常見教學手段。同時,仿寫訓練還能夠為閱讀和寫作課堂搭建橋梁。在仿寫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先了解相關文學作品的修辭手法、寫作特色和文本內涵,然后模仿原文的語言風格和創作手法,進行寫作練習。在仿寫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調動個人的思維,開闊眼界,同時也能擁有明確的寫作方向。對基礎水平相對較差、寫作經驗不足的小學生而言,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寫作能力以及找到寫作突破口的訓練模式。對基礎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以段落為仿寫對象,慢慢提高寫作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能夠循序漸進提升個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而對綜合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而言,模仿文本結構進行寫作,則更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應用能力。合理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還能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當中不斷改善寫作能力和閱讀水平。在仿寫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一步步引導學生提升仿寫能力,尤其是對某些學習基礎較差、寫作水平不足的學生,更需注重多重引導。仿寫訓練的前提是學生對原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按照原文的構思形式、創作手法、修辭方式進行寫作。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細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充分閱讀和理解的前提之下進行仿寫訓練,提高寫作水平。借助仿寫訓練可以讓閱讀和寫作課程的關聯更加密切,學生也能夠擁有累積閱讀素材和將閱讀素材轉化成寫作能力的意識。比如,在《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展開仿寫訓練。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閱讀文本,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概括出文章中“我”的人物形象。為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閱讀素材轉化的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為基礎進行仿寫訓練。學生可以模仿這篇文章的文本結構進行寫作,也可選擇文章中某一個趣味性的段落展開仿寫訓練。
(二)巧妙運用角色扮演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教師需借助趣味的教育引導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擁有豐富的學習體驗,更愿意主動去學習知識。教師可以借助諸如角色扮演的趣味性教育引導形式,來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角色扮演的過程,也是學生融入具體閱讀文本中去體會人物心境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揣測角色的心路歷程,并對相關閱讀文本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感悟和理解。這種思考的過程也是對文本內涵進行深挖的過程,這比起刻板式的研究閱讀文本更具趣味性。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讓學生在語言表達過后,將這些內容以寫作的方式加以轉化,使學生真正具備寫作的能力。角色扮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探究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具代入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這篇閱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閱讀文本內容,然后進行角色扮演,展現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童話的魅力。教師還可讓學生對閱讀素材進行適當的創編,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從而豐富故事情節。學生在以角色為契機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個人的文字應用能力。后續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角色扮演的心得和故事內容撰寫進自己的文章中,并對童話故事進行進一步的延伸,譬如可以更改童話情節,改編童話角色,使學生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將語言表達所獲得的素材融入寫作,真正提高個人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除了角色扮演法之外,教師也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以朗讀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代入感,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外,某些十分具備爭議性的課題內容還能以辯論等多樣化的形式展開閱讀探究過程。學生在參與相關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有效的引導,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調整教學節奏,使學生能夠充分享受其中,從而提高個人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三)借助續寫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
寫作學習內容擁有極強的綜合性,而小學生所掌握的語言文字內容有限,寫作時的思考深度不足,經常會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此時,教育工作者需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創作文本時能夠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精準描述個人的想法,表達個人的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續寫教學形式,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后發揮想象力,對故事情節進行延伸,以此來獲得更大的創作空間,為文章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提升寫作內容的豐富性,真正享受寫作所帶來的快樂。在展開續寫訓練的過程中,續寫訓練材料的選擇非常關鍵,教師一定要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更適合學生進行想象拓展的閱讀材料,從而發展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比如,在小學語文《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文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借助教學一體化模式,將閱讀和寫作板塊連接,讓學生以續寫文章的方式去想象文本的后續。教師可以先不向學生透露文章的細節,設計短篇寫作任務來幫助學生發揮想象能力。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青樹下的小學景色十分優美,學生們在學習之余能夠游戲和玩樂,如果你們是他們中的一員,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寫作的方式,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發揮個人的想象力,進行50字左右的短篇創作。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深受文章中故事情節的感染,再對最初的寫作內容進行完善,讓學生通過續寫來獲得明確的寫作方向。這種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具反思意識,直觀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寬學生的寫作空間。學生在文章創作的過程中也能“有話可說”,可以受到更多的啟發。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也可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利用圖片、視頻、動畫等多樣化資源,讓學生想象“大青樹下的小學”長什么樣子,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具想象能力。這篇文章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緊密,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加以呈現,從而提升課程的吸引力,使學生在進行續寫訓練時能更具積極性。
