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以“和美”校園文化為背景構建了別具一格的和潤德育育人體系,通過建設服務體系、推進文化育人、開發學生成長手冊,踐行“和潤生命、美澤人生”的辦學理念;設置和潤課程體系,舉辦特色節會、利用重大節日、借助家校協同、浸潤童心童真童年,踐行“和慧博遠、勵行尚美”的校訓;凝聚師資力量、促進教師隊伍成長、提供后勤支持、開展幫扶培優,以實現“和衷共濟,成人之美”的作風;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傳承非遺文化,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鍛造“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校風;推動教育教學實現三個轉變,開展課程德育活動,發揮榜樣力量,重塑和愛潤生,藝精德美的教風;教師通過科學培養,推動學生團結協作,開展多維素質評價,以弘揚“和樂共進、求真向美”的學風,涵養學生德行、健全學生人格、凈化學生心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和美”校園文化;和潤德育;實踐路徑
國家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主要包括加強價值觀教育、?培養創新精神、?強化文化自信、?倡導公平公正、?增強體育素養等方面。?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通過和潤德育育人體系的建立,加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強化師生的文化自信。
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以“和美”為核心理念,以“和潤生命,美澤人生”為辦學理念,以“和慧博遠,勵行尚美”為校訓,以“和衷共濟,成人之美”為作風,以“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為校風,以“和愛潤生,藝精德美”為教風,以“和樂共進,求真向美”為學風,初步構建了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和美”校園文化,為和潤德育實踐夯實文化根基。
“和”指和悅、和勉、和愛、和睦、和順、和諧之意。“和”在這里指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按照辦學的規律,在協調運轉中呈現出的最佳狀態。“潤”指浸潤、潤澤,即浸潤生活,潤澤生命。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以“和美”校園文化為背景,構建和潤德育育人體系,尊重學生主體性,以“潤”的方式涵養學生德行、健全學生人格、凈化學生心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以“和美”校園文化建設為背景開展和潤德育實踐活動,以“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為三大育人方向,以“養成好習慣,成就大未來”的行為養成教育為核心,致力于通過文化熏陶、活動涵養、課程浸潤、家校共育的實踐,打造內涵豐富的和潤德育品牌。
一、踐行“和潤生命,美澤人生”的辦學理念
(一)建設服務體系
以德為先,德智相融。育人以立德為先。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為家長、學生、教師、社會搭建了四位一體的志愿者服務體系,組織師生定期走進社區、養老院、福利院、公共場所、青少年訓練基地、鄉村小學等開展志愿服務、支教活動。廣大師生在德智相融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奉獻的價值、付出的意義與愛的奉獻。同時,他們感受到了為他人服務的快樂,體會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悟自然界的神奇與美麗。
(二)推進文化育人
文化是學校和美校園文化的基石,科技是學校立校的脊梁。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建立時時能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的信息化教育教學體系,走內涵與基礎并重的發展道路,涵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蘭州市是黃河唯一一座穿城而過的城市,留下了厚重的黃河文化。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組織精干力量專門開發了“黃河文化校本教材”,并在相關學科的相關課程資源中有機融合黃河文化,豐富與充實了相關學科的教學形式與內容,讓學生在黃河文化與科學文化的融合中感受、追求和體驗大自然之美、社會生活之美和科學之美。
(三)開發學生成長手冊
緊緊圍繞和美校園文化建設了“和美少年”成長手冊。其一,彰顯過程性。它貫穿了學生小學階段校內外的整個成長歷程,及時展現學生的目標達成度。其二,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持續強化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獲得了更多更有效的自我評價權。其三,發揮激勵性。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會為處于各個成長時期的學生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其四,重視層遞性。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不同成長階段的各個目標,從最初的和美單項標兵到和美文明學生,再到更高層次的和美“三好學生”,最后成為和美優秀畢業生,這些成長目標符合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生在“五類三級七目標”和潤課程體系中的理論學習、德育實踐和評價結果都會被如實記錄在自己的“和美少年成長手冊”,成為夯實他們全面發展的寶貴財富。
二、恪守“和慧博遠,勵行尚美”的校訓
