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覃珍珍(1982~),女,漢族,廣西崇左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立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征的課程內容,開展大單元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新課標,積極開展大單元教學,精準定位大單元教學目標,明確大單元教學方向;靈活創設大單元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深度探究;整合大單元教學知識點,優化教學活動設計;科學設計學習任務,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抓好單元知識總結,完善學生大單元知識體系,促進核心素養發展;完善大單元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7-0080-04
新課標中把數感、量感、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列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把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之一,為新一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大單元教學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優化大單元教學模式,明確大單元教學主題、教學重難點、學習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與反思等要素,運用微課創設大單元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索大單元知識點,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設計小oTyLJJSU9hO3b206eODz4A==組合作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提高他們數學學習能力,鼓勵他們匯總大單元知識點,完善他們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和大單元教學的雙贏。
一、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優勢
(一)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核心素養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們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等模塊的知識點銜接起來,引導他們利用數學眼光、數學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大單元教學轉變了小學數學傳統教學模式,督促數學教師打破單課時教學模式,讓他們把同一單元內不同課時的知識點銜接起來,設計完整的課時教學活動,有利于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鼓勵他們把不同課時的知識點銜接起來,從而提高他們數學學習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大單元教學打破了課時之間的界限,引導學生把新舊知識點銜接起來,加深他們對大單元知識點的記憶,幫助他們構建結構化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數學知識遷移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小學數學教師要優化大單元教學活動,圍繞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促進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大單元相關知識點,打破他們的思維定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教師要把大單元教學轉化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跳板,一方面要整合課時知識點,把代數、幾何和方程等知識點銜接起來,引導學生梳理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推理意識、運算能力和幾何直觀等核心素養;另一方面,大單元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案例開展教學,拓展大單元教學內容,開展趣味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搭建起數學學習和生活實踐之間的橋梁,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蘊含的計算、幾何等知識,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感、量感、應用意識等核心素養,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開展大單元教學,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精準提煉大單元教學主題,科學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學生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他們整合單元知識點,完善他們的數學知識體系,鼓勵他們嘗試一題多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大單元教學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內外教學銜接方式,把課堂教學、作業設計、課外綜合實踐銜接起來,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消化大單元知識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大單元教學的立足點是單元整體內容,學科核心素養是基本導向,統籌單元教學只是想體現整體性教學原則。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大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提煉單元大概念、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重組單元知識點,按照教學目標安排單元與課時內容,做到層層遞進地講解單元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梳理大單元知識點,完善他們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觀念,把分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單元知識點,引導他們把知識點遷移到數學解題、生活實踐中,從而提高他們數學核心素養。
(二)關聯性原則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中,要落實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理念,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大單元教學活動,根據大單元教學重難點開展教學,教學活動要兼顧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數學學習需求,還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大單元知識點,體現出大單元教學的層次性、關聯性原則,保證教學內容連貫。其次,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要凸顯教學目標、教學主題,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整合各個課時的知識點,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情境性原則
小學生數學思維還處在發育階段,在數學學習中難免出現思維定式,難以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要遵循情境性原則,尊重學生思維特點、數學學習能力差異,靈活創設探究式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讓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和公式趣味化,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從而引導他們遷移數學知識。此外,數學教師要把握好大單元內每個課時之間的關系,創設連貫性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結合生活經驗、數學知識點來解決大單元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大單元教學質量。
(四)遷移性原則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要遵循遷移性原則,把握好大單元每個課時之間的規律和聯系,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整合和遷移,提高他們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第一,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時,要重新調整劃定單元教學課時,把新舊知識銜接起來,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遷移到新課學習中,加深他們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再引導他們把數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鼓勵他們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教師要合理設計大單元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他們開展深度學習,把單元新知識點遷移到隨堂練習題、單元學習任務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五)實踐性原則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離不開實踐活動的支撐,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綜合實踐類活動,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大單元教學主題、教學目標來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趣味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大單元教學,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出大單元教學的實踐性優勢,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課外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研,讓他們探究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他們會學、會用數學知識,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優化策略
