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建設與研究——以電子商務專業群《商品流通》課程為例”(編號:GXZZJG2023B301)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和課程建設原則,闡述了以電子商務專業群《商品流通》課程為例的課程背景設置、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提出了如何進一步發展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建議和意見,為未來《商品流通》課程的持續發展與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共享型課程;《商品流通》課程;電子商務專業群
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中等職業教育共享型課程的構建與研究日漸受到大家的關注。
共享型課程主要整合了專業群的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設共享型課程有利于不同專業之間的知識和技能相互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平臺。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建設目前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何快速有效整合專業群內的資源?如何保證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相匹配?如何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本文對這些問題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討。文章通過以《商品流通》課程為例的研究,以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共享型課程模式的優勢,為我國中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一、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理論基礎
1.中職教育共享型課程發展趨勢分析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該文件明確提出了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其中包括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強職業教育課程和教學資源建設,鼓勵和支持學校間開展教學資源共享,以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我國中職教育課程正逐漸從傳統的學科導向轉為能力導向。這意味著課程不再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建設正是這種轉變的具體體現。通過共享型課程,不同專業之間的教學資源得以共享,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國內中職教育課程也越來越注重與產業的融合。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日益緊密,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實習實訓成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職業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2.共享型課程的理論依據
(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共享型課程通過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交互式的學習環境,有助于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和知識的自主建構。
(2) 課程資源整合理論。課程資源整合強調不同專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融合,通過重構課程資源,使得共享型課程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在共享型課程中,不同專業的課程內容需要有機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3)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職共享型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在線教育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等,可以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和在線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課程資源整合理論都為共享型課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這些理論不僅為共享型課程的開發提供了理論指導,還為共享型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商品流通》課程的設置與內容構建
1.課程設置背景與定位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商品流通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我校在電子商務專業群內設置了《商品流通》課程。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論、實務操作及行業發展趨勢,培養具備商品流通管理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2.課程目標與任務
《商品流通》課程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使學生了解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發展歷程;二是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業務流程和管理方法;三是熟悉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品流通的新模式、新技術;四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他們在商品流通領域的專業素養。為實現上述目標,課程任務主要包括: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涵蓋商品流通的各個方面;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商品流通的知識與技能;加強課程與行業的聯系,引入行業最新動態和案例,使課程更具實用性和前瞻性。
3.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商品流通》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商品流通基本理論:介紹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發展歷程,使學生對其有整體的認識。
商品流通業務流程:詳細闡述商品流通的主要業務流程,包括采購、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使學生掌握其操作要點和管理方法。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品流通:分析電子商務對商品流通的影響,介紹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品流通的新模式、新技術及發展趨勢。
案例分析與實踐:通過引入實際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安排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商品流通的知識與技能。
4.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應積極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學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企業合作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另一方面,引入行業專家和企業人士參與課程教學,通過講座、研討會等方式,讓學生接觸行業前沿動態和最新技術。學校還注重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利用在線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遠程教學,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商品流通》課程的設置與內容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市場需求、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資源等多方面因素。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和實踐機會,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三、《商品流通》課程的教學方法與實施策略
《商品流通》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群內的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商品流通的核心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實施策略,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1.教學方法的選擇
(1) 混合式教學法
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在《商品流通》課程中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線上部分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平臺測試、互動討論等方式進行,線下部分則注重實踐、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混合式教學既能確保知識的系統性傳授,又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2.項目驅動教學法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完成具體項目來驅動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商品流通》課程中,可以設計與實際商品流通業務相關的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強調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和互動,通過提問、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在《商品流通》課程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實施策略的制定與執行
(1) 合理安排教學進度與內容
根據《商品流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需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內容。確保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明確、重點突出,同時保持教學進度的合理性和穩定性。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2)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商品流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實驗室實踐、實地考察等方式來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
(3) 加強課程考核與反饋
