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分析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的影響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樣法納入2019年8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接受結腸鏡下息肉切除日間手術的315例患者,均實施延續性護理。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護理后采用問卷調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采用中文版8條目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MMAS-8)]、延續性護理需求及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分析影響上述項目的因素。結果:315例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用藥依從性評分為(12.95±4.61)分、延續性護理需求總評分為(47.21±7.42)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2.63±8.81)分;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患者MMAS-8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家庭月收入、合并癥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患者NSN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受教育程度是用藥依從性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年齡、BMI、家庭月收入、合并癥是延續性護理需求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年齡是護理滿意度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結論:年齡是影響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可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產生影響,BMI、家庭月收入、合并癥可影響患者的延續性護理需求。
【關鍵詞】
結腸鏡;息肉切除術;延續性護理;依從性;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7.029nbsp;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7-0097-05
結直腸息肉主要指病理性質未明的腸道黏膜表面突出于管腔的息肉樣病變,是一種好發于50歲以上人群的腸道疾病,檢出率為15%~30%,多與炎癥刺激、遺傳等因素相關[1-2]。結直腸息肉是結直腸癌的常見誘因,被公認為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有研究顯示在結直腸癌患者中超過30%有直腸息肉史,演變途徑為“腸黏膜增生-腺瘤性息肉-輕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癌”,早期行結腸息肉篩查意義重大[3-4]。目前,結直腸息肉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且隨著微創技術發展,臨床多采用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進行治療,癥狀較輕者術后1~2 d便可恢復,部分癥狀復雜者一般10~15 d可基本恢復。近年來,為提升醫療效率、節約醫療資源、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日間手術模式在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中得到推廣[5]。日間手術患者需在1 d內完成入院、手術及出院所有過程,本質上屬于住院診療服務范疇,但術后居家期間仍需臥床一段時間,對護理有一定需求,但已脫離醫院醫療環境,此時為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6]。為明確延續性護理效果,本研究對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延續性護理期間的用藥依從性、延續性護理需求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采取便利抽樣法納入2019年8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接受結腸鏡下息肉切除日間手術的315例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75歲;首次接受結腸鏡下息肉切除術;日間手術;出院后接受延續性護理時間不少于6個月;具有基礎書寫、閱讀能力,可在研究人員指導下完成問卷調查;精神狀態及認知功能正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非計劃手術或延遲出院;合并影響護理配合的視、聽、說功能障礙;合并終末期疾病;合并血液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功能障礙;病例資料不完整。剔除標準:自主退出研究;配合度低;問卷填寫不符合規范;研究期間入院接受治療或死亡。
1.2" 方法
1.2.1" 術后延續性護理" ①患者出院前,為其建立延續性護理檔案,詳細記錄患者出院后的居住地、聯系方式(電話、微信、QQ或電子郵件,其中電話號碼為必填項)、家屬聯系方式等信息。添加患者和(或)其主要看護者的微信(若患者沒有微信號,必須添加患者出院后主要看護者的微信號),建立微信群。在患者出院時,為其發放居家期間自我護理指導手冊。②待患者出院后,首先通過微信、QQ或電子郵件的方式,為其或其主要看護者發放居家期間自我護理指導手冊電子版,以方便其隨時閱讀學習。鼓勵患者在微信群內提問自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并鼓勵其他患者探討,護理人員對群消息中的錯誤問題進行糾正。每周對群消息做1次總結,梳理患者提問次數較多的問題,以電子文檔的方式推送給患者。③每周通過微信視頻或電話方式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詢問其近期情況、感受及居家護理期間出現的問題等。
