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SBAR溝通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于2023年5月—2023年10月期間收治的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并對其進行篩選,以研究納入條件為準共篩選出60例II型糖尿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數值隨機表法對其進行分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有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實施SBAR溝通模式的聯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實施SBAR溝通模式護理措施干預后,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與自我管理能力,有效保證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SBAR溝通模式;Ⅱ糖尿??;依從性;護理效果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compliance
REN Yuyan, LIU Nana
Yulin Yuy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Yulin Children’s Hospital), Yulin, Shaanxi 719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and its influence on compliance.Methods:Patients with confirmed type II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3 to October 2023 were selected and screened,an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onditions of the study.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andom table metho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the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 SBAR communication model.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6K8XqKD9FAdflVuLryoTRlI1c6dX4L67ccC0m0HDLIg=on group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nursing,the complianc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nursing measure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effectively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SBAR communication mode; Type II diabetes; Compliance; Nursing effect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代謝性慢性疾病,可分為1型和2型兩種類型,相關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種并發癥,所以,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干預,從而減少對機體的損傷[1]。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再加上患者多為老年患者,導致患者依從性較差,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認知程度不夠,不能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糾正?,F狀—背景—評估—建議(SBAR)溝通模式是一種新型的信息傳遞模式,運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主要是探究SBAR溝通模式對患者的干預效果及依從性的影響,具體如下。
1.1資料
抽取我院于2023年5月—2023年10月期間符合研究納入條件的診斷為2型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有6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為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中的診斷條件;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內容,自愿參與并簽署研究相關文件。
排除標準:伴有急、慢性感染者;合并心、腦、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糖尿病酮癥、乳酸中毒等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惡性腫瘤者;存在認知、溝通能力障礙者;中途退出或不能完成研究者。
對照組:男:女=15:15;年齡57~81歲,平均年齡(65.36±3.40)歲。觀察組:男:女=14:16;年齡56~82歲,平均年齡(65.74±3.64)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飲食指導、服藥指導、血糖自測指導、心理疏導等常規內容,對于疾病知識宣教主要通過發放宣傳冊、張貼疾病知識海報等進行。
觀察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聯合SBAR溝通模式的護理措施,具體為:(1)建立溝通小組:選拔經驗豐富、溝通能力強的護理人員組成小組,護士長為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學習SBAR溝通模式相關內容,包括SBAR溝通概念、目的、意義、SBAR交接單的填寫方法及報告方式、典型案例等,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觀摩等方式展開培訓工作,并設置考核,合格后開展相關工作。(2)準備溝通單: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溝通,全面了解患者目前血糖控制情況、癥狀、個人感受、心理狀態等基本情況,整理患者所有信息并建檔,小組成員對每位患者情況進行討論分析,科學評估患者情況,并結合與患者的溝通經歷,制定患者溝通方案。溝通方案按照SBAR溝通模式進行歸類,然后制定交接單,內容有患者現狀(S)、背景(B)、評估(A)、建議(R)等四部分,①現狀: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床號、性別、年齡、入院時間、餐后血糖、入院相關檢查結果、意識情況、治療內容等;②背景:主訴、既往病史、手術史、診斷、病情等,最新體征、檢查結果、治療及用藥情況、治療效果等;③評估:患者存在問題,且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患者的異常反應、癥狀、生命體征、心理狀態等問題進行分析,評估病情變化、潛在并發癥等情況;④建議:針對患者目前存在的問題,已完成的護理干預及治療措施,建議進一步護理重點,如飲食指導、服藥指導、健康教育、護理檢查、心理疏導等。借助表格將以上內容進行梳理,便于護理人員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在醫護中建立標準、規范的溝通模式。然后將打印的紙質版放置于患者病歷資料內,電子版存儲于病區電腦內。(3)實施過程:嚴格按照溝通單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記錄溝通后情況,并及時對溝通單進行調整。對患者難以理解的疾病知識或難以糾正的錯誤行為,應增加溝通頻次,突出其重要性,保證患者能夠充分明確自身情況,并了解將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圍的關鍵因素,要求患者嚴格執行醫囑,同時對其進行監督。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顯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幅度>40%)、有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在20%左右)及無效(患者未能達到以上任何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均通過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均與分數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更高,P< 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且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血糖水平的持續升高,會促進機體血管阻力的提升,加重了患者并發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從而致使患者血糖水平維持在正常范圍,同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還與患者的生活方式、情緒、飲食等情況有緊密關系,但多數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其依從性及配合度較差,導致依從性較差的原因為對疾病的認識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等,再加上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患者不能較好地按照醫囑要求進行按期、按量的服藥,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同時給予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與依從性,改善患者的不良行為,保證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從而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目前,臨床上實施的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飲食、運動、藥物、常規健康宣教等方面,但是由于實踐中常規護理措施較局限,缺乏針對性與整體性,患者多為被動地接受各種疾病相關知識,護理人員并不能有效了解患者的掌握情況,不能明顯滿足患者需求,導致健康宣教工作意義并不大,從而造成實際臨床效果不理想的情況[4]。
SBAR溝通模式是以患者實際問題為導向的溝通模式,是一種高效性的信息傳遞模式,通過評估患者的情況,針對性制定的一種可預見性的溝通方案,以促進醫生、護士、患者之間溝通標準化的模式,使溝通信息能夠全面、完整、準確,能夠顯著減少無效溝通、溝通不良等情況的發生,保證信息傳遞的明確和順暢,使患者不僅“知道”,還保證患者能夠“做到”,避免患者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為保證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針對性制定溝通方案,實時關注患者臨床表現、飲食、行為、服藥等方面情況,對患者血糖可能出現的情況給予預見性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的血糖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6]。
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依從性與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SBAR溝通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體現在臨床療效、血糖改善水平、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SBAR溝通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及依從性等方面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瑤,林燕銘,郭愷,等.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北京市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34):4398-4403.
[2] 許曉蓮,歐陽海燕,李坤.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自我行為管理現狀及臨床藥師的作用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7):1106-1107.
[3] 曹萌芳,何珊,朱良燕.共情護理結合SBAR溝通系統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1):128-132.
[4] 吳丹.知信行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 19(3):406-409.
[5] 文霞,蘇英鳳,陳愛梅,等.SBAR溝通模式對護理人員臨床評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66-69.
[6] 張夢楠,孫俐,李晶,等."互聯網+連續管理"模式下隨訪頻度、依從性和忠誠度對2型糖尿病患者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2, 30(8):63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