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在《商品流通》課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和方式,確保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同時,還需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教學方法和實施策略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教學方法與實施策略是《商品流通》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們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制訂有效的實施策略,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和實踐機會,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和實施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電子商務行業和市場需求。
四、《商品流通》課程的實踐應用與效果分析
1.實踐應用設計
《商品流通》課程的設計中,實踐應用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學校采取了多元化的實踐應用設計。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實地參觀和實習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參觀企業的商品流通流程,了解實際業務操作,從而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同時,在企業見習期間,學生還能夠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親身體驗商品流通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學校設置了案例分析環節。通過引入真實的商品流通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案例分析不僅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還能夠讓他們從案例中汲取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2.效果分析
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應用設計,學校對《商品流通》課程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從學生的學習成果來看,實踐應用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實踐能力。通過實地參觀、實習和案例分析等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商品流通的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中。同時,這些實踐活動也鍛煉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使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迅速找到解決方案。從企業的反饋來看,參與實踐應用的學生表現出了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他們在實習期間能夠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積極參與到商品流通的各個環節中,為企業帶來了實際的價值。企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表示愿意與學校繼續合作,為更多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從課程的整體效果來看,《商品流通》課程的實踐應用設計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廣泛認可。學生普遍認為實踐應用環節讓他們受益匪淺,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也認為實踐應用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商品流通》課程的實踐應用設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得到了企業和教師的廣泛認可。未來,應繼續探索和創新實踐應用方式,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商品流通人才做出貢獻。
五、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1.挑戰分析
(1) 課程內容的整合難度高。中職專業群內各專業雖然存在共通之處,但也有各自的特色與側重點。因此,在構建共享型課程時,如何將不同專業的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確保既能滿足各專業的需求,又能體現共享性,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2) 《商品流通》課程教學資源的分配問題。共享型課程的建設需要投入較多的教學資源,包括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實踐基地等。然而,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如何合理地分配這些資源,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3) 教學方法創新需求,共享型課程的構建需要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以適應不同專業的教學需求。然而,當前我國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打破傳統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是另一個挑戰。
2.對策探討
(1) 加強頂層設計與規劃,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建設需要從宏觀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與規劃。明確建設目標、任務與路徑,確保課程的共享性、開放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課程內容,確保各專業的需求得到滿足。
(2) 強化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針對教學資源分配問題,可以通過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平臺可以包括在線教學資源庫、實踐教學基地、師資共享庫等,為各專業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同時,建立資源分配機制,確保資源的公平、合理使用。
(3) 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為了適應共享型課程的建設需求,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可以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校企合作、項目驅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4) 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為了確保共享型課程的建設效果,需要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定期對課程進行評估和反饋,收集學生與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優化。同時,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共享型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的建設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與規劃、強化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等對策的探討與實施,可以有效應對這些挑戰,推動中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六、結語
通過深入分析和探討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建設的挑戰與對策,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在我國當前的中職教育中,構建專業群共享型課程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改革舉措。它不僅能夠促進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提高課程資源的使用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實際的課程建設過程中,《商品流通》課程的建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課程內容的整合難度大、教學資源的分配存在問題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需要創新等。這些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以確保共享型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面對這些挑戰本文也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和建議。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與規劃、強化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應對挑戰,推動共享型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展望未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群共享型課程建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深入推進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共享型課程將成為中職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在未來的工作中,要繼續加強研究與實踐,不斷完善和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中職人才做出貢獻。中職專業群共享型課程建設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改革舉措。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只要積極應對、持續創新,就一定能夠推動中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登樂.項目式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教育界,2023(24):47-49.
[2]涂雨露.項目式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高考,2023(24):30-32.
[3]周旋.構建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路徑——以廣西機電工程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3(23):68-71.
[4]袁鳴,張焱祁,姜大雨.信息技術賦能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12):63-66.
[5]陳莉.項目式學習在中學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實踐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3(17):48-50.
[6]羅玲玲.仫佬族依飯節文化融入中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初探——以廣西工貿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3(17):138-140.
作者簡介:江宏潮(1993.02— ),男,廣西陸川人,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