1.2.2" 問卷調查" ①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息肉數量等指標。②用藥依從性:采用中文版8條目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MMAS-8)[7],量表共包含8個問題,評分范圍為8~16分,得分<12分表明依從性差,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用藥依從性越好。③延續性護理需求:根據以往延續性護理需求相關研究[8-11],自擬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后延續性護理需求調查問卷,包括健康教育需求(對腸息肉的了解、對腸息肉微創手術及日間手術了解、對術后病情復發的了解、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自我護理需求(手術切口觀察與護理指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指導、日間活動與休息指導、飲食指導、緩解疼痛指導、排泄指導、復診指導、康復鍛煉指導)、心理護理需求(控制焦慮情緒、控制對疾病的羞恥感、調節心理狀態的技巧)3個方面,共15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需要程度予以1分(完全不需要)~4分(非常需要)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居家期間對該方面延續性護理需求越高。問卷內容效度為0.906,選取100例患者行預實驗,量表Cronbach′s α為0.864,有良好信效度。④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12],包含19個條目,評分范圍為19~95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最后,在患者接受1個月延續性護理后,通知其返院復查,并發放上述調查問卷,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當場填寫并回收,護理人員回收問卷后立即檢查問卷填寫是否合格,填寫不合格者護理人員為其重新講解問卷填寫規則,發放新的問卷重新填寫并回收,最大程度保證回收問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共發放31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15份,回收有效率為100%。護理人員回收問卷后,行影響因素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多組數據對比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危險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一般資料" 男208例(66.03%)、女107例(33.97%);年齡:18~44歲62例(19.68%),45~59歲101例(32.06%),60~75歲152例(48.25%);受教育程度:小學、初中195例(61.90%),高中至大專76例(24.13%),本科及以上44例(13.97%);居住方式:獨居34例(10.79%),配偶123例(39.05%),配偶及子女77例(24.44%),子女72例(22.86%),其他9例(2.86%);家庭月收入:<2000元17例(5.40%),2000~5000元113例(35.87%),>5000元185例(58.73%);BMI:<23.0 83例(26.35%),23.0~24.9 107例(33.97%),25.0~29.9 109例(34.60%),>30.0 16例(5.08%);息肉數量:1個169例(53.65%),≥2個146例(46.35%);息肉大小:<10 mm 173例(54.92%),≥10 mm 142例(45.08%);息肉形態:無蒂61例(19.37%),亞蒂116例(36.83%),寬蒂97例(30.79%),混合41例(13.02%);腸息肉家族史:有221例(70.16%),無94例(29.84%);合并癥:無39例(12.38%),1種165例(52.38%),2種86例(27.30%),gt;2種25例(7.94%);息肉部位:近端結腸42例(13.33%),遠端結腸121例(38.41%),全結腸152例(48.25%)。
2.2" 315例患者MMAS-8、延續性護理需求、NSNS評分情況" 見表1。
2.3" 影響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2。
2.4" 影響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見表3。
3" 討論
結腸息肉屬于良性病變,主要指結腸黏膜表面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可分為非腫瘤性與腫瘤性息肉,其中腫瘤性息肉有較高癌變風險,主要為腸道消化黏膜在長期炎癥刺激下局部增生肥厚所致[13-14]。手術是治療結腸息肉的主要手段,常規外科手術療法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大,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內鏡手術技術成熟,目前結腸息肉已由傳統手術切除逐漸轉變為內鏡下切除[15-16]。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因操作簡單、療效確切、術后患者恢復速度快等特點符合日間手術實施標準,以提高對臨床醫療資源的利用率、降低醫療費用[17-18]。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日間手術雖然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但其術后居家休養期間缺少科學護理干預,需進行延續性護理改善患者預后。為提升腸息肉患者結腸鏡下息肉切除術后延續性護理效果,本研究對護理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用藥依從性評分為12分以上,表明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好,且對其延續性護理期間用藥依從性產生獨立影響的因素為年齡與受教育程度;在針對用藥依從性的臨床研究中[19]也指出,高齡及受教育程度低患者用藥依從性更差。提示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后延續性護理期間患者用藥依從性較高,但高齡和受教育程度低患者需增加用藥管理力度及相關健康教育。分析原因:部分年齡較大的患者易遺忘用藥時間,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往往會忽略遵醫囑用藥重要性,在自我感覺病情治愈后忽視用藥。
