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教學中,教學內容指向情境化,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拓展學生的歷史思維作用很大。情境化教學,需要教師教學理念的實時更新,需要教師教學方式的適時而變,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對歷史問題的探究,讓學生浸潤在歷史情境中,學習和思考在歷史情境中,實踐在教學檢測中。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創新問題設計,激發其學習興趣,激活其思維向度、增強其思維深度、拓展其思維廣度,這對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
關鍵詞:情境教學 問題設計 創新
學生對歷史課有沒有興趣,很大程度上與教師設計問題的思維含量高低、探究性深淺、是否靠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等有很大關系。部編教材自實施以來,所呈現的學術性較強,從正文到教學的輔助性欄目,從摘選的材料到表述的改變,無不體現其前瞻的學術性,故學習起來就比較枯燥;與此同時,教學要求與課時安排的矛盾又暴露出新教材知識密度大的問題。在立德樹人的要求下,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挖掘出教材中有教育價值的東西,提出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問題,讓教學內容更具情境化,值得一線教師深思。下面,筆者就以《中外歷史綱要(上)》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一課中的《雪夜訪普圖》為例,對指向教學內容情境化的創新問題設計進行淺層次論證,以期可以對一線歷史教師解決知識密度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有所幫助。
一、用有吸引力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向度
部編教材的功能性欄目、地圖、歷史人物畫像、導引圖等都是創新問題設計的材料來源,在優先使用教材中史料的前提下,教師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將教材中的史料,用創新性問題將教學內容情境化。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的歷史知識,更要在解決問題中提升其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雪夜訪普圖》是統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的導引圖,據圖片文字說明可知,該圖為明朝人繪制,描繪了新政權統治者與謀士籌劃統一方略的場景。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兩個問題呈現在筆者的腦海中:一是大雪紛飛的夜晚皇帝去大臣家議事可信嗎?二是明朝人為什么要畫這么一幅圖呢?用意何在?帶著這些疑問,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論文,筆者理清了圖片的基本信息,并設計了以下問題。
《雪夜訪普圖》作為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的導引圖,起到的是開篇點題的作用,結合教材開篇對這幅圖的簡短介紹,我們在教學設計中首要的任務,就是先引導學生解讀此圖的內容。為達成學生對此圖的深入理解,結合本課的內容,可以將問題設置為:
《雪夜訪普圖》畫面呈現了什么內容?指出圖中人物身份并說明理由?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要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展示,其他學生查缺補漏,最后教師向學生展示這一問題的參考答案:
畫面的中心部位繪有前后兩間房屋。前庭地面上鋪設著似朱色地氈,兩個人盤膝而坐。中間男子頭上扎巾帽,身著盤領袖袍,袍服胸前及兩肩袖上織有盤龍紋。畫面左側坐著便服扎巾者,正面對首座者作拱手施禮講話狀。在他們的座前燒著炭盆,內放支架和酒壺還有碟碗杯盞。一中年婦女畢恭畢敬的立于一邊,而大門外的四個侍衛,凍得縮著脖子,雙手捂住耳朵,立于坡石旁邊,屋外老樹枝頭上兩只烏鴉駐足歇息,而屋頂、屋后及門前的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依據古代的等級觀念對人物畫的造型處理的指向和制約。據此可知,畫面中位居中央、體態偉岸者應為宋太祖,一側拱手跪地的人物、身形消瘦者是趙普,站立的婦人應為趙普之妻。
如果學生呈現的跟預設的參考答案有出入,我們要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帶領學生去一一鑒別,不斷糾偏,歷史課堂上+ocgBZVKV9Zz15fHotdsjg==,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具有教學意義的,要注意甄別。但歷史教師必須積極回應,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十分重要。
設置有吸引力的問題,是高中歷史課教學擺脫枯燥的方法之一,但是設置的時候要注意避開“知識性的問題”,尤其是一些能夠直接在教科書上得到答案的問題,這類問題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意義不大,思維含量低,屬于無效問題。
上述問題的設置,課程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凝視圖像,看到什么,可證什么?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看圖識人,提升學生識圖能力;二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人物身份的探究,以適應新高考,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問題有吸引力,實際就是問題設置靠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學生在問題中困惑,然后激發思考,行動在探究上,提升在能力上,激發在學生的思維向度上。
二、用有梯度的問題增強學生的思維深度
問題設置有梯度,需要有深厚的專業功底,科學的教學理念,廣闊的教學視野,上述因素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問題設計的思維含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高度,無形中也在增強學生的思維深度。
教學資源浩如煙海,歷史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但也最容易成為歷史教師設置問題的桎梏,故歷史教師應該具有課程意識,突破教材桎梏,創新問題設計,讓教學有效發生。
鑒于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就要對《雪夜訪普圖》的挖掘深化,再次回到這幅圖呈現的內容上來,為此,筆者選取了(元)脫脫著《宋史·趙普傳》中的一段史料:
材料一 太祖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問夜,普意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已而太宗至,設重裀地坐堂中,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與普計下太原。
——脫脫等《宋史·趙普傳》
將問題(1)設計為: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辨析《雪夜訪普圖》畫面呈現內容是否可信?有史實依據嗎?
