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機制及其評價與治療研究進展

2024-08-18 00:00:00李宇涵劉廷竹王娟薛斯亮
中國美容醫學 2024年8期

[摘要]敏感性皮膚(Sensitive skin,SS)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理狀態,在世界各國發生率均很高。敏感性頭皮(Sensitive scalp,SP)同樣廣泛影響人類頭皮健康。本文結合國內外最新研究,對敏感性頭皮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發生機制及評價方法進行了系統闡述,總結發現未來從分子機制等方面針對敏感性頭皮的治療與護理也將成為重要方向。

[關鍵詞]敏感性頭皮;敏感性皮膚;發生機制;評價方法;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322.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24)08-0178-05

Progress in Pathogene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sitive Scalp

LI Yuhan1, LIU Tingzhu1, WANG Juan1, XUE Siliang2

[1.Memoo,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Abstract: Sensitive skin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state of skin with a high incidence in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Sensitive scalps also affect the health of human scalp widely.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sensitive scalp. In the futur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sensitive scalp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 will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Key words: sensitive scalp; sensitive skin; occurrence mechanism; evaluation methodology; treatment and nursing

敏感性皮膚(SS)指的是皮膚的一種生理或病理性高反應狀態,可發生于身體各個部位,誘發因素可能為物理、化學、情緒等因素,臨床表現為皮膚反復出現灼熱、刺痛、瘙癢及緊繃感,伴或不伴紅斑、鱗屑等客觀體征[1]。雖然敏感性皮膚的癥狀多為一過性,且可無客觀體征,但如果反復出現不適癥狀通常會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敏感性皮膚在世界各國的發生率普遍較高,且女性的發病率普遍高于男性[2]。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敏感性皮膚在各地區的發生率有所不同,美國為38%(95%CI 25~51),南美為35%(95%CI 32~37),歐洲為44%(95%CI 39~50),亞洲為31%(95%CI 16~45)[3],在中國的一項調查中,40.8%的人存在皮膚敏感的情況[4]。敏感性皮膚不僅發生于面部皮膚,也發生在頭皮、手部、頸部、軀干及背部等身體部位[5],Misery L等[6]的研究最早證實了敏感性頭皮(SP)的存在,受試的1 011名法國人群中有44.2%自我感知有敏感性頭皮;在中國,孫麗囡[7]的調查中,337名上海女性頭皮敏感的比例略高于皮膚敏感;Li M[8]的調查中,369名受試者中有132名(35.77%)自稱頭皮敏感。

敏感性頭皮因其廣泛的誘發因素、主觀的皮膚感受、復雜的生理機制及個體差異等影響,增加了評價及治療難度;加之其獨特的生理位在誘因、表現、機制、評價和治療中與面部皮膚有一定差異,因此本文將從上述幾個方面闡述敏感性頭皮的最新研究進展。

1 敏感性頭皮誘發因素及臨床表現

敏感性頭皮的誘發因素可分為外源性因素(環境、化學物質、生活方式)和內源性因素(內分泌、基因遺傳、疾病以及生理周期)。對于敏感性頭皮,最常見的外源性因素為環境干燥(60.50%),其次為高溫(58.82%)、日光(52.10%)及潮濕(39.50%)[5]。使用含有刺激成分的化妝品、過度或不恰當的皮膚護理、不良生活習慣、長時間的壓力等同樣是誘發敏感的常見因素。對于內源性因素,不同性別、不同皮膚類型、不同個體會呈現皮膚敏感度的差異:女性發生率普遍比男性高;油性、干性皮膚發生率比中性皮膚高;月經周期及更年期女性皮膚會更加敏感;特應性皮炎(AD)、痤瘡和牛皮癬等皮膚病患者敏感性皮膚發生率要高出2~4倍[2]。根據Li M[8]的調查,敏感性頭皮最常見癥狀為瘙癢(79.83%),其次為緊繃、刺痛、灼燒,疼痛發生率較小;干燥、運動、潮濕和熱可能是引起瘙癢感的顯著危險因素。

