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是對3—6歲幼兒開展教育的重要啟蒙活動,教育效果的高低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巨大影響。而童話故事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具有生動有趣、內容豐富、情節曲折、寓意深刻的特點,在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啟迪幼兒智慧、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及文明禮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應充分了解童話故事在教育教學中的積極意義,并恰當采用各種教育方法,充分彰顯童話故事的教育優勢,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學前教育中童話故事的應用方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可增強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學前教育時期是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迅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的訓練。3—6歲的兒童極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恰當引入情節有趣、生動的童話故事,將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聚集到教師所講的故事上,借助認真聆聽的形式,讓幼兒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畫面,這就為幼兒傾聽能力的增強創造了條件。同時,童話故事一般都具有情節曲折、富有哲理、搞笑幽默的特點,可推動幼兒主動參與到童話故事內容的討論中來,這就使得幼兒在表達個人觀點的過程中,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二)可提升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學前階段的幼兒在思維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因此,幼兒教師應依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及教育目標,恰當設計一些教育活動,讓幼兒想象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可將童話故事作為教育素材,用圖片、語言等給幼兒塑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引導幼兒利用視覺和聽覺對童話故事的情節進行構建和理解,從而推動幼兒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通常來講,童話故事都散發著奇幻色彩,故事主角可以是人類,還可以是任何一種小動物、植物,甚至生活中的書桌、凳子、墻壁、大山等在童話中都可以行動自如,這些都可以讓幼兒在聆聽童話故事的過程中獲得想象能力的充分發展。
(三)可培養幼兒的高尚人格和良好習慣
學前階段是幼兒價值觀形成的最初階段,而童話故事中普遍蘊含一定的哲理,是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和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素材,可以讓幼兒在閱讀或聆聽故事的過程中領悟一些道理,幫助幼兒逐漸構建高尚的人格,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一些童話中的主角是樂于助人、勤勞、自信、樂觀、積極的正面人物,其可傳遞給幼兒一些優良的品質;一些童話故事的主角具有刻薄、懶惰、自卑、消極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就可提醒幼兒以此為戒,從而避免這些不良行為出現在幼兒身上。
(一)營造情境,借助童話故事文本開展知識教育
喜愛童話故事是幼兒的天性,聆聽童話故事不僅是幼兒娛樂的一種形式,也是幼兒獲取知識的常用和有效形式。因此,學前教育中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為幼兒營
造出對應的童話故事情境,借助故事文本滲透教學內容,幫助幼兒在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形式中自然習得知識、獲得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并將其與幼兒喜歡的童話故事文本之間構建聯系,從而恰當地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故事內容之中,讓幼兒在生動的故事情節中潛移默化地了解教學內容,最終在感受童話故事精彩內容的同時,還可獲得知識水平的顯著提升,真正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科學課教學中,為了讓幼兒高效率地學習各種建筑材料的相關知識,幼兒教師就可將《三只小豬》這一經典童話故事引入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提前給幼兒準備一些磚塊、木頭、稻草等建筑材料,也可以是各種材料搭建好的房子模型,讓幼兒親手推一推、敲一敲、掂一掂、摸一摸這些材料(或房子),真切體會各種建筑材料的性能,這就可以讓幼兒更加明確地理解故事中老大為什么只花了三個小時就能搭好一間草房子,老二耗費了整整三天才搭建好一間木房子,而老三卻足足花費了三個月時間才搭建好一間磚房子。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還可指導幼兒進一步探究各種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還能應用到什么地方。教學實踐表明,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教師借助童話故事營造教學情境,可讓幼兒從深層次掌握與故事內容有關的知識,從而真正掌握蘊含在童話故事中的生活常識。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究教學內容與童話故事之間的連接方式,從而充分發揮童話故事的情境營造優勢,幫助幼兒置身其中,并獲得最優化的知識學習效果。
(二)角色扮演,拓展童話故事內涵開展美德教育
3—6歲幼兒普遍具有活潑愛動、樂于展示自我的特點,并且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將美德教育滲透到適合的童話故事情節中,并指導幼兒在角色扮演中真切領悟童話故事中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將幫助他人作為一種行為習慣,并最終內化為自身的一種優秀品德。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設計明確的德育教育目標,并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及表演能力,有目的地選擇與之相符合的童話故事,使得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可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會故事角色的情感、思想和心理,從而對蘊含在童話故事中的真善美有深刻感悟,最終使得幼兒在提升表演能力的同時還可獲得道德水平的顯著提升。
