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行動指南,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廣闊的時代背景、堅實的實踐基礎、深厚的理論淵源和鮮明的開放特征。
習近平經濟思想關于國家級新區發展系列論述的主要觀點集中體現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經濟功能區建設、國家級新區發展特別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區域發展論、對外開放論、經濟特區發展論等重要理論也是關于國家級新區發展系列論述的重要理論淵源;習近平總書記在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中積累的關于新區新城建設的工作方法、典型經驗和實踐觀點,為國家級新區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關于國家級新區發展系列論述的組成部分。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級新區發展的系列論述
(一)國家級新區是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經濟功能區建設,將包括國家級新區在內的經濟功能區作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來推進。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為推動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牽頭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發出“提升本島、跨島發展”動員令,使廈門城市發展空間從131平方公里拓展到1573平方公里,拉開了廈門新城新區建設的格局。他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經過深入調研,就福州的發展方向提出了“閩江口開發”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基本思路,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后來成為福州“3820”工程規劃的重點地區。2015年8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福州新區,新區初期規劃范圍包括馬尾區、倉山區、長樂市、福清市部分區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閩江口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至2021年,福州新區GDP、固定資產投資和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達9.5%、16.3%、9.4%,閩江口區域人口增長至173.4萬,經濟總量超過2700億元,成為福建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2015年5月,習近平第14次踏上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視察,為新區發展加油鼓勁。黨中央、國務院均對獲批的國家級新區明確了國家層面的戰略目標和協調發展的歷史使命。陜西西咸新區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四川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遼寧金普新區被賦予東北地區率先實現全面振興和現代化的使命,湖南湘江新區以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為主題。19個國家級新區在全國四大板塊合理布局,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區域發展平衡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各個國家級新區也正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示范帶動和支撐引領作用。
(二)國家級新區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經濟功能區是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的偉大創舉,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等經濟功能區伴隨著改革開放而生、而興、而成長。黨的二十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等改革開放平臺建設向縱深推進,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鼓勵國家級新區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大膽試大膽闖。在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明確指出,“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他深情地激勵浦東,指出在改革的征途上,隨著探索的深入,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更為復雜,這就要求以開闊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去應對。對于那些既合法合規,又能提升民眾福祉的措施,應該積極熱情地支持和推動。在浦東開放開發30周年的慶典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向浦東新區提出殷切的希望:“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要求國家級新區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浦東要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支持浦東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跨境貿易結算和海外融資服務,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幫助浦東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格局。
(三)國家級新區要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其實除了雄安新區,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19個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均高度重視,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建設國家級新區必須有相當的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國家級新區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承載空間,是大尺度大空間新增建設用地的預留空間,是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少有的潛力空間。國家級新區要規劃先行、從容建設,少留甚至不留遺憾。
二、國家級新區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和跨越性發展
國家級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以經濟建設為主要功能,以相關行政區為基礎,承擔重大發展和改革任務的綜合經濟功能區。2019年7月1日頒布實施的《全國主要經濟功能區分類與代碼》(GB/T37028-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明確了經濟功能區的規范管理概念,指出經濟功能區是相對于行政區的一個區域分類,是依據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與任務分工,通過公共管理被賦予經濟功能的區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級新區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和歷史性進展,陸續批準了13個國家級新區,國家級新區在區域布局上實現從集中于東、西部極少數地區向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四大經濟板塊的全覆蓋,拓展了區域經濟發展新空間。加上黨的十八大之前已經獲批的6個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蛻變與新時代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實現有機契合,新區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各國家級新區積極探索改革試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相關領域形成多個全國第一——包括第一個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第一家股權所有制交易所,第一個大數據交易中心,第一架國產大飛機等等。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亮點,比如浦東的奇跡、雄安的質量、濱海的速度、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等等。
三、習近平經濟思想推動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
改革是新區的初心,創新是新區的稟賦,發展是新區的使命。國家級新區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下,在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歷史性成就,但在解決諸多矛盾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一些新區存在執行規劃不嚴格,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要素短板凸顯,產業重復性堆疊,改革創新探索不夠等問題;一些新區領導層級不清,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效率不高,難以支撐宏大的新區戰略定位。對此,新區要認真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以制度創新為引領,推動優質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應從以下方面改進:
一是以國家級新區為重點,統籌經濟功能區建設。作為綜合經濟功能區,國家級新區地域面積廣闊,規劃范圍一般涵蓋開發區、高新區等園區,有些新區甚至包含綜保區、保稅區、自創區等平臺。以國家級新區為重點,協調推進國家級各類功能平臺的建設。國家級新區集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建設、城鄉統籌、對外開放等功能于一體,集中體現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等方面。對此,可以將國家級新區的規劃功能與其他國家級平臺的功能有機結合,在規劃定位、主體功能、規劃范圍等方面實現耦合,在細分行業內整合。鼓勵新區根據已建立的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園區,有效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從而提升新區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這不僅有利于塑造獨特的產業環境,而且能為新區內的各類企業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區域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健康增長。
二是構建運行高效的新區運營體系。實行與新區戰略使命相適應的管理層級。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了各個國家級新區建設中各省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對于國家級新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要直接由所在省份或直轄市的黨委、政府承擔,通過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和監督,推動新區的建設進程,同時確保各項政策和規劃能精準落地、順利實施。這不僅有助于提升行政執行效率,還能對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從而為新區的發展提供保障。作為省(直轄市)的下級層級或派出機構,新區履行本地區的省級經濟管理權限,探索實現大部制扁平化全覆蓋的高效運行體系。國家級新區的發展離不開項目引領,離不開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更離不開企業市場主體作用的發揮。新區管理機構最基本的職能包括項目管理、企業開辦和商事管理、人才服務等,新區要在完善基本職能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職能職責,積極探索大部門制改革,帶動部門歸并,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對分離”“有效匹配審批和執法”的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王蘭軍.完整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是21世紀政治經濟學、新時代經濟發展學[J].中國金融,2022(18):19-21.
[2]盧漢平.一張藍圖繪就美麗廈門:踐行《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若干工程實踐[J].海峽通訊,2019(06):36-37.
[3]李云新,賈東霖.國家級新區的時空分布、戰略定位與政策特征:基于新區總體方案的政策文本分析[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6(03):22-31.
[4]范巧,閆志偉,王瓊.國家級新區輻射帶動力評價及比較研究:以浦東、濱海、兩江、舟山群島新區為例[J].晉陽學刊,2017(06):136-142+145.
[5]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課題組,趙弘.中國區域經濟40年的發展成就與展望[J].區域經濟評論,2019(06):23-34.
[6]夏萬軍,余功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6(04):111-121.
[7]習近平.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1-13(002).
[8]河北雄安新區設立[N].人民日報,2017-04-02(001).
[9]裴長洪,李程驊.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導意義[J].南京社會科學,2015(02):1-8.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統計局)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