2 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機制

頭皮結構共分為三層,由外至內分別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除敏感性皮膚的發生機制外,頭皮由于其獨特的生態位,密集的毛發覆蓋、豐富的汗腺及皮脂腺,導致皮脂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更加顯著[9]。加之頭皮角質層相比于其他部位皮膚更薄,所以頭皮屏障功能更加容易受到損傷。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機制為累及皮膚屏障-微生物群-神經血管-免疫炎癥的復雜過程,在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引起感覺神經傳入信號增加,導致皮膚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增強,引發皮膚免疫炎癥反應[10]。

2.1 頭皮屏障功能損傷:頭皮表皮層由外至內分為角質層、顆粒層、棘層以及基底層,通常所說的頭皮屏障主要是指角質層的角質形成細胞、細胞間脂質以及其他結構連接而成的“磚墻結構”,是抵御環境威脅的第一道防線,可以減少水分從皮膚中被動擴散、阻止有害分子進入皮膚[11]。研究表明,敏感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屏障功能受損[12]。角質層細胞神經酰胺數量顯著減少、神經鞘脂增多,經表皮水分丟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增加,屏障功能穩定性下降;同時,受損屏障會增強刺激物的滲透作用,神經末梢無法被充分保護,引發皮膚局部炎癥狀態,出現瘙癢、灼熱、刺痛等癥狀[2,13]。除此之外,使用清潔力過強的洗發產品或頻繁洗頭會因過度TEWL導致頭皮屏障功能紊亂,進而增加接觸刺激物的機會,加重屏障受損[6]。心理焦慮水平會影響皮膚屏障功能,進而加劇敏感癥狀[14]。長期焦慮情緒會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通路激活,應激激素分泌,角質層水合作用減少,水分散失加快;表皮脂質和結構蛋白產生變化,引發頭皮屏障及功能障礙[15]。

2.2 頭皮微生物群失衡: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群也被稱為皮膚的第一道屏障,當微生物群穩定性被破壞,皮膚相關基因表達、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都將改變,從而引發各類問題[16-18]。在一項對中國女性面部皮膚菌群分布與皮膚屏障的相關性研究中,34名受試者皮膚表面微生物16s-rRNA測序結果表明,非敏感性皮膚組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指數顯著高于敏感性皮膚組[19]。Zheng Y[20]的研究發現,敏感性皮膚常駐菌群多樣性降低,其中表皮葡萄球菌的豐度顯著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豐度增加;表皮葡萄球菌比例與皮膚水分含量呈一定的正相關,與皮膚發紅現象呈一定的負相關,提示敏感性皮膚失水增加及皮膚泛紅與有益菌群減少相關。頭皮因其生理結構,馬拉色菌屬為頭皮微生物群中最豐富的真核生物成員。馬拉色菌會分泌脂肪酸酶和磷脂酶,分解頭皮表面脂質產生不飽和游離脂肪酸;當頭皮微生物群失衡,馬拉色菌增多時,游離脂肪酸增多會引發炎癥,進而產生頭皮瘙癢等癥狀[9]。

2.3 頭皮感覺神經功能異常: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感覺神經功能異常是敏感性頭皮發病機制之一[2,21]。Misery L等[22]提出,表皮內神經纖維(主要是肽能c-纖維)密度的降低,可能引起剩余神經末梢高反應性,這也是部分人群皮膚屏障功能完整卻表現為敏感的主要原因[23]。頭皮毛囊及其周圍區域有四種神經纖維支配,包括作為痛覺感受器的自由神經末梢、作為加速度檢測器的披針形神經末梢、作為壓力檢測器的Merkel神經末梢和作為張力檢測器的魯菲尼小體,相關神經功能失調可能導致頭皮感覺障礙。

