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已經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如何設計與實施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已經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核心內容
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旨在引導學生結合不同學科學習語文知識,即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從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出發,開展一系列閱讀、梳理、探究和交流活動,從而有效整合課堂上的知識資源與課堂外的教育資源,拓寬學習的邊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一)結合生活主題,挖掘跨學科學習素材
跨學科主題學習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豐富多樣的學習主題,并將這些主題與多學科知識相結合,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無論是學生在數學、科學、藝術等學科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還是師生共同關心的身心健康等日常生活議題,或是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社會熱點話題,都可以為學生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提供寶貴的素材。
(二)融合多元文化,優化跨學科學習體驗
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參與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能夠優化跨學科學習體驗,提升綜合素養。為此,很多學校設立了如書法社、文學社和戲劇社等文學藝術社團,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藝與發揮創造力的平臺,通過舉辦書法競賽、文學創作分享會等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領略多元文化的魅力。學生能通過參與社區文化活動,深入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同時,通過參與策劃方案、設計海報等環節鍛煉文字表達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體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意義。
(三)聚焦時事熱點,多渠道獲取資料
跨學科主題學習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點問題,并通過深入研討這些問題,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這些問題涉及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多個層面,涵蓋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領域。在探索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并靈活運用觀察、調查、實驗和分析等探究性學習方法,通過閱讀書籍、瀏覽網站、觀看視頻等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并運用這些資料進行深入研討。學生還可以嘗試運用多種方式,如制作PPT、撰寫研究報告、拍攝紀錄片等,向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還能促進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實現三學段目標,提高跨學科學習能力
跨學科主題學習在不同學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在第一學段,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提出疑問,并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和日常生活體驗進行交流與探討,以初步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在第二學段,學生應自主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材料,之后通過討論的形式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在第三學段,學生應能策劃簡單的活動,撰寫活動計劃和總結,并對活動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和分析。無論是面對社會議題還是影視故事和人物,學生都能運用調查訪問、討論演講等多種方式開展專題探究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掌握跨學科知識的整合技巧以及相關材料的梳理方法,通過團隊協作,共同解決問題,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還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提示
(一)科學設計主題,確保學習任務的連續性與層次性
為了充分體現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優越性,教師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與內容要求,積極深化與相關學科教師的協同合作,打造一個緊密協作的教學共同體。教師應依據各學段的具體標準,制定并篩選并學習主題。這些主題可以從新課標教材中直接選取,也可以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靈活調整,以保障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設計學習內容時,教師不僅要全面考慮各學段之間的差異,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興趣特點的語文學習任務,還要科學規劃課堂的教學容量,確保學習內容科學合理,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指定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基于特定學習主題,設計一系列相互關聯且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以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在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學習任務和學習進度。上述舉措有助于增強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效果,提高教師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質量。
(二)整合學習資源,實現不同學科的有機融合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針對學習主題,精確把握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這些聯系可能體現在學習內容、思維模式或關鍵技能等多個方面。以“社區環境保護調查報告”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學科的知識,深入探究造成社區環境污染的因素;鼓勵學生運用數學學科的調查方法,對社區環境污染的核心數據進行收集、記錄與統計分析,并據此制作圖表,以直觀展示數據結果;啟發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記錄社區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并通過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污染情況,詳細闡述其對社區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等。通過這種跨學科整合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實現了不同學科內容的有機融合,還鍛煉了學生的描述能力、歸納推理能力。此外,教師可以結合特定學習主題,將識字寫字、閱讀鑒賞等語文實踐活動融入跨學科主題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同時,教師應注重學習資源的拓展,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和文化場館等各類資源豐富學習內容,促進自我成長。
(三)收集各方評價,聚焦學生問題意識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導向,在積極肯定學生創造力的同時,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此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原則,即相關學科教師和家長均應積極參與評價。具體的評價應聚焦于學生在查閱相關資料、開展問題探究、提煉學習成果等關鍵環節的表現,特別需要評估學生是否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各類探究方法的能力,是否具有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同時,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的真實表現,如方案、海報設計、調研報告等能直觀展示學生學業成果的作品都可以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這種全面的評價,教師不僅能更加精準地評估學生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成效,還能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有效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材銜接
(一)依托閱讀教學,探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切入點
在進行單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跨學科學習視角,進一步拓寬文本解讀的視野與深度。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除了從語文學科的角度進行閱讀理解和深入分析,還可以結合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爬山虎與蟋蟀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此外,教師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可以融入相關的跨學科素材,加深學生對人物塑造、情節發展及主題內涵的理解。以《夏洛的網》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組織學生參與繪畫創作、科學實驗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體驗書中的世界,深入理解書中蘊含的友誼真諦與生命意義。
教師依托閱讀教學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僅能讓學生更全面地把握文本內容,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其他學科知識的興趣,進而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融合生活實踐,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時,教師應全面考量語文教材的知識體系,緊密結合生活話題,確保學生在貼近真實生活的情境中展開學習,從而有效鍛煉其實踐能力,進一步提升其綜合素養。
以“爭當年夜飯小當家——‘探菜單里的秘密,感餐桌上的文化’”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借助“爭當年夜飯小當家”這一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任務,創設一個真實的年夜飯籌備場景作為主題學習的背景,并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科學、數學、道德與法治、美術、信息技術、歷史等多學科的知識和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查找菜譜和食材信息,用科學學科知識了解食材的營養成分及烹飪原理,用數學學科知識計算食材用量和費用,以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年夜飯中所蘊含的家庭倫理和社交禮儀,從美術學科的角度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布置和裝飾餐桌,用歷史學科知識讓學生了解年夜飯的起源與發展歷程。通過完成這一系列跨學科的學習任務,學生不僅能在實踐中提高識字、閱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基本技能,還能在掌握跨學科技能的同時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創新跨學科主題學習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時,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同時要敢于突破,結合學校獨特的文化氛圍和鮮明特色,積極策劃并開展具有校本課程特色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以“繩彩飛揚,翰墨飄香——‘跳起來’”這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多個習作學習點與學校組織的跳大繩比賽相結合,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盛宴。在“多彩的活動”單元習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觀察與記錄方法,全方位捕捉學校一年一度的跳大繩比賽的精彩瞬間,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比賽的熱烈氛圍。在“學寫倡議書”單元習作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跳大繩比賽背后的文化內涵,指導學生以比賽為主題撰寫倡議書,引發全校師生對跳大繩比賽的關注,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在“圍繞中心意思寫”單元習作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倡議書中的精神與實際比賽相結合,撰寫一篇生動有趣的解說詞。這些獨具校園特色的跨學科主題活動,既鍛煉了學生圍繞中心寫作的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跳大繩比賽的理解。通過開展這一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教師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深化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從而實現語文學科與體育學科的有機融合。
結語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優勢在于啟發教師以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深度融合體育、語文、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體系,實現多學科間的協同聯動和共同發展。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學生能在參加各類活動的過程中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學會如何在新的學習情境中靈活運用各類技能,在保持學習熱情的同時實現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