(四)借助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累積素材
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累積閱讀素材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如果學生只在課堂上學習閱讀知識,很難真正提高個人的閱讀水平。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豐富的閱讀素材,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在教學中,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閱讀文本,而應幫助學生拓寬閱讀空間,提高輸入量,利用更多的優質素材來幫助學生發展個人的語文學科知識探究水平,讓學生也能夠了解優秀創作者的文體風格、寫作手法,在自己進行寫作時,也能加以應用,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比如,在《魯濱遜漂流記》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冒險類的文本本身極具閱讀和探究興趣,教師可以就該課程的知識加以延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興趣愛好等推薦閱讀書目,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在該過程中累積學習素材。諸如《湯姆·索亞歷險記》《海底兩萬里》《金銀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神秘島》《雪國探險家》《探險小農民》《廢土漂流記》等。之后,為了能夠借助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把自己閱讀過的最感興趣的一篇文本作為對象,撰寫閱讀心得,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也讓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將自己閱讀所得的素材應用至寫作中。教師還可讓學生嘗試自己創作一篇歷險題材的文章,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也可以在寫作訓練中發展個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每一位學生理解知識的速度、個人的喜好等方面會存在不同。所以,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文本時,一定要從豐富的閱讀素材當中篩選出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深度探究。同時,教師也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相應的閱讀素材,從而使學生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不斷累積寫作材料。
(五)借助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教學法是展開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集體性的任務,讓學生分組討論。同時,學生也可和同學一起去研究閱讀文本,進行寫作練習,使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在分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先了解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科學劃分小組,讓小組內的成員間可以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綜合能力,讓不同組別間的綜合實力相當,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更具干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通常,每個小組內的人數最好不要超過六人,人數過多容易使課堂失去秩序。教師也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小組合作氛圍,讓學生相互幫助,分享心得,從而在閱讀過程當中更快地掌握閱讀文本的要義,在寫作時也提升積極性。在上述的續寫、仿寫等訓練過程中,教師也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小組課題,或者在寫作之后,與小組內的成員分享學習成果。成員間還可相互評價,使學生能夠更具學習的興趣和反思意識。比如,在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這篇文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設閱讀與寫作一體化課堂,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知識?!杜郎交⒌哪_》這篇文章中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是葉圣陶先生在長期觀察的前提下對爬山虎的外形特點、攀爬過程進行的描寫。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文章的語言風格,對一些細節內容進行探討。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時,不能只是以抽象的方式講解理論知識,可以讓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生字生詞,如虎、隙、巴住、逐漸等,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重要字詞的含義以及對文章生動表達的影響。教師也可提出一些具備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如詢問學生:在閱讀了文本之后,分析一下“爬山虎的腳”主要是指什么?爬山虎為什么會有“腳”?有哪些和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文章中從哪些方面介紹了爬山虎?這些小組合作探究的題目能幫助學生把握閱讀學習的方向,也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與寫作一體化課堂氛圍。后續,教師也可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章當中最形象生動的段落或者語句,探究如何描寫其他的植物,從而借助該篇文章中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和描寫形式,來提升寫作水平。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教師也可讓每個小組派小組代表分享學習成果,以此讓班級學生能夠相互交流,提高學習水平。在小組合作探究后,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就小組內成員的閱讀和寫作情況進行分析。在相互評價、自我評價等過程中,學生也能夠了解自身的不足,獲得明確的改進方向,從而不斷進步。
五、 結論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本身就是語文學科中的重要教育板塊,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吸收知識,累積素材,了解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具體的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手段,打造多樣化的課堂,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水平,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意識和習慣。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應用的過程當中,可以借助仿寫訓練、角色扮演法、想象激發、課外閱讀累積、小組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陸興紅.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2(25):28-30.
[2]劉春園.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2(26):169-171.
[3]黃佳妮.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智力,2022(2):103-105.
[4]耿嘉琦.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46):123.
[5]朱安琪.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銜接探究[J].快樂閱讀,2021(12):60-61.
[6]汪春蕾.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探討[J].求知導刊,2020(22):79-80.
[7]羅玉秀.淺談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8(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