已經發現的參與敏感癥狀的潛在受體包括內皮素受體A(ETA)和B(ETB)、熱受體(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V1-4),冷受體等。瞬時受體電位離子通道TRP家族是一種非選擇性陽離子通道蛋白,其中的香草酸亞家族成員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在敏感發生機制中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TRPV1被辣椒素、緩激肽、前列腺素等激活后,離子通道打開,鈣離子流入細胞,神經纖維去極化釋放神經肽,激活皮膚中的角質形成細胞、肥大細胞、抗原呈遞細胞和靠近感覺神經末梢的T細胞等,誘導局限性神經源性炎癥的發生,同時引發細胞凋亡,皮膚屏障功能損傷,延緩皮膚修復。研究表明,TRPV1大量存在于毛囊的外根鞘中,目前對于TRPV通道在頭皮感覺障礙中的具體作用還在進一步研究中[21]。

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皮膚上的蠕形螨會分泌蛋白酶消化上皮細胞,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刺激Toll樣受體(TLRs),促炎細胞因子釋放,同時通過局部皮膚刺激激活TRP通道,引發敏感癥狀[24]。其他感覺受體和TRP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在ET-1誘導的熱痛覺過敏期間,ETA蛋白激酶C途徑被激活,TRPV1的敏感度提高;ET-1也會降低TRPV1激活的溫度閾值,致使皮膚的敏感性進一步加強[25]。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的皮膚表現之一為頭皮疼痛,患者描述為輕觸或梳發時頭皮疼痛、瘙癢、灼熱和/或感覺異常。Starace M等[26]的一項調查顯示,58.4%的感染者因出現休止期脫發或頭皮問題前往毛發診所,37.6%的感染者出現瘙癢。感染者普遍存在嗅覺障礙和嗅覺缺失,因此這種毛發痛很可能是神經源性的。另一方面,研究猜測毛發痛可能與神經肽P物質(SP)表達有關,SP在壓力升高和睡眠減少期間都會升高,因此感染者可能在高壓力、焦慮、睡眠減少情況下,SP表達增加,進而導致毛發痛[21]。目前,SP被認為在斑禿及脫發性毛囊炎中頭皮疼痛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1],未來可以探索SP與敏感性頭皮疼痛發病機制間存在的關聯。

2.4 血管反應性增高及免疫和炎癥反應:TRPV1在多種條件下被激活后可進一步促進內皮細胞和肥大細胞分泌內皮素(ET),ET-1可誘導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分泌,并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產生,使血管反應性增高,血管擴張。受損的皮膚屏障增加了外源性刺激物的滲透,導致過敏性反應[27]。TRPV1的活化不僅可以促進局部皮膚SP、血管活性腸肽等的釋放,還可以誘導肥大細胞脫顆粒并隨后釋放組胺,引起皮膚紅斑、水腫等反應[23]。頭皮屏障受損、微生物群失衡、感覺神經高反應性致使表皮感受性細胞易受到刺激,釋放炎癥因子及趨化因子,引起局部炎癥反應;釋放的炎癥因子進一步加重屏障受損,形成上述4個基本機制相互循環促進,導致敏感性頭皮遷延不愈。

3 敏感性頭皮的評價

敏感性皮膚評價方法主要有三種:①主觀評價,即讓被調查者根據自己受到誘發因素刺激時是否易出現灼熱、刺痛、瘙癢及緊繃感等主觀感受進行自我評估,最終得出是否為敏感性皮膚。敏感性皮膚的主觀評估量表主要由Misery L[28]提出,欒梅等[29]依據國人皮膚特點編制。②半主觀評價,如:乳酸刺痛實驗(屏障損傷型)、辣椒素測試(神經高反應型)及DMSO(血管反應性)。③客觀評價,主要應用無創性皮膚生理指標測試,可較好反映敏感性皮膚的嚴重程度或治療效果。常用定量指標如TEWL、角質層含水量、pH值以及毛發鏡等。與皮膚相比,頭部皮膚由于有毛發覆蓋,以辣椒素或者乳酸進行局部刺激很難實現,所以目前主要采用主觀評價方法對其敏感性及嚴重性進行評估,客觀評價可作為輔助方法。

