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新喜(1982~),女,漢族,湖南漣源人,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賢義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持續加快以及新課標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應站在整體發展的戰略視野,適時改進并有效優化教學環境,有效保證微寫作作用以及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和全面施展。學生自身寫作能力的培養與強化,一方面是學生知識儲備以及知識基礎的重要表現形式,另一方面也與學生思想情感基礎以及思維能力的完整性等具有一定聯系。基于此,文章就微寫作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存在的不足進行簡要闡述,并針對微寫作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路徑展開深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寫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運用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7-0039-04
寫作課程作為語文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文字應用的熟練度以及靈活性進行評估和判斷的重要依據。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發展迅速,充分發揮寫作內容的引導作用,能夠讓學生文學素養得到良好培養,并鼓勵學生合理借助文字對自身情感以及想法進行精準表達和闡述,進而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應試教育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束縛下,教師所采用的寫作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形式較單一,造成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極易產生抗拒或者厭倦心理,致使整體教學成效和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微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落實與應用,讓課程內容得到合理優化的同時,趣味性也得到進一步提升,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一、 微寫作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從現階段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狀況而言,教師對微寫作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和有效開展能夠突破傳統作文教學受到的約束和限制。微寫作教學工作已不再是系統化、限制性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而是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寫作狀態以及寫作水平,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綜合實力展開深入分析和全面掌握,并對作文重點以及難點進行深入剖析和精準判斷,然后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期間,積極鼓勵并正確引導學生針對作文薄弱點展開深入分析和全面探討,以實現學生綜合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得到良好培養和進一步提升。由于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產生的問題或困惑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在開展教學設計與規劃工作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匯總和精細劃分,為相關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提供極大便利。微寫作以學生產生的問題和困惑作為依據科學制訂教學目標,確保各教學活動與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從而為落實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微寫作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將自身想法以及觀點與之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可以讓學生自身寫作水平以及寫作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 小學語文微寫作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觀念落后
雖然微寫作在小學語文教科書設有相關訓練內容,但是并未與實際教學工作進行有效銜接,造成微寫作教學工作成效以及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少數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理念以及思想觀念未能得到及時轉變和科學改進,對微寫作教學在現階段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夠、掌握不夠全面。因此,相關教師未能將微寫作教學合理融入具體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寫作能力培養與提升工作開展帶來一定影響和阻礙。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壓力和工作量相對較高,難以將更多的精力和關注力放在微寫作訓練上,造成部分教師將微寫作訓練作為強化閱讀理解成效的輔助工具,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未能得到及時且正確的指導。以上這些問題使微寫作教學模式的作用以及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使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未能得到良好培養和適時強化。