這樣設置的目的有三,一是想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質疑;二是想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打通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三是通過文言文史料,檢測學生的史學功底。
根據孤證不立的原則,問題的設置不能單一,必須具有關聯性。關聯性的問題一般都是以問題鏈的形式出現。問題套著問題,層層推進,引發學生思想沖突,激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思維深度。
通過材料一營造的歷史情境,學生對《雪夜訪普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思考逐步深入。在此基礎上,筆者摘選了劉曉杰《〈雪夜訪普圖〉的圖像學解讀》的一段史料:
材料二 《雪夜訪普圖》的左下角書“錦衣都指揮劉俊寫”一行款識。明·朱謀垔《畫史會要》載:“劉俊,字廷偉,人物山水俱佳。”“錦衣”設立于明洪武十五年,名義上是直屬皇帝的禁衛軍和儀仗隊。宣德以后,宮廷畫家多被授以錦衣衛職銜,官階有指揮和千戶等。“都指揮”是錦衣衛中二品的職銜。由于明代宮廷里沒有專門的畫院機構,許多畫師工匠被授以錦衣衛武官的職銜。宮廷畫家們的錦衣衛頭銜是典型的“寄祿”,即掛名領取俸祿沒有實職。
——劉曉杰《〈雪夜訪普圖〉的圖像學解讀》
然后將問題(2)設置為: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雪夜訪普圖》作者的基本情況和創作意圖。
學生在探究問題(1)和實證史料的基礎上,設置問題(2)目的就是想引導學生透視圖像,探究《雪夜訪普圖》的作者想創作什么,表達什么?
欲解決問題(2),須分兩步走。
第一步,分析作者身份:
《雪夜訪普圖》的左下角書“錦衣都指揮劉俊寫”一行款識。明代朱謀垔《畫史會要》載:“劉俊,字廷偉,人物山水俱佳。”[1]從文獻和畫上款識得知他是位宮廷的畫師,款識中所稱“錦衣都指揮”,是畫家的職位。“錦衣”設立于明洪武十五年,名義上是直屬皇帝的禁衛軍和儀仗隊。宣德以后,宮廷畫家多被授以錦衣衛職銜,官階有指揮和千戶等。“都指揮”是錦衣衛中二品的職銜。由于明代宮廷里沒有專門的畫院機構,許多畫師工匠被授以錦衣衛武官的職銜。宮廷畫家們的錦衣衛頭銜是典型的“寄祿”,即掛名領取俸祿沒有實職。劉俊被封為“錦衣都指揮”,應可判斷其為皇帝寵信之人。
第二步,探究作者創作此畫意圖:
深夜秉燭夜談,寒氣襲人,還有象征地位的門外侍衛縮脖子和暖耳朵的場景表明了屋內談論時間較長,表達了即使惡劣的天氣也未阻擋太祖為江山社稷操勞。結合劉俊宮廷畫師的身份可推知,此圖突出宋太祖勤政愛民、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明君形象,側面也反映了畫家標榜歷代賢明帝王和名臣以宣傳繪畫的教化功能。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走出思維含量低的誤區,避免無效、低效的問題,以免影響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出有梯度的、思維含量高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這樣的歷史教學才是有意義的。
三、用開放性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學生多元化思維的培養,就是讓教育回歸到本真,彰顯歷史教育的理性精神。歷史教材中的一些史料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依據,教科書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甄選符合學情的史料,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解釋歷史的另一面,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有代入感,產生沉浸式的體驗。
借助《雪夜訪普圖》,筆者設置的開放性問題鏈如下:
(1)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假如你此刻置身圖中,請給宋太祖提兩條治國策略并說明理由。
(2)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假如你穿越到明朝,是畫家劉俊的同事,請給劉俊的創作提兩條建議并說明理由。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收獲和感想。
問題(1)設置的目的實際上是對本課基礎性史實的回歸,沉浸式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學生身臨其境,缺少情境、沒有經歷、沒有基礎性史實作為支撐,感知也就成了無源之水。浸入情境,以史實性的知識為支撐,才能夠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抽象的歷史才能夠可視化,枯燥的歷史才能夠趣味化,扁平的歷史才能夠立體化,歷史的全貌才能夠被學生更科學的認知。
問題(2)設置的目的是誘發學生歷史的探究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對歷史人物是比較感興趣的,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走進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況,可以更好的理解歷史。這就對應了問題(3)的設置。
開放性問題設計時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在開放性的問題設計中,一定要忠于歷史,嚴格以歷史史實為依據,這是底線,不能夠因為開放,讓問題有意思就違背歷史史實;二是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年齡、生活環境、學生的心理特點等因素,讓問題更具有針對性;三是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切勿追求形式而忽視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樣容易使教學主題偏離教學目標。利用圖片史料設置的開放性問題,它對學生歷史直觀感受的形成,歷史認知的深入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師在設計和使用過程中要學會揚長避短,讓開放性的問題切實達到拓展學生思維廣度的作用。
綜上,創新問題設計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設計有吸引力、有梯度、開放性的問題,離不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以及課堂教學環境的綜合考量。創新問題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歷史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轉換設計角度,讓學生一直保持新鮮感。同時,歷史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問題設計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通過問題,創設符合學情的歷史情境,創設生動的歷史場景引發學生體驗、感悟、思考,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解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注釋】
[1] [明]朱謀垔:《畫史會要》,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8年,第32頁。