3.1 主觀評價

3.1.1 3S問卷評分法:3S指的是輕微敏感、敏感以及非常敏感三種不同程度的敏感。本評價方法由Misery L等[30]提出,主要考慮了不同癥狀對調查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通過分值進行分級。本方法需要被調查者對表1五種癥狀(頭皮瘙癢、刺痛、緊繃、疼痛或灼熱)分別評分,分數大于等于1分即被認為是敏感性頭皮:1分為輕度敏感,2~3分為敏感,大于3分為非常敏感。

3.1.2 10Q評價法:10Q評價法由馬黎等[8]提出,問卷中列出了10道問題,請被調查者針對10種誘發因素,包括陽光、熱、干燥、風、濕度、運動、應激、酒精、熱飲和辛辣食物,評價其頭皮是否會出現瘙癢、刺痛、緊繃、疼痛和灼燒等癥狀。每道問題中出現一種癥狀即為1分,總分最高為50分。本方法不僅可以為敏感程度分級,還可以統計敏感與不同癥狀間的關系。

3.1.3 四級自我評估法:在給被調查者講解敏感性頭皮的定義后,從頭皮瘙癢、刺痛、緊繃、疼痛和灼熱等方面,使用四級自我評估法進行評價,最終得出頭皮不敏感、輕度敏感、敏感或非常敏感的結果。

3.1.4 通用化標尺法:使用通用化標尺,0是無癥狀,10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嚴重情況,然后對于目前頭皮的敏感程度進行打分。0:完全沒感覺;0.5:極其微弱,基本注意不到;1:很微弱;2:輕微;3:中度;4:稍微有點強;5:強烈;6:介于強烈與很強烈之間;7:很強烈;8、9:介于很強烈和極其強烈之間;10:極其強烈[31]。四級自我評估法是目前最為常見的評價敏感性皮膚的方法。3S和10Q問卷由于其包括不同癥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以及不同影響因素對應的癥狀評價,因此在評價敏感性頭皮的真實情況中更優。通用化標尺法臨床應用較少。

3.2 客觀評價:由于敏感性頭皮屏障受損,目前可以通過生理指標、微生物和脂質成分評價頭皮敏感程度,所以頭皮pH、TEWL、水含量可以作為輔助評價的指標。Li M等[32]的實驗表明,敏感性頭皮頂部pH、TEWL明顯高于非敏感性頭皮。除了作為輔助方法,客觀評價的指標還可以作為不同類型敏感性頭皮治療方法的/he2hbmFoMJpr1iWRdrjEg==參考依據。孫素姣等[33]測量了四組不同敏感性皮膚的皮脂含量及TEWL。結果表明,與單純敏感性皮膚組相比,痤瘡組皮脂含量較高,激素依賴性皮炎組TEWL值較高,特應性皮炎和干燥性濕疹組皮脂含量及角質層含水量均較低,TEWL值較高。因此,不同原因導致的敏感性皮膚其屏障功能生理指標數據不完全一致,在治療護理方法的選擇上也會有所區分。

皮膚鏡是近年來常用于毛發及頭皮疾病診斷的一種非創傷性工具,在毛發疾病中常用于頭皮毛囊單位在皮面開口處結構信息的觀察及毛干和真皮乳頭層毛細血管形態的觀察[34]。在敏感頭皮的評價中使用該儀器,一方面能夠輔助確認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是否是由于皮損或其他疾病性損傷造成;另一方面也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表皮、血管等形態,便于后續的護理或治療。

4 敏感性頭皮的治療

因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機制復雜,涉及皮膚屏障、神經血管及免疫炎癥反應,加之評價以主觀評價為主、客觀評價為輔,因此,敏感性頭皮的治療應從不同個體的癥狀及生理指標入手,全面考慮個體情況。

