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核心素養理念逐漸成為基礎教育領域的重要指導原則。在這一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口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探討了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意義,并分析了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
一、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模擬真實的語言交際場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口語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和交流,鍛煉語言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表達的能力,還能增強語感,學會運用恰當的交際策略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通過參與口語實踐訓練,能夠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從而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良好習慣。在課堂口語練習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設定個人學習目標,通過自我反思和互相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反思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學生通過參與英語口語練習活動,能夠認識并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與共性,從而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文化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并體驗文化差異,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此外,英語口語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口語交流中,學生需要理解對方觀點,并進行分析、判斷,進而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話題,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和探討,以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二、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通常采取灌輸式教學,將教學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積累語法知識和擴展詞匯量方面,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但是缺少在真實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的實踐機會,難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二)授課模式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占據主導地位,注重講解語法規則和詞匯短語知識,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少主動表達的機會。這種灌輸式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難以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本質上是一種交流工具,學生只有在真實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英語,才能真正掌握英語知識。然而,目前的英語口語教學缺少情景模擬和語言運用的實踐環節,從而限制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評價方式單一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傾向于采用終結性評價,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部分教師依賴書面測試和期末考試等終結性評價手段,缺乏對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口語表現的評價和及時反饋,因而無法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部分教師的評價內容局限于學生對發音、詞匯和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存在顯著差異,難以真實反映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難以激勵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提高口語水平。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中心,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
真實的語言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生動的場景中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交流技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如購物、用餐、乘坐交通工具等。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虛擬情境,然后開展課堂游戲、角色扮演活動等。這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能夠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生不僅能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交流,還能認識到語言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價值。
(二)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情況和課程內容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運用任務教學法,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對話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模擬商店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售貨員的角色,進行對話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引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口語任務。開展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小組內,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口語展示環節,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并設計對話情節,合作完成對話表演。教師還可以采用游戲化教學法,將益智游戲或趣味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三)開展過程性評價
核心素養下,評價應緊密貼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并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教師應開展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全面評估,避免依賴傳統、單一的筆試等評價方式。首先,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課堂提問、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展現學習成果,從而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過程性評價應貫穿教學的各個階段。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實踐應用等不同階段的表現,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次,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的評價,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學習策略,識別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并據此提出改進建議。最后,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應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設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四)完善師資培養機制,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專業素養對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完善師資培養機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顯得尤為關鍵。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師范生的培養力度,優化師資培養模式,并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師資培養的各個環節,包括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確保師范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核心素養理念。同時,培養師范生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安排充足的教育實習機會,以便他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從而提高課堂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教育主管部門應構建完善的在職教師培訓體系,定期舉辦結合核心素養理念與英語教學實踐的培訓活動,并邀請專家學者對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深入闡釋,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化培訓平臺,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此外,學校應組建教研團隊,開展集體備課和教學反思活動,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學校還應構建科學的教師職業發展評價體系,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教學實踐作為關鍵指標,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評價維度。
結語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引領下,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重視過程性評價。學校必須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以達成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目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德州學院附屬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