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對骨科術后臥床患者留置導尿管拔管時機的影響。方法:選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間在本院治療的50例骨科術后臥床留置導尿管患者,并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對比兩組患者排尿效果,同時分析兩組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排尿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過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后,當患者尿道口見有尿液流出后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成功率較高,為留置導尿管拔管最佳時機。
【關鍵詞】排尿反射活動訓練;骨科術后臥床患者;導尿管拔管時機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oiding reflex activity training on the timing of indwelling catheter extubation in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YANG Xia, GAO Ping
Yuy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Yulin City, Shaanxi, Yulin, Shaanxi 719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oiding reflex activity training on the timing of indwelling catheter extubation in postoperative orthopedic bedridden patients.Methods:50 orthopedic postoperativebedridde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21 and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urination reflex activity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 urina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urination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After the training of urination reflex activity,when the patient sees urine flowing out of the urethral opening,pull out the urinary catheter,the success rate of self urination is high,which is the best time for indwelling catheter extubation.
【Key?Words】Voiding reflex activity training;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Timing of catheter extubation
骨科術后留置導尿管是必要的措施,用來滿足術后臥床患者的排尿需求。然而,長期留置導尿管不僅會引起感染和其他并發癥,還會導致患者對排尿反射的依賴性增加,使其難以自主排尿[1]。因此,探討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對骨科術后臥床患者留置導尿管拔管時機的影響變得尤為重要。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間在本院治療的50例骨科術后臥床留置導尿管患者,并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59.17±2.66)歲;對照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61.34±2.5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在本院進行手術,病案資料齊全;(2)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2)患者不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照醫囑定期夾尿管,鍛煉患者膀胱功能,當患者有強烈尿意時拔除尿管。觀察組開展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其中包括膀胱功能訓練以及排尿反射活動訓練。膀胱功能訓練是指在留置導尿管期間,通過刺激排尿反射來恢復膀胱的正常功能。具體方法是在患者自覺有尿意并確定膀胱充盈后開放導尿管,排盡膀胱內容物后夾管,直到膀胱再次充盈,上述過程需要定期進行,并進行常規護理[2]。排尿反射活動訓練是指插尿管后的第1d開始進行夾尿管,等待患者有強烈的尿意時指導患者用力排尿,當尿道口見有尿液流出時,要求患者停止用力排尿,同時打開夾尿管的開關,排空膀胱。通過這種鍛煉方法,每次訓練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患者出現明確的排尿表現后1d,在第2d上午膀胱充盈期拔除尿管。
除了生理上的訓練外,還需要對骨科術后臥床留置導尿管患者開展心理支持,手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往往需要連續臥床一段時間,這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會產生很大影響。部分患者會因為身體的不適和行動的受限而感到沮喪和焦慮,甚至會出現自卑、無助和恐懼等消極情緒,導致身體的恢復進程受到影響。因此,在訓練排尿反射過程中,需要與患者建立密切的溝通和聯系,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導,讓患者了解訓練的重要性,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同時還需要及時關注患者的心理動態,主動傾聽患者的意見和反饋,針對患者疑問給出準確答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在此基礎上,應當為患者提供有趣、有益的活動,如音樂、游戲、閱讀等,讓患者感到輕松愉悅,緩解身體上的不適以及心理上的壓力。最后,適時給予患者動態的鼓勵,讓患者感受到自己在康復中的進步,增強患者的信心[3]。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排尿效果,同時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其中家屬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評分為81328495245cd368aa9bc30592a0fc5c67~100分認定為非常滿意;評分為60~80認定為滿意;0~59分認定為不滿意。排尿效果分為0級、1級、2級、3級。0級:患者排尿順利;1級:患者排尿存在輕微不適;2級:存在尿急、尿道疼痛等不適情況;3級:明顯下腹憋脹且存在恐懼排尿心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排尿效果