4.1 局部治療:根據不同生理指標,適當使用護理產品以重建皮膚屏障。臨床應用長雙歧桿菌提取物(10%)每天2次,共2個月,皮膚敏感性明顯下降[35]。Nodake Y等[36]將培養后的表皮葡萄球菌添加到基礎配方中讓受試者連續使用1個月,受試者的皮膚保濕性顯著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由此可知微生物群平衡對于治療敏感性皮膚的重要性。此外,一些含有透明質酸、泛醇、甘草提取物、溫泉水的醫用化妝品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敏感癥狀的治療中,未來在敏感性頭皮的治療中也可以研發此類頭皮護理產品,恢復健康頭皮的生理指標。

根據不同不適癥狀,可使用含甘油、泛醇等乳液緩解頭皮干燥、緊繃感。對于瘙癢感,可使用含有薄荷醇的洗發水來緩解;對于類固醇反應性的頭皮瘙癢也可以局部使用皮質類固醇,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導致皮膚萎縮[37]。

4.2 系統治療:目前,針對頭皮瘙癢很少會涉及系統治療,然而根據頭皮瘙癢的嚴重程度、患者的整體狀態,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系統治療[37]。中度瘙癢可能需要口服治療以獲得更充分的緩解,例如高劑量的抗驚厥藥物,如加巴噴丁、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等。嚴重瘙癢的患者可能需要注射A型肉毒毒素、神經阻滯劑、靜脈注射氯胺酮和苯妥英鈉等來進行治療[21]。研究發現,口服補充益生菌(副干酪乳桿菌)可降低敏感性皮膚患者皮膚的敏感性,并促進皮膚屏障功能的修復[35],同樣可能用于治療敏感性頭皮。

4.3 光電治療:近年來,光電技術逐漸被應用于敏感性皮膚的治療中。光電治療主要分為強脈沖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低能量激光療法(Low-level laser/light therapy,LLLT)、脈沖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光電協同技術(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光動力(Photo dynamic treatment,PDT)等,光電治療不僅能減輕紅斑及炎癥,還可以降低神經血管高反應性,但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應在充分抗炎和修復后進行低能量IPL、LED或ELOS等治療,待皮膚恢復穩態后,結合PDL、PDT以封閉血管、增厚皮膚[38]。目前光電治療應用于敏感性皮膚的場景較多,未來可以逐漸應用于敏感性頭皮的治療中。

4.4 其他:在敏感性頭皮中,洗發水是49%的觸發因素[6],因此應減少外源性刺激,停止使用刺激性的洗護發產品,并避免其他易誘發敏感的高危環境因素,如干燥、高溫、潮濕等。另外,在敏感性皮膚患者的治療中,心理焦慮水平是必須重視的因素[14]。一項對35例敏感皮膚患者和40例非敏感皮膚患者為期3個月以上的研究表明,皮膚敏感患者的醫院焦慮抑郁量表得分明顯高于非皮膚敏感患者。因此對于患有心因性頭皮感覺障礙的患者,使用抗抑郁藥物和抗焦慮藥物治療可能有助于減輕癥狀[21]。

5 小結

敏感性頭皮在中國的發生率約為35.77%,最常見的誘因為干燥環境;其次為高溫、日光及潮濕。敏感性頭皮最常見的不適感為瘙癢,其次為緊繃、燒灼及刺痛。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機制是一個復雜過程,神經的高反應性在敏感性頭皮發病機制中的作用逐漸被揭示,其中TRPV1被多次提及,提示該離子通道在發生機制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敏感性頭皮的評價方法主要分為主觀評價、半主觀評價及客觀評價三種,目前主要采用主觀評價方法對敏感性及嚴重性進行評估。敏感性頭皮的治療目前更加關注患者的癥狀及生理指標,治療思路為緩解瘙癢等不適癥狀及恢復受損皮膚各項生理指標。主要采用局部用藥,較少采用系統治療;光電技術近年來應用于面部皮膚,未來也可以應用于敏感性頭皮的治療中。