(一)提煉大單元教學目標,明確大單元教學方向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要落實新課標,以核心素養為依托,提煉大單元教學目標,根據單元要素來組織和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明確學生學習目標。例如教師在講解《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時,要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大單元核心素養要素,把圓柱與圓錐表面積和體積計算作為大單元教學目標,對本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明確課時之間的聯系,為后續大單元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首先,教師明確大單元教學概念、數學公式、典型例題等模塊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探究和對比圓柱和圓錐概念,再讓他們推導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夯實大單元學習基礎,提高他們幾何直觀、模型意識、運算能力和邏輯推理等數學核心素養。
(二)創設大單元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根據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目標來創設教學情境,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重新組合課時,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大單元知識點。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圓柱與圓錐》單元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鏈,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讓他們自主探究圓柱與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奧秘,提高他們探究式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鏈:如何區分圓柱與圓錐?生活中有哪些圓柱與圓錐?如何計算圓柱與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利用這些開放式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結合生活經驗、單元知識點來尋找答案。有的學生認為圓錐有一個尖尖的角,底面是一個圓,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和一個圓形;圓柱是兩個全等的圓和一個長方形,這樣可以區分圓柱與圓錐。有的學生認為圣誕帽、停車場錐形桶是圓錐,易拉罐是圓柱體,圓錐的表面積=底面積+側面積,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同時,教師還要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圓柱與圓錐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他們體驗數學的魅力,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喜愛。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易拉罐的凈含量和體積是否存在聯系,引導他們自主計算易拉罐體積,探究體積和液體凈含量之間的關系,提高他們邏輯推理能力。
(三)整合單元知識點,優化大單元教學活動
第一,小學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讓核心素養貫穿大單元教學,把課堂主導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加深他們對大單元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圓柱與圓錐》大單元教學設計中,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靈活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既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間,又要適時加以引導,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把圓柱與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作為課堂活動重點,引導學生對二者進行對比,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他們深度學習的能力。第二,教師要把教學內容和課時有效融合,明確課時教學主題和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學會適當“留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課時之間、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例如《圓柱與圓錐》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圓柱與圓錐體積關系探究實驗,鼓勵學生自由結組,讓他們制作圓柱與圓錐模型,讓他們利用模型推理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是否存在關系,創新大單元教學活動方式,有效提高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質量。
(四)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根據大單元教學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合理劃分學習小組,讓優等生擔任組長,讓他們帶領其他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時,可以設計如下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是否存在聯系?讓他們探索驗證方法,加深他們對大單元教學主題的理解。各個小組可以利用廢舊紙板自制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任意尺寸的圓柱與圓錐,畫出對應的展開圖,逐步論證圓柱與圓錐表面積和體積公式。小組要做好組內分工,讓學困生制作圓柱與圓錐模型,畫展開圖,組內討論表面積和體積公式,重點討論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有的小組采用運沙子的方式驗證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發現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五)開展大單元教學總結,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數學教師要做好大單元教學總結,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大單元教學知識點,讓他們打破課時界限,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完善他們的單元知識體系。首先,教師可以重新組合課時,把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課時銜接起來,穿插講解表面積和體積公式,讓學生區分圓柱與圓錐表面積和體積公式,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課時知識點、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幫助他們完善大單元知識體系。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導圖,讓他們整合知識點、總結典型例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提高他們的大單元學習效率。例如,學生可以收集本單元易錯題、典型例題,把自己的錯題融入思維導圖中,對大單元知識點進行深度闡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促進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要重視大單元教學總結,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反思本單元學習成果,完善他們的數學知識體系。
(六)完善大單元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要根據大單元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明確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德育教育等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圓柱與圓錐概念、表面積和體積公式、知識應用能力、道德素養等進行評價,把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大單元學習效率,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大單元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還要實施多元化評價,積極開展線上測試,利用大數據匯總學生大單元線上測試成績,精準分析學生成績、出錯比較多的題目,針對線上測試數據開展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他們對自己的大單元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小組成員和其他小組進行評價,讓他們參與到大單元教學評價中,根據學生評價與反饋調整大單元教學內容和方法,全面提高大單元教學評價質量,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和大單元教學的雙贏。
四、 結論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優化大單元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精準提煉大單元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領他們深度學習,重新組合單元課時,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促進學生互動與交流,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式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積極開展大單元知識總結,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大單元知識點,完善他們的大單元知識體系,促進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優化大單元教學體系,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全面提高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愛華.聚焦核心素養實現深度學習——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33):25-27.
[2]陳連年.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及實踐研究[J].數學之友,2023,37(21):17-19.
[3]陳莎.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3(20):77-80.
[4]高一入.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0):96-98.
[5]鞏娜娜.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措施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3(8):93-95.
[6]柳井國.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J].小學生,2023(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