例如,為了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美好道德品質,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入童話故事《口渴的螞蟻》。當幼兒對童話故事情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鼓勵學生分組表演,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使他們都能深度體會角色的情感思想變化,從而對“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一行為有更明確的認知。教學實踐表明,學前教學中幼兒教師為幼兒提供角色扮演的平臺,可讓幼兒在情節生動、曲折的童話故事表演中與主角產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能被主角樂于助人的行為所感染,進而主動將幫助他人作為自己的日常行為準則,最終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三)創編延伸,擴大童話故事時空開展想象教育
很多流行已久的童話故事都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小紅帽》《丑小鴨》等。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這些經典童話故事也被喜歡他們的人做了與時俱進的創編延伸,賦予了它們新的時代內涵,這就使得每一個童話故事在各個時代都能與幼兒的生活非常貼近,都能給幼兒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為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對幼兒來講,想象力是他們學習新知識、探究新世界的力量源泉,也是他們敢于創新、大膽創造的智慧之源。因此,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經典童話故事給予幼兒無限想象空間的優勢,將其引入課堂活動中,鼓勵幼兒通過大膽想象的方式在原有童話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延伸,賦予其新的內涵和生命力。
例如,當下3—6歲幼兒的生活條件與《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中小女孩的生活狀態有較大差距,這就使得新時期的幼兒難以理解小女孩挨餓受凍的感受。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創編一個與之類似的故事,將故事開頭設計成一個身著迪士尼公主裙的小女孩站在生日蛋糕前許愿,她的愿望是能夠和自己喜歡的藍精靈(可以是任意童話故事中的角色)一起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假如你是童話故事中的小女孩,你會許什么樣的愿望呢?教師可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一步續編故事情節。有的幼兒說希望自己和黑貓警長一起抓壞人,有的幼兒說想親自摸一摸匹諾曹的長鼻子,有的幼兒說自己想像美人魚一樣在藍色大海里游玩……在童話色彩的映襯下,幼兒的思維都十分活躍,想象力得以充分發揮,創編出的童話故事內容讓人十分驚嘆,這就開啟了幼兒的想象之門。教學實踐表明,幼兒教師創編的神奇的童話故事開頭,點燃了幼兒大膽想象的熱情,有助于幼兒發散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幼兒想象空間的無限拓展,最終為幼兒想象力的提升開辟了新途徑。
(四)總結升華,利用童話故事內容開展安全教育
童話故事看似情節簡單,實則大多蘊含著豐富的警醒類、提示類內容,是絕佳的安全教育素材,再加上形式
生動,潤物于無聲中,更易于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教師應恰當借助童話故事為幼兒設計安全教育活動,在引導幼兒認真聆聽故事的基礎上,還要帶領幼兒重點總結故事內容,最大程度地發揮童話故事的安全教育價值。這就需要幼兒教師結合具體的安全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的學習能力等綜合因素,有針對性地挑選出與安全教育內容相關的童話故事,將具體的安全教育知識滲透其中,以不斷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這樣以童話故事講解的方式組織安全教育活動,可將一些艱澀、難懂的內容以直觀、有趣的形式傳遞給幼兒,不僅避免了純粹知識講解的枯燥性,而且讓學生更樂于學習和接受,是幼兒普遍喜聞樂見的一種安全教育形式。
例如,受生活經驗不足等原因的影響,很多幼兒缺乏食品安全意識,對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沒有清晰的認識。基于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童話故事,給幼兒傳遞一些食品安全知識,以提醒幼兒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準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一起總結童話故事中提到的毒蘑菇的種類,并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展示各種毒蘑菇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教學實踐表明,將安全教育活動滲透到童話故事情節描述和內容總結中,可讓幼兒在不經意間汲取到各種安全教育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最終為幼兒健康成長助力。
(五)組織比賽,借助童話故事表演賽開展表達教育
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幼兒生活和學習中都應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但是刻意的表達能力訓練活動會顯得過于生硬和枯燥,難以激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這就制約了幼兒表達能力的快速發展。基于此,學前教育教師應恰當借助童話故事,充分利用幼兒喜歡聽童話、表演童話的特點,為幼兒組織一個“童話王國我來闖”的活動,激勵幼兒認真閱讀或聆聽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在舞臺上講述或者表演出來,成功晉級前三名的比賽者將獲得神秘大禮包和“童話大王”的美譽。幼兒的榮譽感較強,為了贏得最后的獎勵,都十分積極地排練,對用詞、語氣、表情等比較用心,最終可以獲得表達能力的顯著提升。此外,教師還可為幼兒組織一個“童話故事模仿秀”,幼兒可根據教師播放的童話故事視頻,通過自己的理解模仿故事中主角的語氣、語言等,只要能將其特點凸顯出來即可。
例如,在中秋節到來之際,為了營造濃厚的傳統佳節氣氛,教師就可組織一個與《嫦娥奔月》《吳剛斫桂》有關的童話故事為內容的“童話王國我來闖”的比賽,充分利用幼兒爭強好勝、榮譽感強的特點,激勵幼兒積極參與到童話故事的搜集、編排及表演中。有的幼兒為了能夠在比賽中獲得佳績,不僅對服裝精挑細選,而且在遣詞造句上也精益求精,并且排練時要求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表情、語氣和動作提出建議,仿佛一個個專業的表演家。實踐表明,在童話故事比賽這一表達能力訓練活動中,完全不會讓幼兒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反而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研究語言的表達技巧,有助于幼兒表達訓練興趣的培養,也有利于幼兒表達能力的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將童話故事引入日常教學活動中,可為幼兒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氣氛,可將原本生硬、枯燥、單一的教學形式變得生動、有趣,有利于幼兒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維持,從而在推動幼兒獲得各種能力提升的同時還可獲得精神上的滋養,為幼兒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傾聽能力的優化注入新活力。因此,幼兒教師應深層次研究童話故事在推動幼兒身心健康、思維發展、能力增強方面的價值,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童話故事的教學資源優勢,最終幫助幼兒實現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