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江蘇既是經濟大省也是制造強省,承擔著為建設美麗中國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艱巨任務,必須錨定美麗江蘇建設目標,將細化實化改革舉措作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全力以赴抓落實,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勢在必行
江蘇以占全國1%的陸域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10%以上的經濟總量,但作為工業大省,面臨著能源消耗總量難以明顯下降和污染減排的壓力。
以江蘇化工行業而言,近年來一直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主陣地,但不少化工產品平均能耗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安全發展方面還存在一定隱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這為江蘇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指明了方向。
大力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是江蘇以“先立后破”的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主攻方向。生態主導型企業是發展綠色生產力的主力軍,是建立在與外部環境的物質循環、能量轉換和信息流動基礎上的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綠色企業。構建生態主導型企業是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的需要,是企業主動順應國際國內對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未來綠色化、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的先進制造業,不僅能從源頭上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改變制造業“資源消耗大戶”“污染大戶”的面貌,而且會引發制造業及其相關產業鏈的重大變革。
在大力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運用、加大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力度、運用數字技術賦能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綠色消費方式等方面,江蘇還有大量改革創新任務,需要下大力氣做好做實做細。因此,以構建生態主導型企業為目標,聚焦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任務,推進綠色化、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的先進制造業發展,就必須細化實化改革舉措。
以改革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根本上是如何通過改革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問題。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自發行為,而是一個需要引導、激勵和推動的過程,必須在細化實化改革舉措中進行。只有通過加大改革力度和細化實化各項改革舉措,才能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觀念更新和思想解放,牢固確立綠色發展理念,有效破除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供強大動力。近期頒布的《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打造美麗江蘇建設示范樣板等,都有具體的保障措施和明確要求。在推進美麗江蘇建設進程中堅持將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結合起來,就能如期完成這些任務。
深化改革和細化實化改革舉措是一個系統工程。江蘇率先開展綠色發展評估、完善風險防范體系,扎實推進生態空間保護、經濟綠色轉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制度創新等,就是以細化實化改革舉措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具體行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首要任務就是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就是綠色生產力。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實現綠色增長的新的增長引擎,就能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將經濟增長建立在犧牲生態環境基礎上的所謂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協調起來。
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細化實化改革舉措
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事關高質量發展和美麗江蘇建設成效的重大任務,也是江蘇提升綜合競爭力和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深入破除阻礙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思想認識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除推進綠色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產業結構性矛盾,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推動江蘇蹄疾步穩地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
加強黨的領導是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根本。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創造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黨的領導對于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起到政治保障和方向指引的重要作用,發揮著領導落實新發展理念、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經濟社會的重要功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積極性、社會廣泛參與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也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形成新型生產關系的重要內容。為此,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好黨領導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將各類生產要素和創新主體有效組合,促使人力、物力、財力向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聚集,以推動綠色生產力發展。
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干勁,以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的方式,找出江蘇在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壓緊壓實綠色發展的政治責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相統一的方式,尊重基層群眾和企業家的首創精神,緊密結合江蘇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際,將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將節能減排、降碳增效落實到產業轉型發展全過程,切實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格局。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的理念,以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實踐,構建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綠色消費方式,加快推動形成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綠色產業體系,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發揮綠色金融的牽引作用,培育出一大批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
(作者系蘇州大學東吳智庫首席專家,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