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探析“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精準分層作業設計的實踐模式。
【關鍵詞】“雙減” 小學語文 精準分層 作業設計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刀切”的現象,即對所有學生的教學要求、作業設計都是相同的。這種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導致一些學生無法有效完成作業,而一些學生則覺得作業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精準分層作業設計的實踐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引入,將對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一、依據學生差異,進行作業難度分層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作業難度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設計。根據對班級學生的綜合考量,將作業難度分為基礎層次、提高層次及拓展層次?;A層次主要是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基礎性的作業內容,以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這些作業難度相對較低,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如生字詞的書寫、課文的朗讀等。提高層次主要是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稍具挑戰性的作業內容,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這些作業難度相對適中,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如閱讀理解、寫作練習等。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拓展層次作業。這些作業難度相對較高,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探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等,旨在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以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作業設計為例?;A層次作業:熟讀課文《秋天的雨》,并將生字詞抄寫一遍;標出課文中描寫秋天的雨的句子,并選擇其中幾句進行背誦;描述秋天的雨給你的印象,用一段話寫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層次作業的布置是在基礎層次作業的基礎上,添加這些內容:通過互聯網或相關書籍,查找關于秋天的雨的其他知識,并記錄下來。拓展層次作業基于提高層次作業,添加這些內容:以“秋天的雨”為主題,創作一首詩歌或短文,表達自己對秋天的雨的感受和理解。
二、關注教學需求,完成作業模式分層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作業模式來支撐。因此,精準分層作業設計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模式的作業,以便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在教學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作業模式有書面作業、口頭作業、表演作業、探究作業等。書面作業是最常見的一種作業形式,包括抄寫、練習題、試卷等,主要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同時也方便教師進行批改和反饋??陬^作業包括朗讀、背誦、復述等,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感知能力。此種作業需要教師或家長進行監督和檢查,以保證作業的有效性。表演作業是一種較為有趣的作業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探究作業是一種較為開放的作業形式,旨在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此種作業需要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來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
以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的作業設計為例。書面作業:生字抄寫,對課文中的生字進行抄寫,以便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和理解;造句練習,選擇一些生詞或短語進行造句練習,以增強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寫作練習,根據課文內容,寫一篇簡短的讀后感或進行故事續寫,以鍛煉寫作能力和想象力。口頭作業: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朗讀,并錄制自己的朗讀視頻或音頻,以便教師檢查發音和語調;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以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表演作業:角色扮演,學生分組扮演盤古開天地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強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能力;動作模仿,模仿盤古開天地時的一些動作和表情,以增強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探究作業:神話故事研究,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中國神話故事進行深入研究,探究其背景、情節、人物形象等,以增強對中國神話故事的了解和研究能力;傳統文化探究,學生探究盤古開天地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并撰寫探究報告,以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探究能力。作業發布的時間及時長,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狀況來安排。
三、結合教學目標,完善作業評價分層
作業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可以幫助師生了解學習情況,發現評價對象的優點和不足。因此,精準分層作業設計需要建立完善的作業評價分層體系,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以便更好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評價標準側重于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技能運用方面;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評價標準側重于理解和應用能力方面;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評價標準側重于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
評價反饋是作業評價的重要環節,需要及時、準確地反饋給學生,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除了教師評價外,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方式,以便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以四年級上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作業評價為例。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行了作業分層布置。為了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制訂了以下評價標準?;A作業評價:基礎作業的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朗讀、生字詞掌握和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情況,評價標準包括朗讀的準確度、生字詞的書寫正確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等。拓展作業評價:拓展作業的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對相關知識的拓展等情況,評價標準包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創新作業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表現,評價標準包括學生在作業中提出的獨特見解、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等。
四、關注學生興趣,滿足作業需求分層
在分層設計作業時,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盡可能地設計出多樣化、有趣的作業。為了增強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教師應提供不同形式和類型的語文作業。除了傳統的習題練習,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語文作業,讓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通過提供不同形式和類型的作業,能夠不同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相互討論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
以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作業設計為例,教師設計了兩種作業。作業一:制作一份關于北京春節的小報,內容包括歷史背景、習俗介紹、習俗活動等。作業二:親身體驗北京春節的傳統活動,如寫春聯、包餃子、放煙花等。學生依據自身需求選擇其中一種作業來完成,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發展?!半p減”背景下小學語文精準分層作業設計的實踐模式探析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進行作業難度分層、作業模式分層、作業評價分層以及作業需求分層,作業設計將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高新區實驗小學)
[1]宋靜怡.“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J].當代家庭教育,2023(19):52-54.
[2]應蕾.“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路徑分析[J].教育界,2023(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