(二)形式手段單一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微寫作活動過程中所借助的形式以及手段較單一,微寫作教學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結合相關調查和研究可知,小學階段的語文微寫作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為仿寫、改寫以及新聞評論等,訓練形式未得到多樣化創新。相關訓練內容與實際生活也并未建立聯系,致使學生創新以及創造能力難以得到良好培養和有效強化。
三、 微寫作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一)主題多樣化、多元化創新
為有效保證并適時提升微寫作訓練成效和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期間,應提高對趣味性引導方面的重視程度,為學生塑造具有一定趣味性且放松的環境氛圍,以此讓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得到良好培養和進一步強化。針對微訓練題目設計創新工作來說,教師既應盡力實現微訓練作文主題類型的形式多樣化拓展與內涵豐富化設計創新,為每位學生提供支撐讓其進行較小范圍篇幅作文主題創作練習。同時,也應努力充分嘗試結合教學日常實際教學內容要求對各種微素材寫作題材形式設計做出適當合理優化調整探索和大膽科學嘗試改進。例如,以提煉課文核心思想精華為命題中心而進行的小說主題寫作,或者嘗試以其中某一小說故事情節為內容基礎并進行適當改編擴充和續編寫作等,以此讓學生在課外實際的活動環節中獲得自身生活寫作生活經驗的不斷增長豐富,讓其自身生活創作生活能力水平以及生活寫作知識水平等得到提升。老師也還可借此機會將這些生活因素與生活之事進行了有機融合,在學生課時間內組織寫作故事進行互動分享,以此將為以后學生日常寫作學習活動將得以持續順利而高效開展并打下一個堅實基礎。在這豐富且多元的微寫作內容主題引導下,學生自主的語言寫作探究熱情以及語言學習運用的內在積極性就能夠迅速得到了極大有效調動,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創造潛力可以得到充分不斷有效開發釋放,可以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的良好全面培養。例如,在我校完成了編部版四年級下冊課文《貓》系列課程的教學組織工作大綱后,教師也可以選取“我的動物朋友”系列作為活動主題組織開展小段篇幅文學創作活動,引導學生選擇自身真正喜歡的或比較感興趣的一些小動物等為故事核心,借助講故事或者觀察記錄生活等多種方法途徑去對其藝術特點充分進行理解闡述,并能夠將他們自身所對其事物的審美情感等進行充分表達。活動課期間,教師還設置好了學生多樣豐富且內涵多元豐富的創作訓練主題,有效地打破低年級學生自身在表達思想方面受到文字的各種束縛和空間限制,幫助學生對自身和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充分靈活的運用。同時,老師也會讓高年級學生個人特色能力得到最全面的展現,合理借助一種自己喜歡的或熟練的繪畫形式,將一些小動物形象以各種文字手段進行生動地刻畫,在自己不斷的繪畫創作摸索與實踐學習實踐中,提高寫作動手能力水平和知識學習技能水平。
(二)合理借助優美語句
伴隨微寫作學習模式以及其他相關的教學及理念方法的普及與實踐推廣,老師完全可以利用教材具體內容作為有效支撐工具,向孩子們提供一些正確學習引導,以閱讀訓練課程為例,教師可適當要求引導學生們針對某部分比較優美規范的文字語句來進行閱讀仿寫,在具體字數方面也不進行限制,此種做法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能幫助引導學生們對某部分最簡單高效的閱讀寫作基本技巧進行全面掌握。以仿寫等活動為傳播途徑和展示媒介,可以讓低年級學生在實踐中更為直接真實生動且能夠深刻全面地感受到各種文字體裁以及專業詞匯表達的特殊魅力和正確使用寫作方式,以此來讓學生的自身語言創作綜合能力水平以及語文學習整體水準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針對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觀潮》課程開展實踐教學時,此系列課程研究內容重點對我國錢塘江大潮事件進行具體闡述介紹與文字描繪,作者對歷史文字表述的熟練靈活生動運用能夠讓每位學員直觀深刻感受到時代潮水奔騰的宏偉壯闊。在實際進行教學具體語文的活動過程期間,老師們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選取部分比較優美的語句形式讓學生來進行仿寫,以此能讓學生的口語文字口頭表達等能力都得到比較良好的培養機會和得以適時強化。比如,以“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共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為例,參考要求讓學生來進行仿寫,以此讓學生能對比喻表達手法進行一個全面掌握了解和熟練運用,以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者口語作文水準。
(三)適時延展閱讀結尾
現階段,語文教材閱讀結尾多以開放性或半開放性的形式為主,此種結尾形式在延展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充分利用此特點進行教學,能夠為實現微寫作課程順利高效開展提供必要支持和極大便利。例如,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憑借對部分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的結尾的適當延展,積極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讓學生以自身觀點和想法作為依據和參考故事情節進行創新,以此讓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得到良好培養,也讓學生文學修養以及核心素養得到不斷提升。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教學活動為例,此篇故事采取具有一定開放性結尾形式進行收尾,且故事內容具有一定趣味性,以此特點為基礎開展微寫作活動,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在開展具體寫作活動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部分問題:“胡蘿卜先生的胡子還具備哪些功效?”“他還可能幫助了哪些人?”等,組織并引導學生展開激烈探討和交流,并完成故事結尾的創作與延展。此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創新性和趣味性,能夠深入了解并精準掌握學生心理與想法,讓寫作教學工作成效和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也讓學生綜合能力得到顯著強化。