(一)設置和潤課程體系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勞動課程、思政課程、學科課程舉辦特色鮮明的實踐活動,逐步探索建構了包容性、開放性和全面性兼具的和潤德育課程體系。自2013年以來,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提出的六大核心素養,經過多年以來的課程再造嘗試與探索,逐步設計了與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高質量發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五類三級七目標”和潤課程體系。“五類”指五個大類別,將全部課程分成了身心素養類、科學素養類、公民素養類、藝術素養類、語言素養類。“三級”指三級課程,分別是體驗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基礎性課程。“七目標”指要實現的七個培養目標:一定文雅氣質,一身生命本能,一生良好習慣,一門興趣愛好,一項健身技能,一手硬筆好字,一種科學思維。
(二)舉辦特色節會浸潤童心
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組織各個部門圍繞和慧博遠、厲行尚美的校訓設計了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等大量實踐活動;為一年級同學策劃開展了吸引力十足的入學儀式,為三四年級學生舉行了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成長儀式,為六年級學生舉辦了隆重的畢業典禮,為少先隊員舉辦入隊儀式等。這些特色節會讓學生體驗健康成長的愉悅、全面發展的成果,在提升綜合素質中創造美好未來,喚起他們追求知識、強身健體、博學多才、厲行尚美的強烈動機。
(三)借助重大節日浸潤童真
借助重大紀念日、節假日等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學生滲透傳統美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引領廣大學生浸潤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中,進而受到深刻的心靈洗禮、強烈的心靈震撼,實現思想的漸進性升華。
(四)借助家校協同浸潤童年
家長與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秉承“合力融匯,互通互融”的理念強化協同教育,推動孩子感知豐富多彩、厚重大氣的校園文化,在學生心中種下強烈的家國情懷,浸潤他們的童年、童心、童真。
三、改進“和衷共濟,成人之美”的作風
(一)凝聚師資力量
學校管理中應加強內涵式發展,在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主體、科學制定與按步實施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中逐步提升辦學水平。將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在校園內部抓好團結和諧,在校園外部樹立良好形象,以“人和”形成和衷共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致力于塑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將人際和洽作為考量師德的重要參照因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為家校溝通搭建便捷的橋梁,讓學生和教師都能逐步抵達自己的“詩和遠方”。
(二)促進教師成長
定期開展教學經驗交流活動,推動新老教師舉辦“青藍結對”活動,促進老帶青、“傳幫帶”,推動青年教師的教學業務成長成熟;設立一定數量的獎教基金,推進教學公開周和校園開放日,在影響家長的同時倒逼老師快速成長,持續增強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的區域影響力。
(三)提供后勤支持
結合后勤保障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動員他們為教育教學活動、日常生活、社會實踐活動等提供充足有力的水電暖氣與物資設備。
(四)開展幫扶培優
教師以幫扶培優活動為重要抓手,優化組合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通過以點帶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實現德育、智育、體育、音樂、美術、攝影、編導、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鍛造“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校風
(一)開展德育活動
積極組織、舉辦和美科創節,大力開展科創普惠教育;在不同的學段設計開展無人機、科創課程、電腦繪畫、3D打印、機器人課程;組織學生開展家務體驗、田園種植、編程培訓,與老師和社區的阿姨叔叔共同做好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
(二)傳承非遺文化
結合蘭州市城關區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走進非遺文化博物館,開展刻葫蘆實踐探究課程,讓學生了解非遺文化及其標識的內涵,通過多媒體觀看刻葫蘆技藝的起源、發展、保護和傳承等,把握葫蘆的種類、用途、寓意和制作工藝;邀請蘭州刻葫蘆傳習所的非遺傳承人示范講解葫蘆畫的點、染、白描、擦、勾、勒等繪畫技巧,讓學生對蘭州傳統的葫蘆雕刻初步形成一定的了解與認識;邀請傳承人到校培訓學生掌握相關的雕刻工藝。從動手實踐上看,學生在精致的葫蘆上刻畫出本身的獨特創意,使刻葫蘆煥發出時代生機,喚醒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熱愛,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創造力、想象力和觀察力。他們也從中感受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手藝人精益求精的匠心,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無窮底蘊。
(三)促進共同發展