治療敏感性頭皮可以圍繞修護表皮結構及功能、維持微生物群平衡、緩解不適癥狀等方向進行。未來可以針對TRPV1及其相關神經、血管及免疫反應的各個靶點上深入研究,例如抑制TRPV1離子通道的異常及過度激活、抑制內皮細胞和肥大細胞免疫因子的過度分泌、消除或抑制通路中異常分泌的免疫因子如INF-α、IL-6、P物質等。此外,防曬及保濕也是敏感性頭皮日常護理的重要環節,應樹立預防和長期護理的意識。

敏感性頭皮的問題往往會被忽視,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頭皮敏感與任何特定頭皮疾病之間可以沒有必然的聯系,然而頭皮敏感的人更容易患脫發等頭皮疾病;頭皮油膩或干燥、脫發的患者也更頻繁和強烈地感受到頭皮敏感癥狀。敏感性頭皮經常和頭皮接觸性皮炎相混淆,對于敏感性頭皮,在頭皮上涂抹任何東西之前即普遍存在過敏史,也存在對大量無關產品的不耐受;而接觸性皮炎經常僅僅是在使用某些頭皮產品后開始出現敏感性,因此,良好的病史記錄對于敏感頭皮的初步診斷非常重要[14]。

6 結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頭皮敏感問題。敏感癥狀發生在頭皮時,由于有毛發覆蓋,所以更加容易被忽略。雖然敏感性頭皮的表現形式多為主觀不適感,通常沒有可見的皮膚病變,但是誘發因素廣泛、遷延不愈的特性對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影響。本文結合了國內外敏感性頭皮與皮膚的最新研究,總結出敏感性頭皮的誘發因素、臨床表現、發生機制、評價方法及治療方向。未來,針對敏感性頭皮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評價方法將更進一步完善,待發生機制及評價方法完善后,敏感性頭皮的針對性治療與護理也將成為醫學及化妝品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何黎,劉瑋.美容皮膚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20-123.

[2]Le H, Azizi N, Maibach H I. Sensitive skin syndrome: An update[J].

Am J Clin Dermatol, 2019,21(1):401-409.

[3]Chen W, Dai R, Li L. The prevalence of self-declared sensitive sk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0,34(8):1779-1788.

[4]Chan M, Sayag M, Chavagnac M, et al. Sensitive skin in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burden[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1,35(7):e436-e439.

[5]錢添,郝飛.敏感性皮膚的流行病學[J].皮膚科學通報, 2020,37(6):559-564.

[6]Misery L, Sibaud V, Ambronati M, et al. Sensitive scalp: does this condition exist?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 Contact Dermatitis, 2008,58(4):234-238.

[7]孫麗囡,王學民,李秀玲,等.上海地區女性自我感知性頭皮與面部皮膚敏感的差異性調查[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7,46(3):157-160.

[8]Li M, Guichard A, Humbert P,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everity and triggering factors of sensitive scalp in Chinese females[J]. J Cosmet Dermatol, 2016,15(3):219-225.

[9]任慧,湯小芹,陳明華.敏感性頭皮與微生態屏障[J].日用化學工業,2020,50(9):638-642.

[10]何黎,鄭捷,馬慧群,等.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31(1):1-4.

[11]董銀卯,孟宏,馬來記,等.皮膚表觀生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2-12.

[12]喻明英,許顯,任璐,等.敏感肌形成機制及抗敏感成分研究進展[J].日用化學品科學,2021,44(6):32-37,52.

[13]劉媛,解宇環,何丹,等.神經酰胺代謝途徑對皮膚屏障功能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7,33(10):619-623.

[14]Godse K, Zawar V. Sensitive scalp[J]. Int J Trichology, 2012,4(2):102.

[15]Manav V, Karaali M G, Erdem O,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i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sensitive skin[J]. Skin Res Technol, 2022,28(4):556-563.

[16]Chen P, He G, Qian J, et al. Potential role of the skin microbiota i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J]. J Cosmet Dermatol, 2021,20(2):400-409.

[17]Lolou V, Panayiotidis M I. Functional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on skin health and disease[J]. Fermentation, 2019,5(2):41.