(四)正確引導學生想象
各地開展的小學生語文閱讀創作活動比賽中,留白等手法已經應用得較為廣泛,部分名師多會借助這種特殊手法進行文字創作,簡潔又精煉生動的優美文字給人讀后留下了無限美好的創作想象空間。對此,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可合理借助此種形式開展微寫作活動,鼓勵并引導學生圍繞留白內容展開全面想象。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自身寫作能力以及學習水平得到良好培養,從而憑借對文字的合理且靈活運用,對自身感想以及情感進行表達和傳遞,讓課程活動成效以及教育工作水平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草原》教學工作過程中,此系列課程內容就是將蒙漢等兩族人民間的種族情誼進行更加全面生動且更真實地展現,作者對景色環境以及具體事件場景的描述分析與文字闡釋,讓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親身感受到熱愛蒙古族和人民生活的一腔熱情。就以“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含義是民族團結互助”這幾句話來說,教師還可以根據兩句話內容去引導其他學生們進行自由聯想推理與空間想象,例如,“期間,人們會交流或討論哪些事情?”“會做哪些動作和什么手勢呢?”等,讓學生以此展開全面且豐富的想象,憑借對留白空間作用的充分發揮和全面施展完成續寫,進而讓學生自身語言組織以及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微寫作教學工作質量以及教學水平。
(五)開展創作比賽
積極組織學生定期合理開展比賽活動,能夠讓學生創作意識以及學習熱情得到有效調動,讓學生具有一定靈活性和創新性的作品得到全面分享,讓自身作品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得到進一步優化。所以,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環境背景下,教師應以具體工作需求和相關要求作為依據,定期開展“美文征集大賽”,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并對比賽前五名予以適當獎勵。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有你,真好》教學工作過程中,此次教學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洞察力得到良好培養和有效強化,并對人物形態以及言語等寫作技巧以及描寫方法得到全面掌握和熟練運用。教師可積極組織學生以班級內部事物為中心進行仔細觀察,對細微之處進行形象刻畫和描繪。與此同時,在實際教學工作期間,教師也可為學生提供“一表人才”以及“神采飛揚”等詞匯,讓學生進行參考。教師要針對學生創作的微作文作品做出合理批改,對學生在創作方面表現出的問題和不足,予以必要幫助和正確指導,從而讓學生創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六)改進并創新評價模式
微寫作教學形式的全面落實與有效應用,是實現學生寫作能力提升以及文學素養得以良好培養的重要保障和關鍵途徑,但是倘若教師在開展微寫作訓練活動期間未能給予學生相應評價,會致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急劇下降,其自信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在教育改革與創新期間,教師應進一步提高對微寫作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實際工作與活動中給予學生積極且適當的點評。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想將更為巧妙的構思以及更為精煉美妙的語言融入作文中存在一定難度,但是其也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將自身個人特點以及自身想法進行闡述與分享,教師需借助積極的言語進行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學生受教師此種評價的影響,其自信心得到顯著增強,寫作的興趣得到極大激發,從而讓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四、 結論
總而言之,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教師應進一步提高對小學階段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語文學科具有一定多元性、復雜性和趣味性,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期間,教師應以學生具體狀況和學習需求等作為依據,合理選取并科學制訂教學內容,并以所講述的內容為基礎進行適時延展,進一步提升教育知識的豐富度和有效性,從而讓學生對文字運用的靈活性以及熟練度得到有效強化,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提供強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淑黎.微視頻、微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名師在線,2023(14):10-12.
[2]楊劍梅.微寫作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30):60-61.
[3]熊妍.分析微寫作訓練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137-138.
[4]趙成梅,王興先.微寫作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26):149-151.
[5]尤艷麗.微寫作訓練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