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文化領域尤其是文藝隊伍結構發生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文藝兩新”(新的文藝組織和新的文藝群體)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文藝生力軍。江蘇作為“文藝兩新”的重要集聚地,必須加強團結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發“文藝兩新”的文藝創造熱情,把這一最大變量轉變為新時代文藝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文藝力量。
在團結引導上下功夫,在黨建引領、專業提升、創作扶持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延伸工作手臂,團結引導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聽黨話、跟黨走。一是高站位加強黨建引領。各級文聯主動與所在地黨組織及登記部門溝通聯絡,指導“文藝兩新”建立功能型黨支部,有條件的地方成立黨支部,實現對“文藝兩新”更大范圍的組織覆蓋。暢通優秀“文藝兩新”人士入黨渠道,增強其歸屬感、責任感。鼓勵各級文聯黨支部與“文藝兩新”黨支部開展黨建結對共建活動,實現基層黨組織工作互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黨建水平。二是系統化加大培訓力度。發揮文聯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分層分類深入開展常態化新文藝群體優秀人才培訓班、研討會,推動思想政治培訓和業務能力提升相互融合,增強“文藝兩新”對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思想認同,全面提升“文藝兩新”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品德修養,以藝德雙修為導向涵養風清氣正的文藝生態。三是全方位加強創作扶持。優化頂層設計,完善藝術創作生產扶持資助體系,在重大活動、采風培訓、展演展示、評獎推介等方面給予“文藝兩新”必要的幫助和支持,打通“文藝兩新”與體制內藝術家交流融合渠道,為“文藝兩新”營造良好文藝創作生態環境,引導他們在文藝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和創作水平。
在聯絡協調上下功夫,在會員發展、職稱評審、宣傳推介上取得新突破
發揮全省文聯組織“聯”的優勢,提升“鏈”的能力,上下聯動、左右聯通,為“文藝兩新”成長發展架橋鋪路,畫好同心圓。一是暢通組織吸納。拓寬“文藝兩新”會員發展渠道,探索創立準會員制、邀請制等會員發展新模式。吸納優秀人才進入各級文聯和協會委員會、理事會、主席團。摸清底數,加強聯絡,推動各級文聯、協會建立本地區、本藝術門類“文藝兩新”人才信息庫、代表人士名錄,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以點帶面,擴大工作覆蓋。二是開展職稱評審。根據人社部、文旅部《關于深化藝術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主動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發揮好文聯作為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主渠道作用。舉辦職稱評審工作培訓班,建立掌握政策、熟悉業務的“文藝兩新”職稱評審工作隊伍。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文藝兩新”對文聯開展職稱評審的知曉度、認可度,保障新文藝群體在職稱評定上享有同等待遇。三是構建宣傳矩陣。發揮文聯所屬各宣傳平臺作用,加快推進“網上文聯”建設,推動新媒體與“文藝兩新”工作有機融合,開設“文藝兩新”專版專欄,促進“文藝兩新”網絡文藝精品和優秀人才展示傳播,打造“文藝兩新”新媒體推介傳播矩陣。
在服務管理上下功夫,在平臺搭建、制度保障、組織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強化服務手段,健全服務機制,用項目帶動服務,全鏈條破解“文藝兩新”發展難題,打通聯絡服務“文藝兩新”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搭建展示平臺。統籌整合美術館、藝術中心、藝術劇場、文藝家之家等陣地資源,為“文藝兩新”提供更多展演展示、研討交流的平臺。策劃開展“文藝兩新”展示月活動,推進創建“一地一品”“一會一品”,構建以省級活動為龍頭、各設區市活動為主體、縣區活動為基礎的“文藝兩新”品牌集群。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堅持以制度設計為主線,建立全省文聯系統“文藝兩新”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對新興文藝形態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研究,根據“文藝兩新”的利益訴求,有針對性地完善人才發展制度機制,實施好差異化服務管理,提升政策支持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三是加強組織建設。目前12個省級文藝家協會均已成立新文藝群體工作委員會,7個設區市文聯成立聯合會、聯盟等“文藝兩新”工作部門。持續鞏固全省文聯“文藝兩新”工作“一盤棋”格局,充分發揮“文藝兩新”聯合會、聯盟、藝委會等職能作用,加快建設江蘇省“文藝兩新”實踐基地,擴展首批6家實踐基地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延長工作觸角。
在自律維權上下功夫,在行風建設、權益保護、文藝惠民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履行自律維權職能,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主動有為地開展文藝維權工作,不斷擴大維權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一是以行風建設營造良好生態。發揮好各級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和各文藝家協會行風建設委員作用,引導“文藝兩新”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策劃組織江蘇省“文藝兩新”領軍人物、骨干人才評選,加大對文藝界尤其是“文藝兩新”先進典型的挖掘、推介和表彰力度,樹立正確價值導向。二是以權益保護促進文藝繁榮。建立健全文藝法律志愿服務機制,將維權服務向“文藝兩新”延伸,加大對新文藝組織群體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打造省文聯知識產權宣傳周品牌活動,各級文聯、協會同步開展知識產權相關活動,提高“文藝兩新”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三是以志愿服務突出惠民利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文藝志愿服務作為團結聯系“文藝兩新”的重要載體和紐帶,組織“文藝兩新”積極參與“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優秀文藝成果共享工程”等惠民活動,帶領“文藝兩新”走進基層一線“送文化”“種文化”,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
(作者系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責任編輯:陳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