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小學美術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美術教育的有效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學現狀 小學美術 對策
美術是一門必修課程,是學生了解與獲得美術相關知識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學生的教育成長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部分家長和教師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加上學生也有其他課程學習的負擔,影響了新課標的落實,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鑒于此,美術教師應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養和美術專業技能,更新知識框架,并熟練運用到教學當中,進而提高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學習質量。
一、小學美術有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美術在一些學校被視為副科,在課時安排、教學資源分配等方面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也影響了美術教學觀念的更新和發展,難以真正發揮美術教育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2. 過于注重技能傳授而輕視核心素養培育。
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教授繪畫技巧、手工技法等方面,而對于引導學生感受藝術之美、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判斷力方面投入不足,導致學生可能只是機械地掌握了一些技能,卻難以從內心深處真正理解和欣賞美術作品的魅力。
3. 教學過程中強調模仿而忽視創新。
在有些傳統教學觀念的主導下,學生常常被要求按照教師提供的范例或既定模式進行模仿創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他們發揮獨特的思維、進行自我表達。
4. 評價體系單一而無新意。
部分教師往往以作品的相似度、完成度等作為主要評價標準,而對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思維拓展以及創新嘗試等方面缺乏全面客觀的考量,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力。
5. 教學與生活聯系不緊密。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一些美術教師有時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未能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并運用美術知識去表達和創造,使得美術教學變得較為孤立和抽象,難以引起學生共鳴和深入探究的興趣。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有效教學中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提高教師素養,示范引領升質量。
首先,小學美術教師要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參加各類美術教學培訓活動,參與跟美術教育相關的學術會議、研討會等,與同行交流經驗,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拓寬視野。其次,教師要及時改掉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在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優秀的課堂教學方法,充實自身。再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技法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滲透核心素養的培育,引入更多經典的藝術作品、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進行賞析。最后,在現今信息化的環境下,單科知識教學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美術教師要注重多學科融合教學的應用,不斷“走”出去,與其他學科教師交流,融合不同學科的教學觀念和知識特點,豐富美術教學。
2. 轉變教學模式,多樣方法激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轉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將多種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運用項目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培養其綜合能力;運用情境化教學,創設各種真實或虛擬的情境,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代入感;以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答案;進行主題式教學,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多樣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激發學生把自身獨特的創造性與美術教學相結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加充裕的空間,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3. 培養問題意識,積極提問促思維。
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想法。提出的問題要根植于活動這一“土壤”中。例如,在《吹塑紙版畫》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展示版畫作品后,可放手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版畫,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功能各異、造型獨特的版畫工具,獨具匠心、新穎別致的作品展現,豐富多樣、別出心裁的制作方法,使學生瞬間興致盎然。在緊張有序的制作過程中,教師敏銳地發現有的學生小心翼翼地先用夾子把畫紙和紙板緊緊夾牢。原來,他是擔心印出來的畫不夠清晰。教師于是提問說:“你能將這種擔憂以清晰明確的問題形式講出來嗎?”他皺著眉頭思考了好一陣后,略顯著急地說道:“印出的畫不夠清晰,我到底該如何是好?”教師當即給予肯定,隨后目光掃視全班學生,問道:“在這緊張的制作期間,你們還有哪些令人困惑的問題?能不能也像他這樣勇敢地說一說?”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迫不及待地問:“有的地方顏色不同,是怎么印出來的?”還有的充滿疑惑地說:“同一個地方可以印出不同的內容嗎?”此時此刻,連鎖反應形成了,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于是,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邊思考邊動手實踐,在活動中解決問題。眼、手、腦的結合使用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總之,教師要將問題意識的培養作為一條連接線,將課堂教學串起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提升美術教學質量。
4. 深化學習評價,多元多樣促發展。
多元性和多樣性的美術教學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成長。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意味著打破了評價者是教師的唯一性,引入生生互評和師生互評,甚至引入家長、校外專家等參與評價。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包括作品評價、課堂表現觀察、學生自評與互評、成長檔案記錄、作業評估、口頭或書面評價等。如《未來的建筑》一課,教師安排2個學時進行教學。傳統的活動實踐往往以繪畫、手工制作等形式體現,而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拓展,2個學時間隔的時間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手段,發揮各自特長,如利用宣傳海報、PPT講稿、動態圖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同時,學生的實踐作業可以請家長參與評價。家長觀看了孩子的作品,并寫下對孩子作品的感受和鼓勵的話語。第二課時,教師把學生的作品匯集到課堂中,讓學生展開互評和交流。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了自己的作品和學習情況,同時也促進了家校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了創新能力。
5. 強調學科特色,生活應用增分量。
美術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它不僅美化了我們的生活環境,還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增強美術在生活中的運用,例如讓學生設計如何美化校園,開展多樣的美術活動;布置在家庭完成的美術實踐作業,讓家長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在生活中體會美術活動帶來的教育意義。
總而言之,美術課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極為重要,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應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美術學習環境,提升美術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福建省順昌縣雙溪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蘇少偉)
[1]丁方.關于中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20):154.
[2]何齊宗.對學生的學習負擔要區別對待[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30-31.
[3]李曉慶.循序漸進 由淺入深——從一堂美術課看美術社團的指導[J].教育家,2016(27):25.
[4]張秀榮.淺談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和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7(02):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