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特區小學英語教學中國際視野的重要性探討
1.提升跨語言文化溝通能力。小學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提升學生跨語言文化進行溝通能力。通過在語言學習中,從不同角度去發現世界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價值觀,學生可以有更好的文化包容性,學會在成長過程中去理解和尊重和自己不同的觀點、行為方式,進而減少潛在發生的誤解與沖突。
2.培養全球全局意識、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使命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隨著近現代以來世界加速進入全球化,世界上各類政治文化經濟體、各國之間的聯系和合作日趨頻繁和深入。建立學生的全球意識、深刻認識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的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從而為未來更高一個階段的學習、為將來的生活、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3.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多元化發展。日常英語教學中,通過引入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對不同的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歷史成因進行分析和探討,在習得語言能力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他們的多元化認識和發展。實踐證明,這些教學活動不僅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提高了2022年版新課標中反復強調的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適應環境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培養策略
2022年頒布的新課程標準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級學段,一級為3-4年級,二級為5-6年級,三級為7-9年級。我從事小學英語教育,執教年級跨越課標中設定的一級、二級學段,1-2年級不在課標設定的三級學段內。總結我的教學經驗,我把小學6個年級分成高、中、低三段,針對不同年級段學生身心特點,從英語課程四大核心素養之一的文化意識出發,結合其他三個核心素養采取相應策略,逐步分層在我的英語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1.小學低段。新課標對此年級學生沒有提出建議性的英語學習要求。我結合深圳一、二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研讀新課標,從對3-4年級教學銜接出發,決定以興趣為主,從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出發去結合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進行學習設計。一、創造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課間用“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互相問候,并對比“吃過飯了嗎”等中國式問候,體會中外問候文化間差異;鼓勵學生,多方式去接觸英語,如唱一些簡單的英語歌謠,看英語動畫片,讀簡易的英語讀物等。二、鼓勵學生通過多聽多說,讓學生通過相關語言在不同方式和場合復現來進行積累,實現語言和文化在感知中過渡到識記。如一年級上冊課本,講到第10課《On the farm》時,結合在深圳光明農場的社會實踐進行體驗式學習;講到第11課《In the zoo》,結合本地的西麗野生動物園學習;講到第12課《In the park》,結合深圳的“山海連城”計劃學習。同時,要求學生多模仿錄音,模仿標準規范的專業外籍人士的錄音,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學習基礎,形成良好的英語拼讀習慣,培養英語語感。
2.小學中段。一、要適當加大單詞量,學習用英語對話,用英語表演和玩游戲,如開展一些和外教、外籍小朋友之間的聯誼和文化交流活動。二、在老師帶領和給定相關提示詞情況下,讓學生嘗試用英語介紹自己、家人、朋友和身邊的事物。并嘗試用英語對深圳做一個最簡單的介紹,在此過程中發現深圳的創新,培訓熱愛家園、熱愛祖國情感。三、嘗試講述天氣、兒童節等和該年齡段密切相關的話題,比中講更多英文版的經典故事,比如《烏鴉喝水》和《丑小鴨》等,體會同樣的故事,中外文化在表達上的差異。
3.小學高段。在教學中,我們需要拓展話題,比如習俗、郊游、假日、就醫、環保、安全、防火等。一、通過談論家校、社會和大自然等不同場所,在情節、簡介、講述、視頻等獲取中外文化的粗略知識,體驗到文化的多樣性,觀察、識別、比較出中外文化的諸多差異。二、用英語談論現在和未來,既在情景中學習使用不同時態,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讓表述變得更準確、更恰當,又在學習中看到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樹立少年中國夢!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