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科技節切忌盲目跟風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陳偉濃撰文指出:科技節是一項激發學生科學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許多中小學都組織了形式各樣的科技節活動,我們需要警惕從眾式、跟風式的科技節,精心謀劃,才能讓學生心中科學的種子茁壯成長。
明確科技節的意義,避免為了開展而開展。科技節不是一項跟風式的活動,組織校園科技節首先要立足科學素養。一方面,通過開展校園科技節營造科技氛圍、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學、熱愛科學,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搭建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比如,我校在搭建創新實驗室、科創中心、創客社團等平臺的同時,開展了學校氛圍營造、課程資源整合、教師能力提升、學生興趣調查等系列支持行動,旨在以科技節為契機,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扎實開展科技節活動,避免形式上精彩卻缺乏實質性內容。一方面,可將科技節融入多個學科,豐富科技節的內容,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滿足感。為此,我校組織了以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為主,語文、英語、政治等學科為輔的全學科科技節活動。例如,去年學校科技節首次開展了對杭州市內羊肉串真假情況的研究,鼓勵學生利用生物信息學知識,分析羊肉的基因數據,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實現了深度學習。另一方面,舉辦形式多樣的科技節活動,最大范圍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校在調查學生興趣和學校特色的基礎上,開設了創客社團、研究性學習、學科節、創新類競賽選拔四大類活動。例如,在科技節的研究性學習中組織學生開展校園飲食健康測評活動,在討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內容和標準的基礎上,對學校食堂和小賣部進行抽樣檢測,由此制定了針對學校師生的飲食健康建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強化科技節的影響,避免僅具有短期效應而缺乏長期影響。科技節最直接的失敗就是科技節上學生愛科技、用科技,科技節后扔科技、忘科技,因此,組織科技節也要重視夯實科技節的長期影響。一方面,可將學生的創新、創意、創造成果可視化。另一方面,要強化科技節的持續影響。
預防近視要找到關鍵抓手
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魏開宏撰文指出:“中小學校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到戶外活動和望遠,緩解視力疲勞。”“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誤導性營銷宣傳行為。”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門發出通知,決定開展第8個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活動。
學校在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方面要扎實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此次四部門聯合要求,中小學校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就抓住了預防近視的關鍵。學校要打開思路、創新課間活動方式,確保中小學生課間正常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到戶外活動,緩解視力疲勞。此外,在數字信息時代,一些學校忽視了傳統教學的優勢,廣泛頻繁應用多媒體。這一點也要引起重視,適度、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以最大限度減少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
家長在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方面要把好第一道關。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近視與家庭的影響、家長的教育密不可分。家長要從孩子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長的長遠角度出發,以身作則,增強體育鍛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示范。合理規劃孩子在學齡前或節假日的作息時間,尤其要嚴格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和頻率,多陪孩子參加親子讀書、運動、勞動等活動,盡可能減少孩子對“電子保姆”的依賴,營造一個陽光、健康、和諧、良好的家庭環境。
市場監管部門則要嚴厲打擊營銷環節違法行為,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要求,深入開展近視防控相關產品質量執法,加大對近視防控相關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誤導性營銷宣傳行為。
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家校社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才能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各責任主體科學謀劃、攜手共進,全面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預防工作,讓孩子的課業負擔輕起來、身體動起來、眼睛亮起來,讓“小眼鏡”“小胖墩”們少起來,讓他們的生活美起來。
(以上信息選自有關媒體,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