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通過對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評三個角度提出具體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大單元情境 “教—學—評”一致性 教學策略
大單元情境下的“教—學—評”一致性能夠全面評估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能力,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以更加精準的方式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研究,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長遠價值。本文以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談談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的具體教學措施。
一、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的現狀分析
(一)大單元教學仍較碎片化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我們一直比較習慣于單篇教學,缺乏對單元的整體思考與設計。以單篇課文為教學設計單位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因內容少、目標多而雜,常常使得課堂難以形成相對穩定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情境,進而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與素養的形成。在此背景下,大單元教學便應運而生,用以解決基礎教育中存在的知識教學碎片化問題。但大單元教學最明顯的特征在其“大”,即課程內容、教學材料、教學資源等會更多。如何有效地整合資源,統攝內容,避免大單元教學破碎化,在具體操作中仍存在許多問題與困惑。
(二)大單元整體性評價缺失
大單元教學評價是檢驗大單元學習成果,反饋大單元學習成效的主要平臺。崔允漷教授指出,大單元設計的要素主要包括目標、情境、評價等。由此可見,單元評價也是開展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重要一環。然而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能夠注重“教”與“學”的結合,但是缺少對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評價。另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內容片面、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在大單元教學中也顯現了出來。
二、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的具體措施
為促進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實施,教師要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的開展,圍繞單元學習核心目標,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設置多個子任務,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狀態,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圍繞單元要素,確定“教”的目標
在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單元語文要素為依據,對單元學習目標進行課時分解,關聯課與課之間的學習鏈接,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確定如下單元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學詞,掌握字詞寫法。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關鍵詞語的意思,體會表達效果。
(2)通過學習《匆匆》《那個星期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憑借關鍵句段,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比較表達方式的異同。
(3)選擇一兩個情境,運用“融情于景”的方法寫幾句話,表達情感。
(4)選擇合適的內容,把內容寫具體,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基于單元情境,設計“學”的任務
教師依托單元目標,創設單元大情境,對單元內容進行重整與安排,搭建單元框架,以大任務組織單元教學。本單元以“讓真情在筆尖流露”為主題,編排了《匆匆》《那個星期天》以及習作例文《別了,語文課》和《陽光的兩種用法》等學習內容。筆者以《匆匆》中的課題“匆匆”二字為情感主線,創設“為成長紀念冊撰寫一篇照片故事——小學生活中的真情時刻”學習情境,并設計學習任務,引發學生思考,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從而串起整個單元的學習(見表1)。
表1
[學習活動 學習主題 具體內容 活動一:時間都去哪兒了 讀·作家經歷 1.查找資料,對作家的寫作背景、人生經歷進行概述,匯編成作家經歷介紹卡
2.在故事交流會上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感受作家獨有的人生經歷對他的情感影響 悟·時間“匆匆” 《匆匆》中,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都發生了些什么事?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的 活動二:難以忘記的那一刻 尋·光線和聲音里的“盼” 在《那個星期天》所描述的匆匆的時光里,都發生了些什么?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的?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憶·語文課上的不舍思緒 在《別了,語文課》中所描述的匆匆的時光里,都發生了些什么?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的 感·陽光里的溫暖 在《陽光的兩種用法》中所描述的匆匆的時光里,都發生了些什么?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的 活動三:雕刻真情時光 抒·真情實感 學生回想學校或家庭中那些讓自己成長的經歷,選擇合適的寫法動筆寫作,表達自己的真情 匯·情感記憶 全班學生互相交換作文閱讀,并在評語欄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師組織學生根據每一篇作文的情感關鍵詞對全班的作文分類整理,劃分成不同篇章,匯集成班級情感記憶手冊——《讓真情在筆尖流露》 ]
(三)緊扣單元目標,設置“評”的標準
要實現“教—學—評”三位一體,教師就要圍繞單元情境和單元任務,設置合理的評價標準或評價量表,明確評價標準與學習目標的一致性,進而多維評價,使整個單元的教學都圍繞目標而教,圍繞目標而評,真正做到依標而教,情境助學,任務驅動,多維評價。
筆者在教學本單元時,從討論表現、課堂參與度以及作文練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評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還考量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從而有效地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加豐富而深刻的體驗。以下是筆者制作的“真情在筆尖流露”過程性評價量表(見表2)和“共話成長顯真情”習作評價量表(見表3)。
表2
[班級: 姓名: 組別: 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自評 組評 師評 準備(20) 課前準備扎實,搜集資料全面 參與(20) 主動參與,自主探究 表達(20) 條理清晰,聲音洪亮 合作(20) 積極參與,主動合作 練習(20) 自主完成課后練習 ]
表3
[班級: 姓名: 組別: 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自評 組評 師評 選材(20) 貼近生活,材料典型 表達(20) 恰當運用多種方法表達情感 ]
總之,大單元情境下“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就是要將單元教學目標轉化為任務情境下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把講授、學習、評價三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學、評合力,引領學生主動學習,享受學習過程,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1] 芮瓊.清晰目標 豐富路徑 強化聯系——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7(05):55-58.
[2]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02):11-15.
本文系2023年龍巖市“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活語文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JMS2023-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