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標準化創新策略。首先對課程思政教育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思政教育標準化創新的策略與方法,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標準化要求,旨在推動《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思政教育的規范化、系統化發展,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課程思政,標準化,創新研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4.038
0 引 言
全球化經濟背景下,項目投資與融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復雜化,這一領域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嚴格,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在《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培養出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備高尚品德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當前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1]。思政教育工作是大學德育的一個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核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還有助于引導他們在復雜的投資環境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道德選擇。
1 《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思政教育現狀分析
在現代教育制度下,高校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它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尤其將思政教育加入專業課教學中,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其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倫理準則[2]。然而,當前《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在思政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評價體系3個層面,如圖1所示。
(1)教學內容
目前,《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主要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如:項目評估、融資策略、風險控制等,而關于思政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缺乏深度和廣度。這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難以對投資與融資活動形成深刻的理解并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
(2)教學方法
傳統上課方式仍以教師為主,與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缺少聯系。傳統的教育模式很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投資與融資活動中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同時,缺乏實踐性的教學環節也使得思政教育難以深入人心。
(3)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體系也是影響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當前,《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而對于思政教育的評價則顯得相對薄弱。這導致學生和教師在課程授課過程中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難以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課程設計者對思政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刻,沒有充分認識到其在專業課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教學資源有限,很難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與專業課相結合。此外,教師的思政教育素養和教學能力也是影響課程思政效果的關鍵因素。
2 《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思政教育標準化創新策略
2.1 教學內容標準化
在《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中,實現教學內容標準化不僅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更是推動課程創新的前提。通過標準化作業,使課程具有系統、統一、完整的特點,為學生創造一個穩固、優質的學習氛圍。同時,需要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尋求教學內容的創新與突破。
教學內容標準化的核心在于明確課程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涵蓋項目投資與融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還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政素養[3]。在標準化過程中,特別注重知識點的梳理與整合,按照項目投資與融資的流程,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不同模塊,確保各模塊之間的邏輯性和內在聯系。
然而,標準化并非一成不變。在堅持標準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學內容的創新點。首先,引進先進的資本和財務觀念,使課程的內容與時俱進,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其次,結合真實案例,特別是涉及道德和倫理問題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道德判斷力。最后,積極將國家的發展戰略、政策導向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價值取向。
為確保教學內容標準化與創新的有效實施,應制定完善的教學大綱和教案。教學大綱明確了課程的基本要求和創新方向,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指導。教案是對每一節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詳盡計劃,保證了教學的目標和效果。
2.2 教學方法標準化
在《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中,教學方法的標準化與創新結合至關重要,既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又可以培養出一批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首先,為使教學方式規范化,需建立一套標準化教學流程,包括課程引入、知識說明、案例分析、互動討論、實際應用等。每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其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同時,鼓勵教師在遵循基本流程的基礎上,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靈活調整和創新。
其次,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注重多元化和靈活性。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還引入了個案研究、分組研討、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這樣既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高校還將積極探討“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教育方式,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在線授課、提交作業、交互式研討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為方便有效的學習模式。
再次,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虛擬仿真等先進教學方法,能使教學內容與方式更加多樣化。
最后,在推動教學方法標準化與創新結合的過程中,需重視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提升其教學素養和能力;同時,通過構建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使廣大教師在課堂上主動運用革新的教育方式。
2.3 教學評價標準化
為實現教學評價標準化,需確立一套明確、系統的評價標準。這些標準不僅要緊密結合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還應全面覆蓋知識理解、技能掌握、思政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等多個維度。
首先,在評估方式的選取上,提倡多元化、綜合化的策略。在考試方式上,除傳統的閉卷考試外,還應采用開放式考試、課程報告、實際操作、專題報告與小組協作等多元化方式。
其次,注重將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注重對學生的參與程度、思維活躍程度、問題求解等方面,這可以幫助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難點進行實時地掌握,并據此對其進行相應地優化。
最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評價結果的即時反饋。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查看自己的評價結果,了解自己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并獲得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與此同時,通過對評估結果的分析,對課堂的學習方式與策略進行改進,達到“教與學”相結合的目的。此外,積極探索教學評價的創新途徑。
3 結 語
《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思政教育標準化創新研究,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多個環節的深入探討,構建了一種標準化的思政教育體系,為培養更多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應繼續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對思政教育進行進一步改革,改進其教學方式與評估機制,從而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應用于《項目投資與融資》的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劉勝英,劉曉琴.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項目投融資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對外經貿,2023(7):60-63.
[2]李大來.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學與信息化,2022(6):165-167.
[3]唐艷蓉.高校思政課程思政教育標準化創新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3(14):181-183.
作者簡介
谷裕,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
(責任編輯:高鵬)
基金項目:本文受2023年山西省高等學校一般性教學改革創新立項項目“《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J20231605)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