[18]Dybboe R, Bandier J, Skov L, et al. The role of the skin microbiome in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J]. Br J Dermatol, 2017,177(5):1272-1278.

[19]Bai Y, Wang Y, Zheng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facial skin microbiota and skin barriers in a chinese female population with sensitive skin[J]. Infect Drug Resist, 2021,14:219-226.

[20]Zheng Y, Liang H, Li Z, et al. Skin microbiome in sensitive skin: The decrease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eems to be related to female lactic acid sting test sensitive skin[J]. J Dermatol Sci, 2020,97(3):225-228.

[21]Ju T, Vander Does A, Yosipovitch G. Scalp dysesthesia: a neuropathic phenomenon[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2,36(6):790-796.

[22]Misery L. Neuropsychiatric factors in sensitive skin[J]. Clin Dermatol, 2017,35(3):281-284.

[23]Huet F, Misery L. Sensitive skin is a neuropathic disorder[J]. Exp Dermatol, 2019,28(12):1470-1473.

[24]Yasak Guner R, Tosun M, et al. Demodex infestation as a cause of sensitive skin in a dermatology outpatient clinic[J]. J Cosmet Dermatol, 2022,21(4):1610-1615.

[25]St?nder S, Schneider S W, Weishaupt C, et al. Putative neuronal mechanisms of sensitive skin[J]. Exp Dermatol, 2009,18(5):417-423.

[26]Starace M, Iorizzo M, Sechi A, et al. Trichodynia and telogen effluvium in COVID-19 patients: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opinion survey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JAAD Int, 2021,5:11-18.

[27]廖勇,敖俊紅,楊蓉婭.敏感性皮膚研究進展[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7,10(4):227-230.

[28]Misery L, Jean-Decoster C, Mery S, et al. A new ten-item questionnaire for assessing sensitive skin: the sensitive scale-10[J]. Acta Derm Venereologica, 2014,94(6):635-639.

[29]欒梅,戴茹,范林明,等.敏感性皮膚問卷的編制及其與鮑曼敏感性皮膚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比較[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8,32(1):80-83.

[30]Misery L, Rahhali N, Ambonati M, et al. Evaluation of sensitive scalp severity and symptomatology by using a new score[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1,25(11):1295-1298.

[31]孫麗囡.敏感性皮膚的評估及TRPV1的基因多態性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6.

[32]Li M, Alexandre G, Ying C, et al. Sensitive scalp i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sebum and perturbed microbiome[J]. J Cosmet Dermatol, 2019,18(3):922-928.

[33]孫素姣,涂穎,陳紹華,等.不同原因導致敏感性皮膚的皮膚生理功能測試及臨床意義[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0,39(11):695-697.

[34]葉艷婷,章星琪.皮膚鏡在毛發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6,33(4):432-437.

[35]叢林,廖勇,楊蓉婭.敏感性皮膚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1):140-144.

[36]Nodake Y, Matsumoto S, Miura R, et al. Pilot study on novel skin care method by augmentation wit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 autologous skin microbe-A 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 Dermatol Sci, 2020,97(3):225-228.

[37]Rattanakaemakorn P, Suchonwanit P. Scalp pruritus: review of 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Biomed Res Int, 2019,2019:1268430.

[38]戴杏,梁虹.光電治療在敏感性皮膚中的應用[J].皮膚科學通報,2020,37(6):597-600.

[收稿日期]2022-12-12

本文引用格式:李宇涵,劉廷竹,王娟,等.敏感性頭皮的發生機制及其評價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24,33(8):178-1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片| 色香蕉网站|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毛片免费在线|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亚洲视频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a级毛片免费网站|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小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偷拍久久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啪啪|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在线欧美a|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99草精品视频|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综合色88|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午夜18|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2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www.91中文字幕| 91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18在线| 色综合天天操|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激情综合激情| 91九色国产在线|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va| 国产成人一级|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韩在线1|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在线看国产精品| 丁香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