本研究對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中指出,其對健康教育、自我護理及心理護理方面有明確需求,主要與本院納入患者為日間手術患者,此類患者在1 d內完成入院、手術及出院,對如何自我護理、自身恢復過程是否正常、日常活動注意事項及是否復發等方面均存在疑問,導致其存在焦慮、不安情緒。分析上述延續性護理需求的影響因素,年齡較大、BMI>30.0、家庭月收入>5000元、合并癥gt;2種的患者對延續性護理需求更高。分析原因:患者隨著年齡升高自理能力逐漸下降,在接受手術后可能出現無法自我護理的情況,此時機體較虛弱,需專業護理人員指導;BMI>30.0者屬于嚴重肥胖患者,本身自理能力較差,加之肥胖會導致愈合速度降低,對專業護理需求較高;相對家庭月收入低更加期望降低醫療成本的患者而言,家庭月收入高的患者對生活質量、護理質量的要求更高;合并癥越多,患者手術風險就越高,對護理要求隨之升高。此外,本研究結果中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可能與此類患者一般情況下術后機體恢復速度較快有關;同時護理滿意度僅受年齡影響,可能與本研究納入對象數量有限有關,需后續研究加以完善。
綜上所述,腸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延續性護理期間的用藥依從性、延續性護理需求及護理滿意度均受年齡因素影響,同時受教育程度還可對其用藥依從性產生獨立影響,BMI、家庭月收入、合并癥可對其延續性護理需求產生獨立影響。
參 考 文 獻
[1]" Regula J,Rupinski M,Kraszewska E,et al.Colonoscopy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detection of advanced neoplasia[J].N Engl J Med 2006,355(18):1863-1872.
[2]黃萍,黃凱,鄧月梅.適時理論在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圍術期全程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8):155-157.
[3]孔娜,繆應雷,何利平,等.大腸息肉癌變的影響因素[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23,44(4):53-61.
[4]朱友,譚學明,楊光旭,等.結腸鏡不同進鏡次數對結直腸息肉檢出率的影響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22,28(3):65-72.
[5]金曜,楊帆,徐繼宗,等.結腸鏡下息肉切除日間手術的臨床價值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21,29(20):1174-1178.
[6]楊真真,賀馨,端翔,等.日間手術模式應用于結腸鏡下大腸息肉切除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實用臨床醫學,2020,21(1):1-3,7.
[7]李悅.結直腸癌患者口服化療用藥依從性與疾病感知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8):55-57.
[8]紀翠紅,郭慧玲,徐曉艷.外科手術患者延續性護理模式需求現狀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8):2346-2349.
[9]杜榮欣,張曉紅.腸造口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與生活質量的縱向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0,35(6):84-87.
[10]王芳,王敏,楊文霞,等.結腸息肉日間手術患者術后延續性護理需求情況調查[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15):131-134.
[11]趙延慧,李曉玲,戴燕,等.日間手術患者延續性護理服務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8,33(9):88-91.
[12]譚英,解玲玉,王江,等.個性化優質護理在PICC置管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腫瘤預防與治療,2023,36(1):53-57.
[13]張倩,任竣瑤,邢潔,等.結直腸息肉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1):50-53,66.
[14]馮永波.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消化道息肉的臨床研究[J/CD].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6):95.
[15]許華麗,楊向柯,郝曉芳.內鏡下結腸息肉切除患者焦慮情緒與疼痛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108-110.
[16]盧晨霞,施正君,王雪明.胃腸鏡下消化道息肉高頻電切聯合氬離子凝固術應用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療設備,2018,33(5):46-48,56.
[17]張玉娟,賀彩玲.腸息肉內鏡摘除術日間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2070-2071.
[18]江彥.腸息肉內鏡摘除術日間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8):982-984.
[19]鐘紹金,陳曉亮,邱英麒,等.受試者用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及藥學干預效果分析[J].中南藥學,2022,20(4):945-948.
本文編輯:路曉楠" 2023-07-1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