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頸椎病患者在理療康復護理中運用心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實施調查,樣本為86例頸椎病理療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即對照組(傳統護理)和觀察組(心理干預),各43例,比較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與NPAD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NPAD評分與EPQ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NPAD與EPQ評分較護理前均降低,兩組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較護理前升高,P<0.05;護理后,觀察組NPAD評分與EPQ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頸椎病患者理療康復護理中,運用心理干預可以極大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積極改善頸椎功能、頸部疼痛及殘疾程度與心理健康程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頸椎病;理療;康復護理;心理干預;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A study on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QU Shichun
Massage Department of Hez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Methods: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2.The sample consisted of 86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hysical therapy.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scores and NPAD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Before nurs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scores,NPAD scores and EP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nursing,the NPAD and EPQ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nursing,while the scores of the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nursing(P<0.05);After treatment,the NPAD and EPQ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ctively improve cervical function,neck pain and disability,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Physical therap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頸椎病是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它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負面情感及精神影響[1]。在實施理療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患者的精神特點,采用心理治療等多種干預手段。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不僅要對患者進行恰當的評估,以使患者獲得安撫與自信,而且要用行為與態度讓患者感受到安心[2]。心理干預是對患者進行精神介入,將注意力集中于可以觀測到的外部行為,可以對其進行特定的表述,通過對不良的精神病理和身體癥狀進行調節或轉變,從而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基于此,本研究對頸椎病患者在理療康復護理中運用心理干預的效果進行了以下研究,共計選取研究對象86例,時間跨度2021年6月— 2022年12月,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1基線資料
本研究以2021年6月—2022年12月為時間范圍,將我院收治的共86例頸椎病理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均等納入43例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研究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頸椎病確診患者;②均接受理療干預;③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④年齡在40~65歲之間;⑤主訴頸肩部疼痛,經過CT檢查等,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或骨贅等表現。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疾病的患者;②妊娠與哺乳期女性患者;③癌癥患者;④牽引治療禁忌癥的患者。
1.3方法
兩組均接受理療干預,包含:低頻電刺激療法、超短波電療法、電針療法等。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按常規進行健康教育、用藥觀察、生命體征監測等。觀察組采用心理干預:(1)為患者創建有效的治療方案,并與患者建立起互信關系,聽取患者的各項訴求。向患者詳盡介紹疾病的發生原因、影響因素、危害、自我護理措施、注意事項、治療方法、治療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治療優勢等。(2)通過認知重塑、模仿、想象及注意力轉移等認知手段,激活正向情感刺激,試圖通過干預消極思考和自我表述而減輕痛覺癥狀。通過詳細剖析與講解,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減少患者在病情上的錯誤理解和無謂的沮喪。對患者進行正面的激勵,使患者建立起對自己的治療的信心,并把他們的正面情感與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等相結合,使患者的精神得到放松,緩解患者的緊張和沮喪。(3)通過調節患者的應對能力、心理防衛能力,減輕精神壓力。教導患者思考與行動,并藉由參與各種不同的運動轉移注意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心理壓力,改善社會功能。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給予患者激勵,并采取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等特殊手段,同時要強化患者的精神輔導,掌握患者的精神狀態。
1.4觀察指標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情況:使用艾森克個性問卷(EPQ)評分,由四個因子組成,包含E因子(內外傾向)、N因子(情緒性)、P因子(心理變態)、L因子(效度),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越好[4]。
頸椎功能:采用頸椎功能評定量表進行評估,包含臨床癥狀為10分、臨床檢查為7分,日常生活動作為4分,自我滿意程度為2分,合計4個維度,分值范圍為0~23分,最終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頸椎功能越好[5]。
NPAD量表:NPAD量表主要包含疼痛強度、頭痛、頭暈、注意力、攜帶、閱讀、工作、駕駛、睡眠以及休閑項目等,以5點計分法進行計算,分值范圍為0~100分,最終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頸部疼痛及殘疾程度越輕[6]。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EPQ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EPQ的相關因子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EPQ的相關因子評分較護理前均降低,差異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EPQ的相關因子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2對比兩組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與NPAD評分
護理前,兩組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與NPAD評分比較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NPAD評分更低,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更高(P<0.05)。見表3。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頸部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頸部疼痛、僵硬、頭痛、肩背痛等。傳統治療方法注重物理療法與藥物治療,目前,心理干預在頸椎病患者理療康復護理中的干預效果越來越受到關注。心理干預是通過心理學理論和技術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與行為。在頸椎病患者中行心理干預可改善焦慮與抑郁癥狀,提升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克服困難,堅持康復訓練,加快康復速度[7-8]。
心理干預在頸椎病患者理療康復護理中存在較多的優勢性,首先,心理干預可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患者對康復的信心與積極性。頸椎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常常會面臨疼痛、功能受限等問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治療效果。通過心理干預,醫護人員可以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康復信念,增強對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其次,心理干預有助于患者應對康復過程中的挑戰和困難,康復期間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如疼痛加重、康復進展緩慢等,這些都會對患者的情緒和態度產生負面影響。通過心理干預,患者可以學會有效的情緒調節和壓力管理技巧,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更好地面對挑戰,堅持康復訓練。此外,心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頸椎病患者常常因為疼痛和功能障礙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容易產生自卑和社交恐懼,通過心理干預,患者可以重建自信,重新融入社會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根據本次研究數據發現,護理后,觀察組EPQ的相關因子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NPAD評分更低,頸椎功能評定量表評分更高(P<0.05)。說明在進行頸椎病的康復理療的基礎上,輔以合適的心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提高患者的自信,使患者走出抑郁、焦慮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其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康復。
綜上所述,頸椎病患者理療康復護理中運用心理干預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9-10]。

參考文獻
[1] 文煥,高青,王愛艷.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對頸椎病患者關節功能、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3,47(11):1838-1839.
[2] 李莉,張夢亭.心理放松療法聯合頸椎康復操對頸椎病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26):174-177.
[3] 陳瑩瑩,王穎,蘆明明,等.理療康復聯合綜合性心理干預對頸椎病的康復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3,18(6):167-170.
[4] 申薇,楊瑩娟,李瑞娟.中醫情志護理對頸椎病心理情緒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3,37(3):116-118.
[5] 溫景清,趙婉盈,李文.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頸椎病患者焦慮情緒中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23,44(2):482-485.
[6] 史永霞,孟凈,陳麗莎.頸椎病伴焦慮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的價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6): 147-149.
[7] 張鳳鳳,陸泳.中醫綜合護理結合心理干預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生命科學儀器,2022,20(S1):186-187.
[8] 孫敬敬.心理干預在頸椎病患者理療康復護理中所發揮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8):172-174.
[9] 張燕,杜婷婷.心理放松干預對頸椎病患者睡眠、疼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2,32(1):102-103.
[10] 夏宇,楊慶紅,李瑞娟.中醫綜合護理結合心理干預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作用[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2,36(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