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語法知識舉足輕重。然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傾向于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導致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掌握不夠扎實,難以靈活將其應用于實際情境中,無法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中英語教師應該進行教學創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策略,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的作用
(一)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知識
英語語法學習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豐富的語法知識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抽象的語法規則具象化于教學實踐中,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語法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語法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只有熟練掌握語法規則,學生才能更好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和表達。通過各種形式的語法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在實際運用中熟悉并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而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三)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語法學習絕非簡單掌握與記憶語法規則,而是集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培養于一體。教師在多樣化的語法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深入剖析并全面理解語法規則,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開展生動有趣的語法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入探索語法的精髓與奧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呈現出相對單一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這容易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語法知識非常單調”的想法,進而降低學習積極性。此外,長期受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部分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學習依賴心理,進而在面對問題時缺乏主動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這種學習狀態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當前語法知識的掌握,還會影響其未來的長遠發展。
(二)缺乏實踐環節
目前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明顯存在實踐環節缺失的問題。部分教師傾向于直接傳授語法知識,過度側重語法知識的講解環節。這導致學生主要依靠聽講和完成練習題來學習語法,缺乏在實踐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的機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難以將抽象的語法規則轉化為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和教育背
景存在差異,其學習特點和需求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然而,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部分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這導致部分學生難以適應教學節奏,難以跟上教學進度,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覺得教學內容過于基礎,沒有足夠的挑戰性,難以滿足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四)評價方式單一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部分教師將筆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語法學習成果的主要標準,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查。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領悟并掌握語法的核心要義與深層內涵。
三、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策略
(一)激活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法規則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語法規則,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構建高效課堂。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
一是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入教學。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語法規則,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二是設計基于觀察和總結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主動尋找并歸納語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包含語法知識的段落,讓學生比較和分析,自主發現語法規則并進行總結。這不僅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組織語法知識交流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和闡述他們所探究的語法現象,促進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
(二)豐富教學活動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注重豐富教學活動形式。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
一是設計語法游戲。游戲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活動形式,能夠增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語法迷宮”游戲,引導學生依據語法規則選擇正確的路徑以尋找寶藏。此類游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法應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二是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角色扮演作為一種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角色與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例如,在教授有關家庭生活的“Like father, like son”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父子角色,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與課程內容,模擬父子討論未來職業選擇的場景,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組織小組討論活動。小組討論是一種鼓勵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教學活動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科學分組,并為每個小組分配特定的語法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討與解答。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問題,協助學生整理思路并激發其深入思考。
(三)增加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語法知識應用機會。在寫作練習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撰寫實踐性的作文,如旅行日記、觀察報告等,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語法知識組織句子。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寫作指導,協助學生合理運用語法知識,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為流暢、準確。在口語練習方面,教師可以組織英文演講比賽和英文辯論賽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其他實踐性活動,如讓學生聆聽廣播或錄制口語材料,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和分析語法結構,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法知識,從而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
(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由于學生在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設計語法教學活動時需全面考量,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法知識掌握程度將其科學分層,并為各層定制相應難度的教學活動。對于語法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拓展與深化任務,以提高其語法知識的應用水平;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鞏固與練習任務,以打牢其英語學習基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對于熱愛音樂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融入歌曲與音樂元素的語法練習;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閱讀材料設計相關語法練習。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輔導。如對于那些在英語語法學習方面有特定學習需求或表現出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制定個性化的輔導策略,協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語法知識。
(五)構建語法框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語法結構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構建系統的語法框架并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語法結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圖表或圖示工具展示語法結構的整體脈絡,幫助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語法規律。二是設計一系列基于實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具體實例,梳理和歸納語法結構,進而掌握語法結構的精髓,形成系統的語法知識體系。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選取包含相關語法知識點的簡短文章或句子作為教學素材,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或句子,探尋其中的語法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和總結句子中的語法知識,進而幫助學生掌握語法規則。例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句子中的主謂賓結構,進而引導學生探索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最終引導學生總結主謂一致的語法規則。
這種整體把握語法結構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形成對語法規律的全面認識,避免停留在對單個語法規則的機械記憶和應用層面。同時,這些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成效。因此,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圖表或圖示展示語法結構的整體框架,設計基于實例的教學活動,并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法結構,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六)優化評價方式,增強教學效果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教學評價方式的優化,以確保對學生語法學習過程和成果作出全面而深入的評價。過程性評價的核心是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細致的觀察與評估,及時發現問題、提供指導并調整教學方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討論、小組活動和批改作業時,觀察并記錄學生在語法知識掌握及運用方面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而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終結性評價側重于對學生在一定時期內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綜合性評估。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考試和檢查作業完成情況等方式,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語法學習成效,并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教師可以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全面了解學生的語法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并增強教學效果。
結語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助力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西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