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協調下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以主動進步、自覺成長的精神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各項社會實踐。各類班級活動、大型活動主持、國旗下講話、社團活動組織等基本實行教師幕后指導,學生幕前主導的策略,使學生變成校園活動的真正主人,促使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從思想到實踐的一次次升華。
豐富多彩的課程涵養著廣大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增強了文雅氣質,強化了生命本能,鍛煉了健身技能,培養了科學思維,豐富興趣愛好等。培養了他們樂在其中,積極參與、親身體驗的能力和思維并收獲頗豐,呈現出“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校園風采。
五、重塑“和愛潤生,藝精德美”的教風
(一)實現“三個轉變”
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秉承“教學相長,和諧發展”的教學指導策略,以“三個轉變”作為重要抓手,廣大教師在踐行“和愛潤生,藝精德美”教風中以實踐充盈廣大學生的生命活力、洋溢鮮活的生活氣息,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其一,廣大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大力創設和諧、平等、民主、團結的教學氛圍,提倡“自主思考、小組合作、探究深化”等新式教學方法;其二,轉變傳統的課堂模式,打造關注差異、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課堂共同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其三,轉變傳統的評價方式,設計實施能夠凸顯“三和三美”特征的新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三和”分別是問題情境之和、教學目標之和、教學過程之和;“三美”分別是學生表現之美、教學藝術之美、教學效益之美。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在小組合作、探究深化中充分展現自我的才干和風采。
(二)實施課程德育
隨著課堂教學實現“三個轉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深度開展課程德育活動,塑造學生的陽光心靈,實現“春風化雨,澤潤眾生”的目標。任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滲透一定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可以讓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規范學生的言談舉止,使他們成為講文明、講禮貌的人。學生會在主題活動、學科課堂中感知踐行自律、堅持、互助、責任,以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將這些內容外化于行、內化于心,以藝精德美提升和愛潤生的質效。
(三)發揮榜樣力量
每周教師例會都會舉辦藝精德美故事講堂,組織講述身邊感動人心、藝精德美的教師故事,發揮榜樣帶動的力量;定期舉辦師德師風大討論活動,組織編印校內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風采錄》,包括但不限于評選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最美教師、師德標兵等和潤品牌教師,使廣大老師朝著“藝精德美,和愛潤生”的目標繼續前進。
六、弘揚“和樂共進,求真向美”的學風
(一)學生團結協作
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以培養“文雅、靈動、仁愛”的和美學生為目標,使學生接受教師的科學引領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團結互助、密切合作中獲得豐富知識,強化溝通能力。他們在彼此尊重、和諧相處中深度學習,健康成長;不斷開發自身的學習潛力,培育自身的個性,展示自我風采。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在互幫互助中成長為既文雅靈動,又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美少年。
(二)教師科學培養
教師落實“五類三級七目標”和潤課程體系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求真的意識,在引導學生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熱愛科學、為科學獻身的執著精神中追求真理、崇尚知識。訓練學生抱著實事求是、勤勉誠樸的態度,在感受真理之美、知識之美中受到豐富知識的浸潤和洗禮,真正塑造“和樂共進,求真尚美”的堅實學風。
(三)多維素質評價
為夯實和弘揚和樂共進,求真向美的學風,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大力推行多維素質評價,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表彰處于不同階段的先進學生時,不再將學習成績作為評選“三好學生”“學習小能手”的核心依據。取而代之的是,七里河區崔家崖小學組織班級精心評選學生德育、體育、美育、智育等多個方面的好榜樣,評比出了“平和之星”“學習之星”“德育之星”“全能之星”“班級榜樣”“勞動之星”“體育之星”“文明之星”“進步之星”“勞動之星”等。這些都立足于班主任、任課教師科學把握學生的優缺點,推動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瑾玥.和美德育潤澤校園[J].科學咨詢,2016(14):81.
[2]馬書彬.根植學校文化潤澤和美人生[J].黑河教育,2020(5):4-5.
[3]楊裕海,蔣海燕.開發龍文化校本課程,實施和潤德育的思與行[J].小學教學參考,2022(18):85-87.
[4]馮祎花.“百花齊放”春滿園——和潤德育課程之家長課堂實踐與反思[J].華夏教師,2018(30):2-3.
[5]本刊編輯部.江蘇省啟東市和合小學和潤德育:讓希望在綠色的田野上放飛[J].中國德育,2022(17):82.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