觀察組排尿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88.00%)顯著高于對照組(68.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2。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排尿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得出,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排尿效果,同時也可以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對骨科術后臥床留置導尿管患者開展排尿反射活動訓練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訓練效果,避免出現嚴重并發癥,護理人員應當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良好的交流與信任:與患者建立積極的溝通,解釋訓練的目的和過程,并采取相應措施給予患者適當的支持以及積極的鼓勵,確保患者感到舒適和安心,進而大幅度提高患者滿意度。(2)定期評估導尿管的需要:在進行排尿反射活動訓練之前,需要評估患者是否仍然需要導尿管。如果患者有尿液自發排出的能力,并且沒有其他明顯的排尿問題,則可以考慮拔除導尿管。(3)定期檢查導尿管的功能:對于仍然需要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需要確保導尿管通暢,無阻塞或漏尿的情況,并定期清洗導尿袋以預防感染。(4)合理的排尿訓練計劃: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和康復情況建立最有效的排尿訓練計劃,而且需要逐步延長排尿的時間間隔,刺激膀胱的充盈感,并在訓練過程中積極鼓勵患者,避免患者出現挫敗感。(5)檢測排尿活動:監測患者的排尿活動,包括尿量、頻率和排尿的感覺,從而全面評估訓練的進展以及患者的排尿功能的恢復情況。(6)防止尿路感染:為了預防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保持導尿管和尿袋的清潔,遵循正確的導尿操作流程,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4]。
未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將會表現出以下趨勢:(1)個性化治療: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個性化治療,具體會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生活需求制定相應的排尿反射活動訓練計劃,從而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復效果。(2)應用技術的改進: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的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將會應用新的技術手段,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通過廣泛應用上述技術,患者可以在模擬的真實環境中進行訓練,增強對排尿反射的感知能力,顯著提高訓練效果。(3)遠程監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在排尿反射活動訓練中將會全面引入遠程監護技術,借助于搭載傳感器的設備,醫護人員可以實時監測患者的排尿情況和訓練效果,迅速發現問題并予以指導,進而使患者可以在醫院以外的環境中進行訓練,方便患者的恢復,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訓練舒適度。(4)多學科合作:隨著訓練理念的不斷更新,未來的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將會有骨科醫生、康復醫師、護士和營養師等專業人士共同參與,進而以綜合治療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復效果。(5)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未來將會更加重視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通過向患者提供相關的教育資源,幫助患者了解排尿反射活動訓練的重要性,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訓練,進一步提高訓練效果。(6)生物反饋技術的應用:未來的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將會廣泛應用生物反饋技術。生物反饋技術通過監測患者的生理參數(如肌肉收縮情況、尿液流量等),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排尿反射活動。(7)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將會通過人工智能分析大量的醫學數據,從而針對每個患者提供個性化排尿訓練計劃,并根據患者的反饋不斷調整訓練方案,提高訓練效果。(8)康復機器人的使用:得益于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訓練計劃將會大范圍應用康復機器人,從而幫助患者進行排尿反射活動訓練中的肌肉鍛煉,進而顯著提高訓練的可控性和規范性,使患者更加方便地進行訓練。(9)數據共享和協同合作: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未來的趨勢將會包括數據共享和協同合作。醫療機構和研究機構可以共享患者的排尿反射活動訓練數據和經驗,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比較研究,不斷優化訓練方案和提高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積極進行排尿反射活動訓練,可以有效縮短留置導尿管的使用時間,提高術后臥床患者的自主排尿能力,使其能夠更快康復,提前獲得出院的機會。然而,為了驗證這一訓練方法,還需進行更大樣本的臨床試驗。而且在開展訓練過程中也需要特別注意患者個體差異、手術類型以及其他潛在因素對排尿反射活動訓練效果的影響,進而確保排尿反射活動訓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陸燕軻,蘭偉紅,張燕,等.集束化排尿管理方案聯合技術聯絡服務應用于髖部骨折患者的護理效果[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23,35(4):52-54,96.
[2] 張倩,王雪丹,沈潤斌,等.電針八髎穴聯合盆底肌電刺激對脊髓損傷后尿失禁患者排尿情況、尿流動力學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3,27(12): 2421-2424.
[3] 李建興.膀胱腔內電刺激結合輔助訓練對神經源性膀胱活動低下患者尿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3,20(31):59-63.
[4] 馮淑鸞,相健美,吳小梅,等.集束化康復護理聯合膀胱功能訓練在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30):18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